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电图学基础PPT课件

心电图学基础PPT课件

4
心电图的组成:
R
P QRS时间
TU
S--T
P--R
J
Q
Q--T间期
S 5
导联 是指放置电极板的方法及电极板与心电图机的连接方式。 导联的设计是以Einthoven等边三角形假说为理论基础。任 何心电导联体系本质上讲的都是双极导联,双极置于体表 任何两点都能记录出心电图。就电极板与心脏电位变化的 关系,导联的分为单极导联与双极导联。现国际公认的常 规十二导心电图,包含有三个标准肢体导联(双极导联)、 三个加压肢体导联(单极导联)及六个胸导联(单极导 联)。
心律不规刖时,则可计数单位时间(如6秒或10秒)内R(房颤时计数f波,房扑时 计数F波)换箅为1分种心率(即×10或×6)。
6秒 P波的时间 自P波的起始点到P波的终点的时距。在12导同步心电图上要注意最早
出现P波的导联,P波起始点从此导的P波起始点算起。 P波的电压 对波振幅测量的要求:正向波的测量,从基线上缘垂直地测量到波顶
是指从P波的终点到QRS的起始点的一段,需观测其有无偏移。
16
QRS波群的测量
QRS波群的测量内容包括:① 时间,②电压③向量(平均电轴),④室壁 激动时间(VAT ),⑤QRS波群的命名及QRS形态观察。 QRS波群的命名
心室除极形成的第一个向下 的波为Q波, 继之第一个向上 的波为R波, 第二个向下的波 为S波,再出现向上的波为R‘ 波,再出现向下的波为S‘波, 依次R’’、S’’、R’’’ 、S’’’… 。 其波幅的大小 以 大写或小 写表示,即波幅较 大为大写, Q、R、S,波幅较 小为小写, q、r、s,若只有向 下的一个 波,无法分辩是q还是s, 则命名为qs或QS。
12
心电图的测量
心率的测量
方法: ① 测量R--R间期的时间(秒)或R--R间期所占的小格数查表即得心率(次/分);
②计算法:测量R--R间期的时间(秒),心律不齐情况下求一R--R平均值,用下 列公式计算:
60
心率(次/分)=
(bpm)
R—R(Sec)
以R--R计算得出心室率,以P--P计算得心房率。
11
心电图记录纸
多采用热敏式记录纸(坐标纸)。纵坐标表示电压(振幅), 最小格高 1mm,在标准增益(1mV=10mm)下为0.1mV。横坐标表示时间,最小 格长1mm,在标准走纸速度(25mm/Sec.)下为0.04秒(Sec.)。因此,观 察心电图时要注意标注的走纸速度(标准纸速为25mm/Sec.,可以定为 50—100mm/Sec。)及增益定标(自动分析电脑心电图机能自动记录, 电压过高时可自动降为1/2—1/4)。
论:⑴U波是浦肯野纤维的复极波;⑵U波是部分心肌纤维延迟除极的“激后电位”;⑶机 械
电偶联引起的后电位形成U波。 P-R间期: 自P波起点至QRS波群起始点的时间。代表窦房结发出的激动,引起心房除极,经房
室交界区下传,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P—R段:自P波终末点到QRS波群开始的时问。 S—T段:自QRS波终点(即J点)到T波起始点的一段时间。 Q-T问期:自QRS波起始点到T波终点的时间。
⒈标准肢体导联:Ⅰ导联、Ⅱ导联、Ⅲ导联,Einthoven于 1903年创建, 心电图的导联体系
⒉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AVR、aAVL及aAVF),系Goldberger 在Wilson的单极导联的基础上改进形成。
⒊胸导联:六个胸导联,V1—V6 均为单极导联,
6
导联连接
7
导联轴及六轴系统
导联轴是指某一导联正负极间的一条假想的联线。 导联轴具有方向和强度两种特性,故其也是向量, 导联轴的方向是由该导联的负极指向正极,导联轴 的极性规定与心电图正极相连的一侧为正,与心电 图负极相连一侧为负,中点即为O点。导联轴的方 向与极性对于理解心电图与心电向量之间的关系具 有很重要的地位。 导联轴据导联的组成和向量的概念分为额面肢 体导联轴与横面心胸导联轴。最常用的为额面导联 轴。
8
导联轴示意图
9
六轴系统
Bailey氏六轴系统:
将三个标准肢体导联和三个加压肢体导联轴保持原有的 方向不变,角度不变而移于直角座标系的O点,即得到一个 辐射状的几何图形,称为Bailey氏六轴系统。箭头端为正极, 12根导联轴线均匀分布于额面上,彼此间的夹角为30。 。
+210 aVR

aVL -30
Ⅰ0。

+120

aVF
Ⅱ+60。
+90。
10
心电监护仪的导联
心电监护仪分为有线(联接导联线)和无线(有心 电发射合,即遥测)两种类型,其导联的连接与常 规心电图检查有较大差异。各种监护仪有其自已的 连接方法,详见说明书。但只要理解了常规十二导 心电图导联轴的慨念,据说明书上指定的导联的正、 负极及无关电极(不同的监护仪导联有不同的色标) 及你想选择监护哪个导联,按导联轴正、负极的方 位摆放电极即可。
上缘;负向波的测量,则从基线的下缘垂直地测量到波谷的下缘。
14
P波的测量
15
P—R间期
P—R(P—Q)间期及P-—R段的测量 P—R间期
P--R间期在各个导联上有差异,精确测量的P—R间期,应是在同步 12导联中最早的P波起点至最早的QRS波起点间的时距。一般地测量方 法,即选择P波较清楚地导联,测量从P波的起点至QRS波点的时间。在 P—R变短<0.12秒时,尤其要多观测肢体及胸导联的P—R间期并进行 比较。 P—R段
心电图检测的临床应用
3
心电图的组成
一份典型心电图由下列各波、段及间期组成: P波:左、右心房除极波。心电图上笫一出现的波,系窦房结发出的激动刺激心房, 心房除极而
形成。 QRS波:室间隔、左、右心室除极形成的综合波群。第一个负向(向下)波为Q波,继之的正向
(向上)波为R波,其后的负向波为S波,三个波密不可分,故称为QRS综合波群。 T波:为心室复极形成的波。形态为上升肢缓慢,下降肢迅速。 U波:继T波之后的一微小波,按字母顺序命名为U波。其发生机理至今不甚清楚,有下列三种理
自1887年Waller 描记出人类第一份心 电图至今已整整116 年了!
1
心电图学基础
昆医附四院 黄金龙
内容:
熟悉正常心电图
※心电图组成 ※心电图的导联体系 ※心率、心电轴 ※正常心电图
常见疾病的心电图表现
※房室肥大的心电图诊断 ※ST—T异常 ※电解质异常的心电图诊断 ※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