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1.1.2.1脑干间脑小脑解剖
11.1.2.1脑干间脑小脑解剖
二、脑和脑神经 Brain & Brain Nerve
(一)脑 Brain
• 位置和功能 –位于颅腔内,是中枢神经的一部分 –许多机体功能的控制中心 • 组成
–脑干Brainstem
–间脑Diencephalon
–小脑Cerebellum
–大脑Cerebrum (左右大脑半球)
脑干 Brainstem 的结构
呕吐,呃逆,咳嗽,喷嚏
• 脑桥Pons
–睡眠和呼吸中心
• 中脑Midbrain
–在CNS中听通道的整合部分
间脑 Diencephalon
胼胝体 背侧丘脑 上丘脑 缰核
• 组成 – 背侧丘脑 Thalamus
松果体 下丘脑 视交叉 脑垂体 底丘脑
– 后丘脑 metathalamus
– 上丘脑 Epithalamus – 底丘脑 Subthalamus
2、蜗神经核
• 位于菱形窝外侧角,小脑 下脚附近
• 接受耳蜗传入的听觉冲动 蜗神经核
• 损伤表现为患侧听觉障碍
前庭神经核
(2)非脑神经核:中继核团
1)薄束核与楔束核 2)下橄榄核 3)脑桥核 4)下丘(核) 5)上丘(核)
6)顶盖前区
7)红核
8)黑质
1)薄束核与楔束核
• 位于延髓薄束结节和楔束结节的深方,接受来自薄束与楔束 的纤维,发出纤维形成内侧丘系,传导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 损伤:本体感觉障碍 楔束核 薄束核 薄束 楔束
内侧丘系交叉
2)下橄榄核
• 位于延髓橄榄的深 方 • 参与对运动的控制 • 尤其对运动的学习 记忆起重要作用
小脑下脚
• 与大脑皮质、脊髓、 红核、小脑等相联系
下橄榄核
3)脑桥核
• 散在于脑桥基底部
• 接受大脑皮质的纤维, 发出纤维组成小脑中脚
小脑中脚
• 是大脑皮质与小脑联系 的中继站,与运动有关。
小脑中脚
脑桥核
4)下丘(核)
• 位于中脑下丘的深方
• 接受蜗神经核的纤维 • 发出纤维至内侧膝状体
5)上丘(核)
• 指中脑上丘深方呈灰白质 交替成层排列的结构 • 接受视束、下丘和脊髓的 传入纤维,发出纤维至脊髓 和脑干,完成视反射 上丘 上丘灰质层
(2)下行纤维束
1)皮质脊髓束(锥体束)
• 起自大脑皮质,止于脊髓前角,经 锥体交叉处交叉的纤维形成皮质脊髓 侧束,未交叉的为皮质脊髓前束
• 管理躯干、四肢的随意运动
锥体交叉
锥体束
2)皮质核束
• 起自大脑皮质,止于脑干内运动 神经核 • 管理头面部的随意运动
3)一些起自脑干的纤维束
• 红核脊髓束、前庭脊髓束、顶盖 脊髓束
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躯体运动柱
2、滑车神经核:
• 位于中脑下丘水平 • 支配上斜肌 • 受双侧皮质支配
躯体运动柱
3、展神经核
• 位于脑桥面神经丘的深方 • 支配外直肌 • 损伤表现为眼内斜视 • 受双侧皮质控制
展神经核
舌下神经核
躯体运动柱
4、舌下神经核
• 位于延髓舌下神经三 角的深方 • 支配舌肌 • 损伤表现为伸舌偏向 患侧,舌肌萎缩 • 受对侧大脑皮质控制
1、背侧丘脑(丘脑)thalamus的结构
• 位于间脑的背部 • 形状:是一对卵
圆形的灰质团块
1、背侧丘脑核团按位置分类
• 分部:“Y”形纤维板-内髓板, 将背侧丘脑分为3部分:
• 前核群
• 内侧核群
• 外侧核群
1、背侧丘脑核团按位置分类
• 背层:
• 腹层:从前向后:
• 腹前核
• 腹中间核(腹外侧核)
特殊内脏运动柱
3、疑核
• 位于延髓上部
• 支配腭、咽、喉肌
和气管上部横纹肌
• 损伤表现为吞咽、 发声困难
• 受双侧皮质控制
疑核
副神经核
特殊内脏运动柱
4、副神经核
• 位于延髓颈部上5-6节
前角的背外侧
• 支配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 损伤表现为头不能向对 侧转,肩不能上提 • 受双侧皮质控制
副神经核 疑核
特殊躯体感觉核: 接受内耳听觉和平 衡觉感受器的初级 感觉纤维 内脏感觉核: • 一般——脏器和心 血管的初级感觉纤维 • 特殊——味觉的初 级感觉纤维
一般内脏运动核: 平滑肌、心肌、腺体
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躯体运动柱
1、动眼神经核:
• 位于中脑上丘水平 • 支配眼球外肌 (除外直肌、上斜肌) • 损伤表现:上睑下垂 眼外下斜视 • 受双侧大脑皮质支配
滑车神经 小脑上脚
下丘 蓝斑 4)上、下丘 内侧隆起 5)滑车神经根 正中沟 面神经丘 髓纹 舌下神经三角 迷走神经三角 最后区
界沟 小脑中脚 前庭区 听结节 小脑下脚
楔束结节 薄束结节
3、第四脑室
1)脉络丛
2)三个孔
中脑水管
小脑 上脚
上髓帆 第四脑室 脉络丛
下髓帆
第四脑室脉络组织 第四脑室 外侧孔
三叉神经 脊束核
疑核
脊髓丘脑束 内侧丘系
下橄榄核
锥体束
4、脑桥下部横切面
前庭神经核
展神经核 小脑中脚 小脑下脚
三叉神经 脊束核
面神经根
三叉神经 脊束及核
面神经核
外侧丘系 内侧丘系 和斜方体 展神经 脑桥核
锥体束
面神经膝
5、脑桥中部横切面
小脑上脚 三叉神经 脑桥核 三叉神经 运动核 三叉神经
小脑中脚
内侧丘系
锥体束
脑桥核
6、中脑下丘平面
下丘核
中脑水管 中央灰质 滑车神经核 内侧丘系 黑质 外侧丘系
大脑脚底
7、中脑上丘平面
上丘 上丘灰质层 中央灰质
中脑水管 三叉丘系
动眼神经副核 动眼神经核 内侧丘系 红核 脊髓丘脑束
脑干各部分的功能简介
• 延髓 Medulla oblongata,medulla –调节:心率,血管直径,呼吸,吞咽,
红核 脊髓 束
顶 盖 脊 髓 束 前庭脊髓束
3、网状结构
• 定义:脑干内除了境界明确的神经核和纤维束以外, 还有分布广泛的黑、白质交错排列的网状区, 即为网状结构。
网状结构
(1)网状结构的主要核团 • 包括向小脑投射的核团、 中缝核团、中央群、外侧 群和儿茶酚胺核团 (2)网状结构的功能 1)通过上行激动系统传导 非特异性冲动,使大脑皮 质保持意识水平、清醒状 态 2)通过网状脊髓束参与运 动调节 3)通过网状结构内的生命 活动中枢,保证心、血管 活动、呼吸活动
(三)脑干内部结构
灰质、白质、网状结构
1、灰质:脑神经核、非脑神经核
(1)脑神经核 脑神经感觉核 脑神经运动核
(1)脑神经核
• 进一步区分为六个核柱、七种核团
①躯体运动柱: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
核、展神经核、舌下神经核
②特殊内脏运动柱:三叉神经运动核、
面神经核、疑核、副神经核
(1)脑神经核
③一般内脏运动柱:动眼神经副核、上泌涎
内侧丘系
内侧丘系
内 侧 丘 系 交 叉
2)脊髓丘脑束、脊髓丘系
• 来自脊髓后角的脊髓丘脑束 在脑干内上行构成脊髓丘系的 主要成份 • 传导躯干四肢的痛、温、触 觉
脊髓丘脑束
3)三叉丘系 • 三叉神经脑桥核和脊束核发 出纤维组成三叉丘系, • 传导头面部皮肤、粘膜及牙 齿的痛、温、触觉。
内侧丘系 三叉丘系
– 下丘脑 Hypothalamus
Diencephalon
• 位于中脑上方、两大脑半球之间,大部分 为大脑半球所覆盖,与两半球紧密连接
• 两侧间脑之间,狭小腔隙-第三脑室
• 第三脑室前上方两侧借室间孔与左右大 脑半球内的侧脑室相通,下通中脑水管 • 间脑可分为:背侧丘脑(丘脑)、后丘脑、 上丘脑、底丘脑、下丘脑五部分
(二)脑干外形
1、腹侧面:
1)结构
大脑脚 脚间窝 脑桥基底部 基底沟 延髓脑桥沟 锥体 橄榄 视束
小脑中脚
锥体交叉
2)脑神经出脑部位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三叉神经 展神经 面神经 舌咽神经
前庭蜗神经
舌下神经
迷走神经 副神经
2、背侧面
1)薄束、楔束结节 2)小脑脚 (上、中、下) 3)菱形窝
上丘 下丘臂
三叉神经脊束核
三叉神经中脑核
一般躯体感觉核
3、三叉神经脊束核
• 自脑桥中部接续三 叉神经脑桥核向下延 续至脊髓上颈段 • 接受头面部皮肤粘 膜和牙齿的痛、温觉 和触觉传入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
特殊躯体感觉柱
1、前庭神经核
• 位于前庭区的深方 • 接受内耳平衡觉传入 • 损伤表现患侧平衡觉障碍
大脑
(一)位置:
间脑
丘脑 下丘脑 胼胝体
中脑 脑桥 脑干 延髓 小脑
• 颅后窝、小脑腹侧 • 联接脊髓和脑,下 端在枕骨大孔处与 脊髓相连,上端与 间脑相接 • 组成部分 –延髓 Medulla oblongata –脑桥 Pons –中脑 Midbrain
丘脑 间脑 漏斗
中脑
脑桥 脑干
延髓
脑干和间脑Brainstem and Diencephalon
第四脑室正中孔
4、脑干的纵向区分
脑干的结构可以纵向的组合成四个平行的部分:
顶盖上区 中脑部称为顶盖 上丘 室 下丘 腔 顶部: 脑桥的顶部为上、下髓帆 的 后 方 延髓上部的顶为第四脑 室脉络丛和脉络组织 延髓下部的顶为后 索及薄、楔束核 室腔部:中脑水管、第四脑室、 延髓下部的中央管 被盖: 室腔前方的广大区域 基底部: 中脑的大脑脚底、脑桥 部的基底、延髓的锥体
4)脊髓小脑前、后束 • 在延髓走行于周边部至 小脑 • 传导非意识性本体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