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解放战争
过渡时期(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时期)(1945.8—1946.6)
战略防御阶段(1946.6—1947.6)
战略反攻阶段(1947.6—1948.9)
战略决战阶段(1948.9—1949.1)
最后胜利阶段(1949.1—1949.9)
一、解放战争前
1、抗战胜利后国际形势:(内战爆发的必然性)
①社会主义力量壮大,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②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积极向全球扩张
国内形势:①人民要求和平民主、反对内战;中共争取和平民主,准备武装斗争;
②美蒋勾结准备内战
A.战后美国的对华基本政策是“扶蒋反共”
蒋介石坚持独裁和内战反动方针
中日民族矛盾--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2.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A、1945年,参加重庆谈判,签《双十协定》。
B、1946年初参加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协议。
重庆谈判
原因:国内外和平舆论的压力;内战准备工作尚未完成。
抗战胜利后国内外人民要求和平
国民党: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一面准备内战;一面邀毛商讨和平问题)
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揭露美蒋假和平阴谋,毛泽东毅然前往谈判
目的:通过谈判拖延时间,准备内战;把内战的责任推在中共方面.
时间:1945.8.28—10.10
成果:1945.10.10.签《双十协定》【“双十协定”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 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保证人民享有民主、自由权利等.但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合法问题未达成协议】
意义:①对人民:内容有利于实施民主政治和和平建国
②对中共: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扩大了影响
③对国民党:被迫承认,再发动内战陷于被动
1946年初政治协商会议
政协协议内容包括: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整编全国军队、制定宪法等.
比较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相同点:
①背景:都是抗战胜利后,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②内容:都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协定;
③影响:都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对和平民主的诚意,使蒋介石集团在政治上处于被动;
④结果:成果都被国民党破坏,没有带来和平与民主。
不同点:
重庆谈判在国共两党之间进行,政治协商会议是多党派参加的会议。
二、解放战争的进程
1.战略防御阶段(1946.6-1947.6)
1946.6.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全面内战爆发
人民解放军先后粉碎其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2.战略反攻阶段(1947.6-1948.9)
3.战略决战阶段(1948.9—1949.1)
解放军为什么能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北平呢?这种和平解放的方式有何重要意义?
因为解放军善于抓住时机,抓住了傅作义孤城防御的绝望心理,恰到好处的用政治说服工作说服了傅作义,使得解放军不费一枪一弹一兵一卒就占领了北平。
“和平歼灭”了国民党20多万人。
可以避免军队和平民的伤亡,避免城市各种设施受战争破坏,保护历史文物。
共歼灭改编150多万人,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
4.最后胜利阶段(1949.1-1949.10.1)
(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1949春西柏坡)
内容:毛泽东作重要讲话
①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转移到恢复和发展生产上来;
②提出促进革命胜利的方针
③规定胜利后党的各项基本政策及总任务
④告诫警惕糖衣炮弹的袭击,务必继续保持廉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意义: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2)北平和谈(1949.4)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国民政府拒绝签字,和谈破裂。
(3)渡江战役和占领南京(1949.4.23)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胜利标志:1949.10.1.新中国的成立
2.历史意义:国内:结束了中国近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人们期盼已久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世界: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也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3.胜利原因国名党:①政治孤立,失去民心②军队厌战,士气低落
③贪官横行,统治腐败④美援断绝,蒋桂分裂
共产党:①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②有马列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③有一支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④组成了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⑤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
拓展:
1、在1924年-1949年的民主革命时期,国共关系经历了哪四个历史阶段?制约国共关系的因素有哪些?从国共关系的曲折发展中得到什么认识?
四个历史阶段:①国共关系经历了大革命时期的“合作”、土地革命时期的“分裂”,抗日战争时期的“合作”,解放战争时期的“分裂”四个阶段。
制约因素:①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②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同③国际政治势力态度和国际环境的影响。
认识:①事实证明、国共两党合则两利,斗争、分裂则两伤。
②积极推进目前已出现的和解新气氛,用中国人的智慧解决中国人自己的问题,“求大同、存小异”完成统一。
③在新的历史时期希望国共两党精诚团结,以民族利益为重,加强两岸的交流与合作,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思想、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马克思主义)。
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从理论到付诸实践;与从照搬西方到与国情相结合,找到革命的正确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