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在学生管理系统开发中的应用

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在学生管理系统开发中的应用

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在学生管理系统开发中的应用蒋振超(山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系2006级1班)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在这数字化的时代里,学校的学生信息管理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本文通过设计和建设网络拓扑架构、数据库基础结构、信息的发布与管理,对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各种功能探讨、定义、以及实现,从而实现学生信息的网络化管理,以方便管理者,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共享、交流和管理。

关键词:学生信息;信息管理系统;管理系统功能中图分类号:TP393Modular Programming in Student Management SystemDevelopmentJiang zhen-chao(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the Internet era, we have entered the information age, in this digital era, the school's stud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re a great challenge. In this paper,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topology architecture, database infrastructure, information publishing and management, stud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of various functions, definitions, and implementa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network management of student information to facilitate the management, teachers and information sharing among students, exchange and management.Key words:student information;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function of information system1. 引言在信息高速发展的当今时代,任何学校,企业都离不开信息化的建设,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一个评价高校综合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近年来,高校都建设了高校校园网,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作为高校校园网建设的一个模块,主要是为了学生在校园网内就了解更多的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信息。

学校的公告网上发布,学生信息网上查询,方便教师和学生查询学生信息,成绩查询使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的成绩以及方便学生选课,同时也方便教师及时做出课程的调整等。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可作为一个高校学生获取信息,学生交流,选课和教务管理的平台。

回顾传统的学生信息管理模式,每个学生的信息记录繁琐,冗余,且易出错,出错后也不方便统一修改。

这表现在1.新生报到填各种各样的表,做各种各样的数据记录。

同样的数据要不止一次的重复记录,费时费工。

2.通过人工对大量成绩单,德育活动,奖惩情况,受资助情况进行编写、记录、管理,耗费大量的时间,并且容易产生错误。

3.学生信息查询及统计需要人工走多道程序,并对从大量数据中检索选出信息。

耗费大量时间,并且人工查找,容易出错。

4.信息的查找,删除,更新涉及到大量人员参与,劳民伤财,效率低,准确率低。

综合上述情况,一套较为完整系统的学生信息管理体制,应该应运而生。

它应当包涵哪些功能,具体如何实现,本文将做出初步的探讨。

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在设计程序求解问题时,首先要对问题从整体的角度进行分析,将其分解成几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如果某些部分还比较复杂可再分解,经过逐步分解和细化后,将一个大而复杂的问题,从总体到局部,逐步分解为若干个小的可解的基本问题,再通过求解这些基本问题最终求解得原问题的解。

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反映了结构化程序设计的“自顶而下,逐步求精”的基本思想。

2.可行性研究可行性分析的任务是明确应用项目的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必要性来自实现开发任务的迫切性,而可行性则取决于实现应用系统的资源和条件。

这项工作是建立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

开发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必要性在引言中已经详细给出,下面对项目做出可行性分析,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操作可行性。

2.1 技术可行性在本系统的开发过程中采用的是JSP+JavaBean+Servlet模式,在该模式中,结合了JSP和Servlet技术,充分利用了JSP和Servlet两种技术原有的优点。

此模式遵循视图控制器(MVC)模式,它的主要思想是使用一个或多个Servlet作为控制器。

当前jsp页面将请前沿的Servlet接收并处理后,会重新定向到JSP。

在Servlet作为控制器时,每个Servlet通常只实现很少一部分功能,多个Servlet控制器就可以结合起来完成复杂的任务,这样的好处是Servlet的重用性好。

在此模式中,JavaBean作为模型的角色,它充当JSP和Servlet通信的中间工具,Servlet处理完后设置Bean属性,JSP读取此Bean的属性,然后进行显示。

此模式更加明显的把显示和逻辑分离,使代码容易管理,适合于大型项目的开发,所以在本系统中采用了这种模式。

此模式的数据传递关系如图1.1所示。

图1.1 jsp、servlet、javabean的工作综合上述分析,该项目的开发较为简单,当前的软、硬件技术和开发人员的水平可以满足技术上的需要。

2.2经济可行性支出:1.基础投资:硬件设备:PC机软件设备:WINDOWS2000/XP、MyEclipse 5.1、Oracle9i、PLSQL Developer、Tomcat5.52.其它一次性支出:软件设计和开发费用3.经常性支出:软件维护费用、软件使用费用。

效益:系统投入运行后可以使学生信息管理实现科学化、规范化。

提高了学生信息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2.3 操作可行性当前互联网的发展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电脑的普及也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通过各种渠道接触互联网,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今年2月份统计,中国2009年拥有网民3.84亿,因此,管理形式的计算机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各种智能化的软件层出不穷,减少了原来人工操作的费时费力的状况,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度。

本系统用户平台直接面向管理员和普通用户,界面简单、明了,采用可视化界面,普通用户只需用鼠标和键盘就可以查看信息;多数的数据输入与数据维护是由管理员完成的。

由于该系统的操作简便、易懂,对于初次使用此系统的用户,不必经过复杂的培训和学习就可以掌握系统的操作流程。

由此可见,开发此软件在操作上是可行的。

2.4 其他可行性在其满足真实,安全的情况下并未违反什么法律,潜在的危险在学生重要信息的泄漏,系统在安全方面必须要做到强度大的保证。

系统并没有涉及任何政治方面的信息。

另外建议使用正版操作系统以避免法律责任纠纷。

3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就是描述系统的需求,通过定义系统中的关键域来建立模型。

分析的根本目的是在开发者和提出需求的人之间建立一种理解和沟通的机制。

该项目主要针对三类用户,老师、学生和管理员。

3.1 三类用户的需求分析3.1.1 老师对功能的需求分析老师所具有的权限应包括,查询授课计划,查询、打印选择该课程的学生名单,录入、修改、删除学生成绩,查询学生基本信息等。

3.1.2 管理员对功能的需求分析此处的管理员权限与数据库中dba的权限基本一致,应拥有1、添加、删除、修改、查询学生信息,2、添加、删除、修改、查询教师信息,3、添加、删除、修改、查询课程信息,4、添加、删除、修改、查询学院、专业、班级信息等权限。

3.1.3 学生对功能的需求分析学生应具有修改查询修改基本信息,查询选课信息,查询课程成绩等基本权限。

3.2 实体-联系图分析教学体制中存在的实体,主要由教师,学生及课程组成。

学生实体包涵的主要属性有:学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入学时间,生源地,政治面貌,职务,奖惩情况,联系方式,等等。

唯一区别学生实体的属性是其学号,因此学号是学生的主键。

课程实体包涵的主要属性有:课程编号,课程名,授课时间,授课地点,总课时,课程学分,等等。

唯一区别课程实体的属性是课程编号,因此课程编号是课程实体的主键。

教师实体包涵的主要属性有:教师编号,教师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联系方式等等。

唯一区别教师实体的属性石教师编号,因此教师编号是教师实体的主键。

三个实体之间的联系分别为:学生与课程之间存在的选修关系:这是多对多的关系,学生必然选择多门课程,而一门课程由多个学生选择。

一个学生对应一门课程应有成绩,课堂表现等属性,现只取最主要的成绩属性。

学生与老师之间存在的教学关系:同样,一个老师教很多学生,一个学生会听很多老师的课,这也是多对多的关系。

根据我校选课规则,在选定课程之前需对上学期任课教师做出评分,因此教学关系中最突出,适合记录成表的属性就是教师评分属性。

教师与课程存在的讲授关系:这里认为一门课程会由不同的老师教授,一个老师教授多门课程,如柏静老师教单片机和组成原理,而高等数学由王金龙、陈寿元等老师教,因此这也是一个多对多关系。

经上述分析,教学体制中存在的实体联系图大体如图3.1所示。

图3.1 教学体制中的ER图4. 总体设计经过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系统必须“做什么”已经清楚了,现在是决定“怎样做”的时候了。

总体设计的基本目的就是回答“概括的说,系统应该如何实现?”这个问题。

4.1 系统设计本阶段主要确定系统的具体实现方案。

经过3.1节对三类用户所需实现功能的分析,基本可以得到如下层次图。

4.2 模块设计根据分析并借鉴现有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我们将项目分为以下几大模块:1.登录模块。

若登录成功则要区别用户类型,若失败要返回相应错误信息。

2.添加学生信息模块。

往数据库中添加新学生的信息,包括姓名、学号等信息。

3.查询学生信息模块。

统对数据库的连接进行管理,包括销毁。

4.添加学生成绩模块。

将学生考试后的成绩信息添加到数据库中。

5.查询学生成绩模块。

根据输入的学生成绩查询条件查询并显示相应学生的成绩信息,并且可以对其进行修改、删除操作。

6.添加教师信息模块。

往数据库中添加新教师的信息,包括姓名、代课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