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情概括1市情概述。
铜川位于陕西省中部,介于东经108°34′—109°29′、北纬34°50′—35°34′之间,地处关中平原向陕北黄土高原过渡地带。
东和东南与渭南市的蒲城、白水、富平接壤,西和西南与咸阳市的旬邑、淳化、三原毗邻,北部同延安市的黄陵、洛川相连。
铜川交通便利,是通往人文初祖黄帝陵及革命圣地延安的必经之地,距西安市区68公里、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72公里,西安至黄陵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咸铜、梅七两条支线铁路与陇海大动脉相连,是关中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铜川1958年建市,是陕西省继西安市之后第二个省辖市,辖耀州区、王益区、印台区、宜君县和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铜川新区,面积388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4万,城镇化率61.25%,居全省第三,位列全国286个地级以上城市城镇化质量排名第64位。
经过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铜川已成为一个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农业基础条件优越、城市基础设施功能完善、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城市特色鲜明】铜川是全国资源型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关天经济区次核心城市、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区成员城市,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宜居生态示范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双拥模范城市、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称号,在全国294个城市竞争力排名中位居第七,在全省幸福城市、宜居城市排名中分别位居第二、第三。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通过国家技术评估,正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
2012年5月21日《2012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在全国294个城市中,铜川排名第七。
铜川因煤而兴,先矿后市,自然资源丰富,境内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品位高,其中煤炭储量30多亿吨、优质石灰石储量10亿吨、油页岩储量5亿多吨、石油储量1亿多吨,建市以来累计输出原煤5亿多吨、水泥1亿多吨,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西北地区重要的能源建材基地。
铜川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国优质甜樱桃之都”,是全国苹果最佳适生区之一。
铜川苹果曾荣获北京奥运推荐果品一等奖和“中华名果”称号。
【区位优势明显】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包茂高速纵贯全境,西铜二线高速公路2011年10月建成通车,半小时直达西安和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西安国际港务区,铜川已融入西安大都市半小时经济圈,随着西安城市北扩、西铜城际铁路的规划建设和西铜公交线路的开通,西铜同城化趋势更加明显。
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45.1%,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已连续6年稳定在330天左右,居关中前列。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吉祥鸟朱鹮在铜川成功野化放飞,生存状态良好。
【文化底蕴深厚】铜川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文化底蕴深厚,境内名胜古迹众多,是“药王”孙思邈、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史学家令狐德棻、北宋山水画家范宽等历史名人的故里。
炉火千年不息的耀州窑、唐初三代帝王避暑行宫和玄奘法师译经圆寂地玉华宫、千古名胜药王山、佛教圣地大香山寺等人文景观闻名于世。
1933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创建了西北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投资环境优越】铜川投资环境优越,项目承载能力强。
全市规划建设了8大产业园区,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加快产业园区发展的优政策,为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搭建了一流平台。
铜川新区是全省最早的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基础配套设施完善,一大批重大项目入区发展,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始终把投资环境作为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的生命线来抓,已形成一整套为项目、为客商服务的高效快捷工作机制,积极营造亲商、安商、扶商、富商的投资环境。
着力打造政策洼地,制定了土地、融资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努力营造吸引力大、竞争力强的投资发展环境。
简化办事程序,实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提高办事效率,为企业、项目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一批重大项目在铜川成功实施、快速发展,众多投资客商得到了良好回报,中国华能集团、国电集团、中铝集团、铭帝铝业、台湾旺旺食品、浙江声威水泥等一批央企和大型企业集团在铜投资,陕煤化、陕有色、陕文投、陕重汽等省属重点企业也纷纷选择铜川。
【城市活力发展】今日的铜川充满活力、充满商机。
我们紧抓中省大力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型为统领,围绕“提速发展、加快转型、富民强市”主线,调结构、转方式、提质量、优环境,大力发展食品加工、医药制造、装备制造、旅游休闲等接续产业,支撑转型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走出了一条转型发展与生态文明“双赢”的路子。
坚持把发展中医药养生保健产业作为转型突破口,充分挖掘“药王”品牌蕴含的养生、医药、文化、旅游等资源,集中力量打响“药王”品牌,大力发展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文化等相关产业,规划建设了“二园四区四基地”(大唐养生园、中医药产业园,药王山景区、照金—香山景区、玉华宫景区、陈炉古镇景区,中国中药材铜川种植、流通、研发、检测基地),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和首届海峡两岸中医药合作与发展研讨会,铜川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2013年实现生产总值321.98亿元,增长13.8%,增速全省第二;新增规模企业23户,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83.09亿元,增长18.7%,高于全省5.6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24.1亿元,同口径增长21.7%,增速全省第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0.02亿元,增长28%,增速全省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95元,增长11.7%,增速全省第二;农民人均纯收入8140元,增长14.1%,增速全省第五。
作为黑色煤炭的富集地、青色陶瓷的发祥地、红色革命的根据地、金色佛教的兴盛地、绿色生态的养生地,铜川站在新的起点上,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文化兴市、生态立市三大战略,建设能源、果业、现代建材、装备制造、食品加工、休闲养生6大产业基地,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建设经济强、文化兴、生态美的全国知名休闲养生城市2自然地理【位置面积】铜川市位于陕西省中部,处于东经108°34′—109°29′、北纬34°50′—35°34′之间,是关中盆地和陕北高原的交接地带。
东和东南与渭南市的蒲城、白水、富平接壤,西和西南与咸阳市的旬邑、淳化、三原毗邻,北部同延安市的黄陵、洛川相连,总面积3882平方公里。
【地质地貌】铜川地处鄂尔多斯台地与渭河断陷盆地的过渡地带,属黄土高原南缘的残原区,横跨两个地质构造单元。
地貌复杂多样,山、川、原、梁、峁、台塬、沟谷、河川均有分布,境内山峦纵横,峪谷相间,台塬广布,梁峁交错。
【气候】铜川市地处渭北旱塬,系关中平原与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属暖温带大陆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冬长夏短,雨热同季,雨量较多,温度偏低,地区差异明显,灾害比较频繁。
气候区可分为三个:南部台原温暖半干旱气候区;中东部残原温和半湿润气候区;西北部山地温凉湿润气候区。
铜川光能资源丰富,多年平均太阳辐射量为125.8~127.6千卡/平方厘米。
年日照时数2250.7~2387.7小时,年内各季分布不均,秋冬较弱,春夏较强,12月最弱,6月最强。
铜川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季升温较快,秋季降温迅速,气温日较差较大,昼夜温差大。
年平均气温9.7~12.7℃。
铜川近30年平均降水在543.4~676.3毫米之间,但各地间差异较大,台原区为543.4毫米,残原区为594.3毫米,山区为676.3毫米。
铜川白天多西南风,夜间多东北风,年平均风速2.3—3.2米/秒,残原区风速较小,台原区和山区风速较大;春季风速最大,夏冬季次之,秋季最小。
铜川近30年平均无霜期为199~227天,中部最小,北部略多于中部,南部无霜期最长。
【河流水系】铜川山高沟深,河流均是源头或上游,其特点是:流程短,水量少,水位低,比降大,易涨落,能利用者甚微。
铜川境内的河流分为石川河和洛河两大水系。
石川河水系主要由漆、沮二水组成,市内流域面积2240.8平方公里。
石川河水系中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67条,主要河流有漆河、沮河、赵氏河、浊峪河、清峪河、赵老峪河等。
洛河为铜川东北部的界河,境内流程35公里,流域面积1648.8平方公里。
洛河水系中流域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78条,主要河流有白水河、清河、五里镇河、雷塬河等。
【土壤土质】铜川市土壤分为9个土类、15个亚类、25个土属、73个土种。
9个土类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比例分别是:褐土为53.72%、黄绵土为30.3%、黑垆土为4.32%、新积土为2.02%、垆土为1.52%、潮土为0.06%、水稻土为0.03%、紫色土为0.02%,其分布规律是由南向北依次为褐土、黑垆土、黄绵土,山间河谷地多为沙壤质新积土、砂砾质新积土、壤质新积土、冲击型潮土、洪树型潮土、壤质新潮土、冲积型湿潮土;梁峁残原分布着白土、红粘土;原区分布着黑垆土、垆土;土石山地分布着砂砾岩褐土性土、泥质岩褐土性土。
铜川的土质属微碱性,不仅适合于大多数农作物生长需要,而且有利于固氮菌类活动,能够增加固氮能力。
【自然资源】铜川有着丰富的地上地下自然资源。
野生植物资源:铜川境内有维管束植物为106科、384属、618种,5个亚种、38个变种。
其中,蕨类植物为9科13属16种;裸子植物2科3属3种;被子植物95科318属599种,5亚种,38变种。
森林资源:全市共有林地面积376.3万亩,经济林206万亩,有林地190.8万亩。
森林覆盖率为45.11%。
主要树种有油松、山杨、刺槐、侧柏、桐树、苹果、核桃、柿子、梨、桃等。
草地资源:共有草地面积152万亩,可利用面积136万亩,多呈大面积连片分布。
在300亩以上的草地105块,计100万亩,且等级较高。
其中万亩以上的草场29块,面积59.3万亩。
牧草67科、308种,主要有白羊草、铁扫帚、蒲公英、硬质苔草等。
草场分为农林隙地和山坡灌木丛两类,草质优良,可载畜19.98万个羊单位,发展牧业条件优越。
中草药资源:境内有中草药683种,已大量采集收购的有164种,主要为党参、黄芪、柴胡、黄芩、连翘、丹参等。
野生动物资源:铜川有野生动物68种,分属16目35科,其中兽类5目10科23种,主要为中华鼠、花鼠、岩松鼠、艾虎、水獭、草兔、野猪、狍等;禽类动物10目23种,主要有石鸡、环颈雉、喜鹊、鸢、楼燕、啄木鸟、杜鹃、麻雀等。
水资源:铜川水资源总量22042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1069万立方米,地下水12607万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