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经济学说史》讲义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
《经济学说史》讲义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
1748年秋,斯密担任了爱丁堡大学讲师,1749 年他编写过一份经济学讲义,在1750-1751年 的冬天,讲授过一学期经济学。1751年,他被 选为格拉斯哥大学的逻辑学教授。从1752年起, 他又继承他的老师—哈奇森博士任该校的道德 哲学教授,直到1764年辞去教职为止。这个时 期是他学术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
1、农业占优势转变为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手工业向技术机器生产过渡的时期;
2、“圈地运动”导致自耕农的消灭和资本 主义大农场的日益增多,大量破产农民转变为工 业劳动力和农场中能够的雇佣工业;
3、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不能 满足迅速增长的市场需求;
4、工业革命开始展开;
5、典型的资本主义结构已经形成。社会中 明显地取分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三年德尔比父子发明煤焦炭炼铁办法;
1760年鼓风机发明。1783-1784年,熟铁出现;
1770年钢出现;1856年,塞麦炼钢法,1867年,马 丁炼钢法。
1769年詹姆斯·瓦特根据前人的成果,成功发 明了单向蒸汽机 ;
1782年又制造出双向蒸汽机。蒸汽机的出现 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1759年4月,斯密以《道德情操论》(Moral Sentiments)名著。在斯密那个时代,“道德情 操”这个词是用来说明自私的人的令人难以理解 的能力,即作出判断克制私利的能力。斯密在 《道德情操论》中,以资产阶级人性论为出发点, 认为在伦理道德方面人们都具有怜悯他人的同情 心。在该书中,作者主张保持现有的等级和社会 秩序,确立对某种优势的尊敬是必要的。对智慧 和道德的仰慕使情操高尚,过分崇拜金钱和势力, 则会使道德堕落。阐明了具有利己主义本性的个 人怎样控制他的感情或行为,尤其是自私的感情 或行为,以及怎样建立一个有确立行为准则必要 的社会。 1766年斯密回到伦敦,大约有半年时 间,他一面修订《道德情操论》,一面为写作政 治经济学著作搜集资料。
二、斯密的生平和著作
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18世纪英国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的代 表和理论体系的建立者。他 第一次把以前的经济知识归 结为一个统一和完整的体系 并加以丰富和发展。斯密是 公认的经济学宗师或鼻祖, 现代西方经济学之父。
1723年6月5日,亚当·斯密出生于苏格兰法夫郡 的卡柯尔迪。他的父亲是当地海关的审计员,在 斯密出生前几个月就去世了。母亲是大地主的女 儿,一直活到90岁,仅比斯密早死6年。斯密生 前丧父,童年体质孱弱多病,又无兄弟姐妹,一 生未曾娶妻,同母亲相依为命60年。斯密接受 启蒙教育是在卡柯尔迪市立学校,这所学校在相 当有名望的戴维·米勒的领导下,造就了一批卓 越人才。幼年的斯密在学校中以对书籍的热爱和 超人的记忆而引人注目。斯密在卡柯尔迪度过了 中小学时代。工场手工业和外贸相当发达的卡柯 尔迪,使斯密对苏格兰社会有了一个朦胧的认识。
1768年凯伊又发明了水力纺纱机;
1779年克隆普敦又结合两种纺纱机的优点发明了骡 机(mule),后背改良成自动棉纺纱机;
1785年,牧师艾德蒙特·卡特莱特又发明了动力织 布机,并且在1791年建造了第一座动力织布机工厂。随 后其他纺织机器相继发明,实现了纺织行业的机械化生 产。当时纺织的动力依靠水力,这限制了工业的发展, 于是蒸汽机被发明出来;
第六章 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
(Adam Smith’s Economic Theory)
本章结构
亚当·斯密的生平和著作 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
第一节 亚当·斯密的生平、著作
一、亚当·斯密所处的时代背景
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说形成于18世纪50-70 年代,比威廉·配第晚一个世纪。18世纪中叶, 英国的社会经济特征:
1800年,英国拥有蒸汽机321台、5210匹马 力;
1825年猛增到15000台,375000马力;
(3)运输革新 1759-1830年,英格兰2200英里的运河; 1807年,美国人富尔敦发明了汽船 ; 1811年英国也开始仿制。
(4)在陆路交通方面 1765年英国开始使用铁轨; 1788年开始架设铁桥; 1814年史蒂芬逊发明蒸汽机车; 1825年于英国的第一条铁路上试车成功; 1844年,英国铁路已经长达2235英里。
影响
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 刻的社会变革,对我们人类社会的各方各面都产 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这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 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社会日益 分裂为二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 业无产阶级;也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东方从属 于西方; 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彼此联系不可分 开的整体。
1737年,斯密以出色的成绩进入格拉斯哥大学学 习。在该校的3年中,道德哲学教授哈奇森以渊 博学识与高尚人格给斯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哈 奇森也似乎注意到了他的天资,把16岁的斯密介 绍给了当时正在写作《人性论》的哲学家大 卫·休谟。1740年,斯密作为斯内尔奖学金的获 得者被推荐到牛津大学深造。在那里,他致力于 钻研拉丁语和希腊语的古典著作,认真研究了 《人性论》等当代和古代伟大思想家的作品,打 下了坚实的古典哲学与当代哲学的基础。
随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加速了“圈地运动”,产 生了大批无产者。同时海外贸易和殖民地的开发,使大量财 富集中到英国资产阶级手中。另外经典力学、热力学等学科 的理论创新也为工业革命带来了契机。 历程
(1)纺织工业 1733年钟表匠凯伊发明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效率; 1764年-1767年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提 高了纺纱效率;
6、从国际上看,英国通过一系列商业战争 确立了海上霸权,强占了大量殖民地。现在,自 由竞争已经成为英国先进工商业实现扩张的最有 效率的方式。
材料1 英国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以机器为动力来代替人力、畜力为动力的 生产工具革命。英国工业革命或称作英国产业革命一般认为 是18世纪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的工业革命。英国的工业革 命影响了整个欧洲大陆,并带动了当时许多国家相继发生工 业革命。比如法、美等国。 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