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超现实主义在现代绘画中的绵延1

超现实主义在现代绘画中的绵延1

超现实主义在当代绘画中的绵延摘要超现实主义是纯粹的精神自动主义,意在运用这种自由主义,以口头或文字或绘画或其它任何方式去表达真正的思想过程,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不依赖于任何美学或道德的偏见,追求梦于现实的统一。

关键词自由主义梦境幻觉潜意识白日梦下意识前言超现实主义继达达主义之后源于达达主义,它的主要特征是以所谓“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现实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

一简述超现实主义的来源和超现实主义的理论基础(一)超现实主义的来源超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在欧洲盛行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最早开始在法国,它的内容不仅限于文学也涉及美术,而且美术在随后的发展中影响远远超出了文学,不仅发展成为全面而深刻的美术革命,甚至影响到几乎艺术的各个领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群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青年他们目睹战争的荒谬与破坏,对以理性为核心的传统的理想、文化、道德产生怀疑。

旧的信念失去了魅力,需要有一种新的理想来代替。

超现实主义就是他们在探索道路上的尝试。

它反应的是一战后欧洲资产阶级青年一代对现实的恐惧心理和狂乱不安的精神状态。

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源于人为了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传达给别人,于是在心里重新唤起这种情感,并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把它表达出来。

这种事件往往成为历史的契机也符合历史的选择规律。

而达达主义作为一个运动在1922年的巴黎达达之后就已经结束了,这与达达自己的信仰是一致的,即“真正的达达主义者是反对达达的”达达的破坏最终也破坏了自己。

但是达达对无意识潜意识自动主义的赞美却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并被继承下来。

这些达达主义者在超现实主义的旗帜下重新聚集起来从而组成浩浩荡荡的超现实主义大军,进行一种新的艺术表达方式的探索。

超现实主义就是这样应运而生的。

不过,如果因此所把达达派精神与超现实主义的本质视为同一,则是一大谬误。

达达虽成为超现实派诞生的温床,但超现实派多少还是承受了19世纪的浪漫主义及象征主义的遗产,另外还吸收了新的要素。

(1引文来自《美术概念100问》四川美术出版社《超现实主义的诞生》)(二)超现实主义的理论基础法国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亨利·柏格森的直觉主义与奥地利精神病理家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奠定了超现实主义的哲学和理论基础。

亨利·柏格森认为作为一个艺术家,只需注意对象的流变所引起的主观感受,并着意用自己的作品去表现这些感受,其他一切都可以置之不顾。

只有这种绝对超然的审美态度才能带来真正的艺术。

直觉主义是柏格森哲学的一个中心问题。

其在本质上是反理性的、反科学的,在思想上企求打破心物二元的宇宙观,建立一元化的行而上学。

(2引文来自百度文库刘老师政治学园读书笔记:《柏格森和他的生命哲学》)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分为意识下意识和潜意识三个领域,认为人的意识(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和本能欲望)往往被社会道德法律风俗所制约,受到压抑和排挤,但它们并不会消失,而是暂时在被压抑的情况下进入到下意识甚至潜意识,它总是企图伺机侵入人的意识领域。

在理智与清醒的状态下只好潜伏下来,只有在夜晚或下意识状态下,以各种形式闯入意识领域去实现目的,这就形成了梦,对梦的解析可以洞察潜意识,从而达到真实。

(3出自1900年,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译者: 丹宁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二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两种风格以及代表人物与作品解析在绘画这种视觉领域中超现实主义的影响最为深远。

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一种主要风格,即以达利、玛格利特、德尔沃为代表的风格。

这种风格以精细的细部描绘为特征,通过可以识别的经过变形的形象和场面,来营造一种幻觉的和梦境的画面。

或者是在一种明确的意识下把那些毫不相干的事物硬凑在一起从而产生某种奇异的联想效果。

我们在达利《永恒的记忆》中可以看到这种典型的表现,在一个非人间的梦幻般的世界里,钟表马鞍蚂蚁等被拉在一起,台上和树枝上软表像成熟的奶酪一样软化耷拉下来,达利用他过硬的基本功改变和撕裂现实形象,使之成为片段局部,在色彩搭配上绿和黄紫和红,常常致人于不太适应的感觉中,但画面十分明亮这样所造成的异样感恍如梦中,达利正是通过有意识的绘画创作来揭示无意识领域的存在,以及意识如何通过幻想的疯狂来达到对无意识的细微的显现。

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另一种风格是追求一种下意识或者无意识的随意性,不受任何理性和逻辑的约束,从而给人以想象。

在追求作画过程的无意识中画面上出现纯粹受心理作用支配的意象,最终结果是充满幻觉的和具有生命形态的抽象画面。

在这方面恩斯特独特的作画方法拓印法、粘贴法、转印法、拼贴法就是一例,用铅笔蒙在不同材料和质地的纸上任意摩擦,来产生任意纹样和形状而这是任何理性的作画方法都无法画出的。

作品有《自然史》其奇异的视觉效果,就是使超现实主义打破了理性与意识的樊篱,趋于原始的冲动和和意念的自由释放。

以米罗恩斯特马宋等人为代表,他们追求作画过程的无意识性,最终结果是充满幻觉的和具有生命形态的抽象画面。

如米罗的作品《月光下的女子与鸟》。

(4引文来自《美术概念100问》四川美术出版社《超现实主义是怎么超越现实的》)三简析超现实主义怎样在中国当代画家徐芒耀钟飙王颉的作品中呈现超现实主义绘画进入中国,对中国当代绘画界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艺术家受超现实主义画面情景启发,极大丰富了创作的表现内容。

它带给中国当代绘画最大的启迪则是认知和思维提升,认知和思维的提升反过来又促进了绘画内容和形式的繁荣。

在中国,传统的写实油画在当代油画家的笔下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很多画家在画面上表达观念和情感的时候选择了超现实主义风格,这是在写实油画中寻求新的情境的一种探索。

他们的风格虽然不尽相同,但在他们的很多作品里都有超现实主义的倾向,并且有较丰富的精神内涵和较强的个性化语言。

(一)徐芒耀具象绘画中的超现实主义倾向具象绘画曾经作为时尚风靡了数个时代,然而在艺术发展到今天之后,形式的多样性和繁荣的程度已史无前例。

在五彩缤纷的当代画坛中,具象绘画的魅力也许已大不如从前。

徐芒耀是我国少有的具有现代观念的具象画家。

在他的画布上,具象形式与抽象意念结合,以细腻的写实技法,抽象的思维,重新组合成一幅幅带有现代意味的作品。

他的作品《我的梦》采用了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

在一堵深红色的墙面上,“我”正破墙而出,从墙后奔向墙前。

“我”的头部、双肩与四肢的大部分均已冒出墙面,而“我”的躯干还部分地埋在墙里将出未出,画中徐芒耀对墙作了巨细无遗的精湛描绘:墙体上因陈旧而剥蚀的油漆,残缺处露出内里的红砖与灰缝,进行了精细而又含蓄的刻画,成为画面中客观的存在。

此外,他还让“我”直接以自己张开五指的右手对墙面本身的感官接触,使这堵墙又成了主观的存在。

徐芒耀表示在《我的梦》创作构思形成时,他思忖梦中发生的事件不管是否合乎逻辑,在梦中都觉得真实可信,醒过来才觉得荒谬可笑,但梦已经结束了。

他在画面上制造荒诞比较节制,强调的是现实场景中瞬间突然产生的荒诞感。

(5引文出自博宝艺术网看徐芒耀油画《我的梦》作者:范达明)这与超现实主义的理论基础是想吻合的。

“我的梦”系列可以说是一鸣惊人,从此奠定了徐芒耀在具象绘画领域的地位,此后在国内举办的各大美展上,徐芒耀的画都被受到关注。

继“我的梦”系列之后,徐芒耀又相继创作了“缝合系列”,这些油画作品的表现手法都沿袭了超现实主义的荒诞离奇。

比如在“缝合系列”作品中,其中有幅画是:两个裸体女子,一个的大腿缝合在另一个的臀部,另一个的后背缝合在墙壁上而在“缝合系列”中,画家是用绳子将人与人、人与物串起来,极具侵犯性的画面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这和达利强把钟表马鞍蚂蚁拉在一起组成画面,以形成一种强烈异样的视觉冲击力一样,创作活动自由自在的安排在一种时空交错的世界里毫不受时间与空间的束缚。

不能不说徐芒耀的写实油画有超现实主义的倾向,他的作品打破了理性打破了空间也打破了逻辑,是意念的自由释放,也可以说是“白日梦”。

弗洛伊德说:“艺术家是白日梦者,艺术创作是做白日梦。

”(二)分析超现实主义理论与钟飙创作作品的联系梦是一种生理现象,梦还是情感是否充盈与思想是否活跃的表征与折射,梦以诡异荒诞非理性反逻辑没有规律和不负责任作为特点,允许卑微丑陋扬眉吐气和凶残恣意妄为,但他又含蓄,隐晦,洁身自好自给自足,只在飘渺的精神世界里丰富人生自由人性,不去呆板的物质世界里制造混乱滋生罪恶。

所以人们开始做梦,希望自己的命运能够在梦里被自己掌握。

可是梦始终是光影的,是现实的寄生虫,梦境与现实这种“局部”与“全部”的关系产生出一种微妙的幽默,这幽默带有一丝无奈,其实更像是一种二维的超体验。

我看钟飙的很多作品都是有一种做梦的感觉,在他的图像世界里,都市是立足点。

他着力呈现多种矛盾冲突的异样瞬间,创作活动自由自在的安排在一种时空交错的世界里,不受时间和时空的束缚,不能不说他是在用一种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来传达情感。

绘画中不断变化的视觉现实,仿佛是现实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的记忆。

而解读钟飙的作品能使我从画面中感受到一个人在梦中孤独的面对世界,并且面对生存时在独立奋斗,这种精神梦中需要现实生活中更是需要,梦中挣扎寻觅的也许正是白日里所渴望的。

正如弗洛伊德说,原始本能和欲望在理智与清醒的状态下只好潜伏下来,只有在夜晚或下意识状态下,以各种形式闯入意识领域去实现目的,这就形成了梦。

钟飙自认从1994年起形成个人的风格,其后创作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异样的瞬间”,用写实图像的方式把不同时空、不同文化气质、不同形态的东西放在一起,产生异样的遭遇;第二个阶段是“回到草图”,追求众多的可能性,每张画开始时都不知道结果,随缘而居;第三个阶段是“不断变化的视觉现实”,生活与艺术合而为一,无所不画;第四个阶段就是“出神入画”,开始重新思考架上绘画和绘画之外的关系,出现了“画中画”。

(6引文来自中国艺术新闻网《钟飙与他的“大势”》)钟飙作为中国当代的重要艺术家,他的创作透过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情景,探寻事物背后无处不在的机缘,以此策动的图象狂欢,既是中国社会变革的见证,又是全球化的寓言。

而在最新的作品中,钟飙将不可知性带入有形世界,那些想象力穿越现实留下的生动痕迹,使生活在艺术中得以再生,不知可不可以理解为通过有意识的绘画创作来揭示无意识领域的存在。

(三)王颉油画创作所采用的超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一直致力于发现并推出当代艺术新锐的北京新时代画廊,于2008年11月举办艺术家王颉个展——虚迷。

此后2010年9月王颉个展——虚空妙有在上海举办,两次画展王颉都采用一种与注重具体形象、肉身所不同的形式,从另一个角度对身体、生命、灵魂、精神、人性、时空等进行关注思考,即虚化掉“肉身”的可视形象,强化“衣装”作为人的第二身体的可视情态,从中获得多维时空里的“身体”和“生命”的存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