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为何我国同时存在汇率上升和通货膨胀的现象

为何我国同时存在汇率上升和通货膨胀的现象

为何我国同时存在汇率上升和通货膨胀的现象?
姓名:王茂学号:2010644301 成绩:
摘要:如果一国的汇率上升,这种上升的效果会通过作用于工资机制,生产成本机制,货币供应机制和收入机制,导致国内的物价水平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阶段。

但是这种现象在我国似乎不成立,几年内,我国的人民币汇率从“8”字头,一直到现在“6”字头,这种年年升值现象已经十分明显。

与此同时,2011年全年的CPI指数是上涨5.4% ,说明我国的物价指数也在上升,国内通货膨胀严重。

但是,为何我国同时存在汇率上升和通货膨胀的现象?
要说好这个问题,首先就要知道为什么在正常情况之下,一国的汇率下降,也就是本币贬值,是怎么影响国内的价格水平,是怎么导致国内的通货膨胀的这个过程。

首先,简单的说一下汇率和通货膨胀的概念。

“汇率”也可以叫做“外汇”,是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而人民币汇率一般指的是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报价,即1美元兑换多少人民币。

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

纸币、含金量低的铸币、信用货币,过度发行都会导致通胀。

知道了什么是外汇和通货膨胀,然后我们就要知道正常情况下,是什么把外汇和通货膨胀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就从工资机制,生产成
本机制,货币供应机制和收入机制这四个方面分别讨论。

1 ,工资机制从货币工资机制来讲,如果一国的外汇下降,也就是本币贬值,会导致进口物价水平的上升,会推动生活费用的上涨,从而导致工资收入者要求更高的名义工资。

更高的名义工资又会推动货币成本和生活费用的上升,如此循环不已,最终是使口商平和进口替代品乃至整个经济的物价水平上升,导致国内发生通货膨胀。

2 ,生产成本机制从生产成本机制来讲,当进口商品是本国产品的重要原料或中间品时,本币贬值会直接导致本国商品的价格上升。

例如,一个大量消费进口原油的国家,其货币贬值会使进口原油的本币价格上涨,通过成本上升来推动原油相关产品价格的普遍上升。

3 ,货币供应机制从货币供应机制来讲,本币贬值后,由于货币机制和生产成本机制的作用,货币供应量有可能增加。

另外在外汇市场上,本币贬值后,政府在等量外汇的结汇方面,将被迫支出更多的本国货币,也会导致本国货币供应量的增加。

4 ,收入机制从收入机制来讲,如果因为国内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较低从而本币贬值又不能减少进口总量(或减少进口总量不足以抵消价格的上升),外国对本国出口产品的需求较低从而本币贬值不能增加本国的出口总量(或增加的总量不足以抵消价格的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本国的收入会减少,支出增加,并而导致贸易收支恶
化和物价水平上涨。

了解了外汇与通货膨胀的作用机制后。

我们要明白为什么我们的人民币在近些年一直处于升值的阶段?这个我们要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从国内客观情况看,人民币升值我认为主要还是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的结果,中国企业竞争力的不断增强。

近20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内涌现出像海尔这样一批实力雄厚的企业,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加,这一竞争力表现为我国密集型产业的初级产品的自给自足,由于出口价格低,使得产品在国际市场颇有竞争力,从而推动了中国对外出口,中国国际收支顺差扩大。

国内的经济高速稳步的发展使得中国具有很好的投资前景,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而外资在我国的使用就表现为生产性贷款和消费性贷款,生产性贷款改进了我国的福利水平,消费性贷款则直接拉动的了内需,都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从国际主观情况看,要求人民币升值最强烈的是美国。

在中美两国的经济议题中,贸易不平衡和人民币的币值问题一直是两国争议的两个最重要的问题。

而这两个问题又以人民币的币值最为根本。

美国的就业率下降,贸易出现逆差,视为中国人民币币值过低的结果。

中国的经济还在发展阶段,中国在加入WTO后,进口没有明显的增加,反而中国的贸易都为顺差,这是因为中国出口的产品都是初级加工品,且出口价格较低,在国际上很有竞争优势,这就加大了中国的出口。

美国是中国的最的贸易伙伴,中国初级产品大量占有美国市场,中国的出口品的优势是造成美国初级产品市场疲软的一大原因。

美国就强烈要求中国人民币
升值来改变美国的困境,使中国的出口品不再有优势。

与此同时,我国一直处于通货膨胀状态的元凶是谁?1.大量流入中国的外资外汇当前流动性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外资外汇。

长时间以来,人们广泛认为流入中国外资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投资性质的外资。

由于中国各部门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特有的低成本优势,投资于中国境内可以获得很高的资本回报率,所以大量投资性质的外资得以进入中国。

其二是中国连续多年外汇储备的增加。

由于连续多年资本帐户和经常项目双顺差,中国累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这部分外汇占款直接导致了基础货币供应的增加。

但是实际上我认为投资性质的外资并不具备影响人民币流动性的能力,主要影响人民币对内价值的是连续多年增长的外汇储备。

2.热钱:对金融稳定的冲击虽然每年中国增加的外汇储备中已经包含了无法准确测算的热钱流入,但是热钱的特殊性质使得它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也有着别样的意义。

(所谓热钱,就是只为追求最高报酬以最低风险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金。

这种游资经常动用大量金融衍生工具,千方百计地流入套利后迅速撤离,通常会对一国经济造成巨大创伤。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待热钱对经济的危害:第一,热钱的存在造成虚假的经济繁荣现象。

热钱经常以投资的形式存在于房地产业、债券市场或者股票市场中,造成市场需求旺盛、市价高涨的局面。

但是一旦这些热钱因为各种原因撤离市场,就会极大地冲击经济。

第二,热钱影响货币当局的政策实施。

比如一国通过提高利率等措施意图抑制通货膨胀,这是较高的利率就会吸引热钱的大量流入,以该国货币
进行投资,迫使该国增加货币供应量,而使货币当局面临与制定政策目标相反的结果。

所以说,热钱的大量进入,使货币政策的主动性和准确性大打折扣,金融市场无法得到稳定的调控,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

第三,热钱的流入加大了人民币汇价升值的压力。

从2005年汇改开始实行到2008年6月短短三年间,中国的外汇储备由8000多亿美元到18000亿美元,而如今我国外汇已高达3万多亿美元,明显超过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增长量。

说明伴随汇改后强烈的人民币升值预期,,热钱已经大量流入我国资本市场等到人民币升值以牟利。

而2007年到2008年期间中国股市价格飙升后的大幅震荡也从另一个方面见证了热钱大规模迅速流出对一个国家经济的负面影响。

总的来说,热钱由于其高投机性,动向往往捉摸不定。

热钱的流入使银行的信贷投放量进一步增长,导致了资本市场的泡沫,并增加国内的货币市场管理难度,从而导致人民币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

所以,我们可以得到一个重要的答案,那就是因为国际金融家操作的大量热钱流入中国,才会导致我国同时出现汇率升值和通货膨胀这种不正常现象!我们的政府要果断实施合理的政策打压国际热钱流入我国,因为热钱绝不仅仅是一个资本流动的问题,其背后往往隐藏着复杂的经济利益链条,要从根本上化解风险,必须标本兼治、常抓不懈、惩防并举。

一方面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理顺国内资源、资金等价格体系,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消除热钱追求的套利空间;另一方面,需要外贸、外资、税收、海关、外汇等部门加强合作,全程布控,加大对热钱流动的打击力度,对热钱流动形成威慑,
共同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所以只能用浅显的理论加以分析,这篇文章也只是阐述了本人对我国同时存在外汇上升和通货膨胀这个不正常问题的个人理解。

但是这种特殊国际经济形势下的特殊经济现象却非常值得我们探究和思考。

参考文献:百度文库——《论人民币汇率升值与通货膨胀并存的原因及影响》
百度文库——《热钱流入》
国际统计局
《国际金融新篇》(第四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