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1》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531100 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1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时/学分:16/1
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形势与政策2
一、课程说明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系列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
该课主要以当前国内外重大的热点问题为契机,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帮助学生认清国际国内形势,了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
尤其要对大学生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教育;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的教育和宣传。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国内形势政策、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基本知识的教育,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使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适应能力。
二、课程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具备下列能力:
(1)对大学生进行世界经济政治形势教育,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国内国际形势,以及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培养大学生对形势变化发展的敏感性,增强大学生的全局意识、大局意识,增强他们宏观把握世界变化发展趋势的思维能力。
(2)通过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分析党和国家面临的政治、经济形势和国际形势,科学把握国内外形势发展的总体趋势。
(3)引导学生正确分析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增强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理解和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与决心。
2.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四、本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课堂教学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起来,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课堂互动、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等多种形式。
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根据教学内容,制定专题,并利用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调查的机会,将理论教学的内容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理论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理。
2.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性的寻找相关案例,通过案例,使理论教学更有骨干、更加生动、更有说服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政治课真正能进学生头脑,增进学生对世界的准确判断能力。
3.理论授课和学生自讲相结合
设定准提内容,让学生自己先查找资料,自作多媒体,让学生先讲,然后老师对学生的观点、事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理论兴趣,拓展学生的理论深度。
4.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除了课堂正常的传统教学外教学,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师与学生进行网络交流。
网上设定专题内容、设定签到方式、浏览方法,并布置作业等,并根据学生困惑有针对性地解答,并将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集中起来,在课堂上进行专题讲授。
实现线上与线下,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技术的融合。
五、课程考核内容及方式
2.成绩评定方法
成绩评定依据平时讨论发言、考勤、课程论文成绩等进行。
平时讨论发言占总评成绩的20%,考勤占总评成绩的20%,课程论文占总评成绩的60%。
3.评定标准
(2)课程论文评分标准
(1)优秀:格式规范,符合课程论文写作要求;内容主题明确,符合课程教学内容,
有明确的综合分析论点。
参考文献充分、正文引用恰当,文献引文格式符合文献标准;无摘
录摘抄痕迹,能恰当运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素材,论点正确。
(2)良好:格式基本符合课程论文写作要求;内容主题明确,符合课程教学内容,具
有明显的综合分析论点。
参考文献充分、正文能够对文献进行引用,文献引文格式基本符合
科技期刊论文文献标准;正文主体大部分运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素材,论点正确。
(3)中等:提交文档基本符合课程论文写作要求;有集中讨论的内容主题,符合课程
教学内容,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论点。
列出一定的参考文献,文献引文格式基本符合技期刊论
文文献标准;论点基本正确。
(4)及格:提交的文档能够反映一定的主题内容。
观点基本正确,基本符合课程论文
的结构组成要素。
(5)不及格:大段抄袭,或未按时提交,或与课程内容不相关。
六、教材及参考书
1. 教育部社政司委托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编辑出版,时事报告(大学生版),时事报告杂志社,每学年共4期;2014
2.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印发《2014年下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的通知;2014
3.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印发《2015年上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的通知;2015
4.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学习出版社,2015
课程负责人:易善武专业负责人:杨晓教学院长(主任):杨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