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
桔梗主要用种子繁殖,春播、秋播或冬播均可。
一、选地与整地
选地:桔梗为深根性植物,应选向阳、背风的缓坡或平地,要求土层深厚、肥沃、疏松、地下水位低、排灌方便和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作种植地。
前茬作物以豆科、禾本科作物为宜。
粘性土壤,低洼盐碱地不宜种植。
整地:种植前的头年冬天,深耕25~40厘米,使土壤风化,并拣净石块,除净草根等杂物。
种植当年,每亩施圈肥、草木灰、堆肥等混合肥2500~300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施后犁耙1次,整平耙细,做畦或打垄。
畦高15~20厘米,宽120厘米,作业道30~40厘米,畦长根据灌溉条件和地形而定。
整平畦面或垄面。
地干旱时,先向畦内浇水或淋泼稀粪水,待水渗下,表土稍松散时再播种。
如用肥沃土地种植,头年可在畦埂上间种玉米。
二、繁殖方法
桔梗的繁殖方法有种子繁殖、根头部(根茎或芦头)繁殖等。
目前以种子繁殖为主,在生产上有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方式。
桔梗直播可春播、秋播或冬播,以秋播为好。
秋播于10月上旬以前,冬播于11月初,春播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
生产上多采用条播,按行距20~25厘米开浅沟,沟深约2~3厘米,将种子均匀播于沟内;也可将种子拌细沙(按1∶10)均匀撒入沟内(可节省种子用量,且易播撒均匀)。
播后覆细土盖平,稍加镇压。
三、田间管理
苗期管理:秋播出苗后及时浇一遍稀薄粪水,苗高3~5厘米时浅松土,拔净杂草。
11月下旬幼苗经霜枯萎后立即浇一层掺水人畜粪,上盖一层土杂肥,保护苗根安全越冬,次春2月底3月初扒开覆盖肥,以利出苗,以后管理和冬播、春播相同。
中耕除草:每次间苗应结合除草1次。
定植以后适时中耕、除草、松土,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松土宜浅,以免伤根。
中耕宜在土壤干湿度适中时进行。
植株长大封垄后不宜再进行中耕除草。
追肥:定苗后应及时追施1次稀的人畜粪水;在苗高约15厘米时,再施1次,或每亩追施过磷酸钙20公斤,硫酸铵12公斤,在行间开沟施入,施后松土,天旱时浇水;6~7月开花时,可追施稀人畜粪水1次;入冬地上植株枯萎后,可结合清沟培土,加施草木灰或土杂肥。
第二年开春齐苗后,施1次稀的人畜粪水,以加速植株返青生长。
在雨季前结合松土进行清沟培土,防止倒伏。
雨季及时排除地内积水,否则易发生根腐病,引起烂根。
疏花疏果与防倒伏:可利用0.075%~0.1%的植物激素乙烯利,在盛花期喷洒花蕾,以花朵沾满药液为度,每亩用药液75~100公斤,可以达到除花蕾效果。
此法效率高,成本低,使用安全,宜推广应用。
岔根防治:把多余的苗头除掉,保持一株一苗。
同时多施磷肥,少施氮钾肥,防止地上部分徒长,必要时打顶,减少养分消耗,促使根部正常生长。
黄芩
一、选地与整地
黄芩适合在气候温暖而略微寒冷的地带生长。
人工栽培以选择排水良好,阳光充足,土层深厚、肥沃的沙质土壤为宜。
如有条件于种植之前,每亩施用腐熟厩肥2000-2500公斤作基肥,然后深耕细耙,平整做畦。
二、繁殖方法
一般采用种子繁殖。
种子采集:花期7~9月,果熟期8~10月,待果实成淡棕色时采收,种子成熟期很不一致,且极易
脱落,需随熟随收,最后可连果枝剪下,晒干打下种子,去净杂质备用。
种子萌发:黄芩种子容易萌发,种子在15~30℃下均萌发良好。
生产上分直播和育苗两种,以直播为好,可节省劳力,根条长,杈根少,产量较高。
直播分春播或秋播,春播于4月中旬,秋播于8月中旬。
春播一般于3~4月间采用条播法下种,按行距30~40厘米,开0.6~1厘米浅沟,然后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土5~6毫米,播完轻轻镇压,每亩地播种量1公斤左右,播后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大约15天即可出苗。
待幼苗出齐,分2~3次间掉过密和瘦弱的小苗,保持株距8~12厘米。
如小面积栽培,为了精耕细作提高产量,也可以采取先在阳畦中播种育苗,当苗高8~12厘米时,再行向本田移栽定植的方法,这样因能提早播种对后期生长发育有利。
三、田间管理
在出苗期都应保持土壤湿润,适当松土、除草。
育苗移栽的在幼苗长至6~8厘米高时,选择阴天把苗移栽到大田中去,定植行株距25~30×12~15厘米,移栽后及时浇水,6~7月间为幼苗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根据苗情酌施追肥,通常每亩施用过磷酸钙20公斤,硫酸铵10公斤。
亦可追施腐熟稀释的人粪尿300~400公斤,追肥后应随即浇水。
二年生的苗子在4月份开始返青,6~7月抽薹开花。
如计划采收种子,于开花之前要多施追肥,促进花朵旺盛,结籽饱满。
若不需要采种,则应在抽出花序之前,将花梗剪掉,控制养分消耗,以促使根部生长,增加药材产量。
(本版稿件由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高级农艺师高中强山东中医药高级技工学校高级讲师闫龙民提供)
丹参
一、选地与整地
丹参是深根植物,根部可伸入土层30厘米以上,为利于根部生长、发育,宜选择肥沃、疏松、土层深厚、地势略高、排水良好的土地种植。
山地栽培宜选用向阳的低山坡。
丹参对土壤要求不严,黄砂土、黑砂土、冲积土、夜潮土都可种植,零星地也可种植,但土质粘重和低洼积水的土地不宜种植。
整地时,先在地上施好基肥,然后进行深翻。
丹参为根类药材,生长期长,尽量多施迟效农家肥和磷肥作基肥,这是提高产量的重要条件。
前作物收获后,每亩施入厩肥1500~2000公斤作基肥,将土壤深翻30厘米以上,种植前,再行翻耙、碎土、平整、作畦。
多为平畦,在地下水位高的平原地区栽培,为防止烂根,需开挖较深的畦沟;过长的畦,宜每隔20米距离挖一腰沟,并保持排水畅通。
二、繁殖方法
1、种子繁殖。
丹参种子很小,发芽率70%左右,贮藏时间延长发芽率降低,生产上最好随采随播。
种子繁殖分为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方法。
直播:于4月中旬播种,采用条播或穴播。
穴播按行距30~45厘米和株距25~30厘米,穴深1厘米,覆土0.6厘米,每穴播种子5~10粒;条播沟深1厘米左右,覆土0.6~1厘米,亩播种量0.5公斤左右。
如遇干旱,事前先浇透水再播种。
播后半月出苗;苗高6厘米时进行间苗定苗。
育苗移栽:直播种子出苗不整齐,故多采用育苗移栽法。
采用这种方法,生产成本低,种源丰富,可以大面积发展生产。
于8月中、下旬,在准备好的苗床上,作宽1.5米的畦,浇水后,均匀地将种子撒入,覆土0.3厘米,以见不到种子为保持土壤湿度,约半月左右出苗。
来年3月间可定植于大田。
2、分株繁殖。
也称芦头繁殖。
在家种丹参收获时,选取健壮、无病害的植株,剪下粗根作药用,而将细于香烟的根连芦头带心叶用作种苗,进行种植。
大棵的苗,可按芽与根的自然生长状况,分割成2~4株,然后再种植。
此外,还可采挖野生丹参,连根带苗移植。
如有粗根,也可移栽前先取下作药用。
三、田间管理
排灌。
整个生长期都要注意清理沟道,保持排水畅通,防止多雨季节丹参受涝。
挖沟埋沟可结合施肥进行,将沟泥覆在肥料上。
伏天及遇持续秋旱时,可行沟灌或浇水抗旱。
沟灌应在早晚进行,并要速灌速排。
出苗期及幼苗期如土壤干旱,要及时灌水或浇水。
中耕除草。
丹参前期生长较慢,应及时松土除草,一般在封垅前要进行两或三次,可结合施肥进行。
封垅后杂草要及时拔掉,以免杂草丛生,影响丹参生长。
施肥。
第一次,在返青时施提苗肥,每亩用沤腐的人粪尿400公斤冲水浇;或者用尿素5公斤或硫酸铵10公斤施入。
第二次,于4月中旬至5月上旬施,不留种子的地块,可在剪过花序后施,每亩施腐熟人粪尿500公斤饼肥50公斤。
第三次,在6、7月间剪过老秆以后,施长根肥,宜重施,每亩施入浓粪尿800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氯化钾10公斤。
第二和第三次追肥以沟施或穴施为好,施后即覆土盖没肥料。
摘蕾。
最好在花序刚抽出半寸长时,就用手指甲掐掉。
如摘得迟,花序长得老而长,则需用剪刀在花序基部剪掉。
花序要每隔10天摘或剪一次,连续进行几次。
这是丹参增产的重要栽培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