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试题卷I(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小手,是爱让我们直立行走。
”这曾是在网上颇为流行的段子。
下列远古人类生活在云南省的是()A.半坡人B.北京人C.元谋人D.河姆渡人2.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将收集的下列图片构成一组。
它们所反映的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属于()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3.浙江会稽山有一座祭祀中国古代某历史人物的庙宇,内有对联一副:“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淮。
”这副对联盛赞的是()A.神农教民农耕B.黄帝创制舟车C.尧舜禅让王位D.大禹治理洪水4.老师让欣欣做组长。
她却主动让贤,推选能力比较强,大家都信服的朱娟做组长,同学们感叹:这真是()的再现啊!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郡县制5.七年级三班来了一位新同学,他在自我介绍时说自己的姓和我国历史上最早朝代的名称相同,这位同学姓()A.秦 B.夏 C.商 D.周6.妇好是商王的王后。
有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
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A.龟甲或兽骨上B.竹简上C.丝帛上D.蔡侯纸上7.下面几位同学关于西周分封制讨论。
其中哪位的表述与史实不符()A.小华: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为诸侯B.小李: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纳贡C.小林:诸侯必须带兵随从天子作战,定期朝见天子D.小王:周文王创立的分封制,对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8.春秋时期,楚庄王率兵大举北进,长驱直入周夭了所在的伊洛流域,并乘机向周王室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这就是成语“楚王问鼎”来历。
这说明()A.楚庄王好奇心很强,想知道九鼎的大小轻重B.九鼎是王权的象征,楚庄王有了想取代衰微的周天子的野心C.楚庄王懂得君臣礼数,想送给周天子更大更好的九鼎D.楚庄王想把青铜冶炼业进一步发展壮大9.《诗经・卫风》:“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北方游牧民族狄人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
与以上信息相关的史实是()A.牧野之战B.春秋争霸C.楚汉之争D.战国七雄10.毛泽东曾评价说:“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商鞅变法内容中,对我国地方行政体制影响最为深远的“大政策”是()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C.建立县制D.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11.你认为在公元前350年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徭役,最好的最稳妥的办法应该是()A.积极当兵,杀敌立功B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C.合法经商,发财致富D自由买卖土地12.在右图所示的场景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自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B.开创私学之先例,所收学生并无贫富贵贱之分C讨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问题D.学生问何谓“仁”,他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分配教育资源。
”如今,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
孔子下列观点,最能体现报告精神的是())A因材施教B.温故知新C.有教无类D,仁者爱人14.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了“百家争鸣”后,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围绕着如何遏制校园“损坏公物”行为进行分组讨论,产生了若干观点。
这些观点虽然都有一定道理,但你认为其中哪个组的观点更为合理()A.儒家组:损坏公物属于道德品质问题,可以通过说服教育解决B.法家组:损坏公物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应该依法让警察抓起来严惩C.道家组:损坏公物属于无意识行为,让犯事学生自己闭门思过即可D.墨家组:损坏公物属于奢侈浪费行为,要提倡节价生活方式15.《赢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赢政比较黏人,只要走进中国历史长河,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最主要的是因为秦始皇()A.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造福后世B.结束长期分裂,完成国家的统一C.开创分封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D.确立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16.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一方面的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A.儒家思想地位的间题B.抵抗外族入侵的问题C.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D.巩固国家统一的问题17.如果在一部反映秦朝的电视剧中,有这样两个镜头:从史实来看()①皇帝餐桌上的果盘里摆有石榴、葡萄等水果;②皇帝在批阅竹简奏折;A.①②都正确B.①②都错误C.①正确,②错误、D.①错误,②正确18.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下列与“汉武”有关的历史事件有()①张骞出使西域②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北击匈奴③采纳董仲舒建议“独尊儒术”④将盐铁经营权下放至地方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9.“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焚书坑儒”最相似之处是())A.实施结果B.实施过程C.实施目的D.实施背景20.我国古代历史上,跨越了公元前后时间的王朝是()A.秦朝B.西周C.西汉B.东汉21. 2057年,“王立群读史记厅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播出,吸引了不少历史爱好者观看。
下列有关《史记》表述错误的是()A.作者司马光生活在汉武帝时代B.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C.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肯定帝王功绩,也揭露了腐朽和罪恶22. 2018年3月15日,宛西中药集团“仲景”牌六味地黄九(如图)入选中国最“有价值商标”500强,下列哪部书与此商标人物有关()A.《九章算术》B.《齐民要术》C.《伤寒杂病论》D《本草纲目》23.下列政权定都洛阳的是①曹魏;②吴;③西晋;④东晋;⑤南朝;⑥北魏。
A.①③⑥B.③④⑤C.②③⑥D.①④⑤24.祖国大陆很早就与台湾有了密切联系。
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是在()A.公元前2世纪三十年代B.公元前3世纪三十年代C公元2世纪二十年代D.公元3世纪三十年代25.魏晋南北朝时,曾经统一过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有()①氐族:②羌族;③鲜卑族;④匈奴族:A.①③B.③④C.②③D.①④26.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如图)。
对这一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A.内迁各族的文化习俗影响了汉族B.洛阳贵族官僚生活简朴C.汉族的习俗影响了内迁各族D.洛阳贵族官僚盲目攀比斗富27.小轩同学想了解我国古代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情况。
你可建议他阅读()A.《水经注》B.《天工开物》C.《离骚》B.《兰亭序》28.通过对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的学习,我们知道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B.战后都使北方陷入分裂和混乱C.两次战役间隔了一个多世纪D.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骄傲使人失败29.“遒媚劲健,绝代更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后人对哪一作品的评价()A.《三国志》B.《洛神赋图》C.《兰亭序》B.《帝后礼佛图》30.学习完了这册统编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后,你认为下列哪个题目最能概括本书的这段历史()A封建帝国的仿徨迷茫B.泱泱中华的灿烂辉煌C.东方远古的初露曙光D.奴隶王朝的更替兴亡卷II(非选择题,共40分)31.问题(10)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2018年适逢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正一步步向世界强国迈进。
某校开展“谈古论今——中国古代改革的历程”系列专题展览,请你帮忙完成相关探究性问题。
【改革之人物篇】(1)上图人物所倡导的变法是从何时开始实行?其变法思想与春秋战国时期哪家思想学派的主张相似?这次变法对历史起到的最主要作用是什么?(4分)【改革之作用篇】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大融合的措施,使落后的鲜卑族和其他业方少数民族学到了中原汉族先进的文化,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同时也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交往。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改革之后,生活在北魏的鲜卑贵族女孩可能会经历()(只填写序号,2分)①学汉语:②穿汉服;③禁通婚;④改汉姓【改革之成败篇】(3)中国古代的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取得了巨大成功,请你结合相关知识,谈谈一场改革或者变法要想取得成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2分)【改革之启迪篇】(4)成功的改革对社会的发展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历史上的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 分)2018年11月1日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一:走进历史上的民族关系】(1)西周是被我国古代哪一少数民族所灭?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始皇和汉武帝在处理北方少数民族的问题上有什么相同之处?(2分)(2)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北方民族大交融?(2分)【步骤二:体验历史上的民族关系】(3)上图再现了“张骞出使西域拜别汉武帝”的情景。
张骞出使西域,最终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4)北方游牧民族何时大规模内迁?内迁后生活方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2分)【步骤三:感悟历史上的民族关系】(5)由史及今,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民族意识?(2分)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分)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到“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灿烂辉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领先于世界。
一代代工匠们追求极致、究极品质的“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精华.【栏目一:伟大的发明创造】(1)造纸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相较于竹简和丝帛,纸的优点是什么?历史上为“纸走进人们日常生活”做出突出贡献的是谁?(3分)【栏目二:发达的医学农业】(2)请列举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家和农学家各一位,并说说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精神品质?(3分)【栏目三:辉煌的思想成就】(3) CCTV-10《百家讲坛》栏目要播出一期“百家争鸣”讲座,介绍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主要观点,请你将百家争鸣的相关人物写在相应括号里。
(4分)①“天人合一,清静无为,逍遥处世。
”………………………………..………()②“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③“侧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④“兼相爱,交相利,节葬节用,选贤任能。
”……………………,,,,,……()3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