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肝胆管结石ppt课件

肝胆管结石ppt课件


肝胆管结石的病理生理
结石造成胆汁郁积、细菌感染 反复发作的脓性胆管炎 胆管壁炎性增厚,纤维化和狭窄 肝实质萎缩纤维化,继发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
肝胆管结石的病理生理
肝胆管结石的诊断
➢ 术前应明确结石分布情况,胆管系统病变,肝实质的病变。
➢ B超是首选检查方法,可作为临床诊断的线索,但不能作为 外科手术的依据。在决定行外科手术治疗前需要作其他影像 学检查。
再试夹2-3日,如患者无不适即可拔管。 4、如有残余结石则需要6周后行胆道镜取石。
总结
肝胆管结石的成因和预防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中国胆道外科分型系统值得推广应用 复杂肝胆管结石病的治疗仍然困难而艰巨 外科手术作为首选治疗手段,适合于所有的肝
胆管结石病例 解剖性肝段切除是治疗合并肝实质和胆道病变
胆肠吻合术
作为取石或肝切除术后的联合治疗 手段,以解除胆管狭窄,恢复胆肠 连续性
纠正Oddi括约肌功能 建立术后取石通道
肝切除术
肝移植术
治疗因肝胆管结石造成 终末期胆道病的唯一有 效手段
关于内正常是有30cmH2O 的压力的,如果不减压,影响胆道切开的愈合,避免发 生胆瘘。
胆道探查取石术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一线治疗方法 结石数量较少且受累的肝管及肝脏病变轻微、取尽结
石后肝内外无残留病灶、胆管无狭窄的病例,单独肝 胆管切开取石有可能作为确定性手术方式 可联合多种取石技术,如经肝门部胆管取石、切开肝 实质经肝内胆管取石、经肝断面胆管取石等 常规使用术中胆道镜,能显著减少术后结石残留率
4、采取合适体位:病情允许时应采取半坐或斜坡 卧位,以利于引流和防治腹腔内渗液积聚于膈下而 发生感染。
5、引流袋的护理:定期更换引流袋,并严格执行 无菌操作。
夹闭T管及T管拔出时机
1、术后10天,可每天餐前试夹半小时,15后可逐步延 长试夹时间。
2、术后15天,如无腹痛、发热、黄疸可行T管造影。 3、如造影无残余结石或狭窄,持续开放T管引流24小时,
的最合理的手术术式
胆石病的分布
肝内胆管结石 肝外胆管结石 胆囊结石
流行病学资料
男女比例相当 30-70岁年龄段高发 占胆石症病人的20-30%
肝胆管结石的病因
种族因素:东南亚国家好发。 饮食因素:高脂、高胆固醇饮食。 寄生虫感染:胆道蛔虫。 胆道感染:大肠杆菌。 胆汁郁积:胆道排出不畅。 医源性因素:胆道损伤致胆道狭窄。
胆道镜取石治疗
• 11.5% 的静止型结石最终会出现症状 • 13%的静止型结石合并不同程度的肝萎缩
外科手术为主要的治疗手段
肝胆管结石的治疗
手术方法
• 胆道探查取石术
• 胆肠吻合术 • 肝切除术 • 联合术式 • 肝移植术
手术原则
• 去除病灶 • 取尽结石 • 矫正狭窄 • 通畅引流 • 防治复发
2、术后观察胆汁:颜色、量、性质等。 3、有利后期经T管造影了解胆道内情况。 4、便于用胆道镜从T管窦道取残余结石。
术后护理
1、保持T型管引流通畅:避免引流管扭曲、折叠及 受压,必要时可挤捏。
2、观察引流情况:定期记录引流管引出胆汁的量 、颜色及性质。
3、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患者在翻身或活动时被牵 拉脱出。
➢ CT可全面显示结石分布、胆管系统扩张、肝脏实质病变,与 B超联合应用,一般提供可靠的依据 。
➢ MRI+MRCP可全面显示结石的分布、肝实质的病变、胆管 狭窄及扩张,是无创性胆道影像诊断方法,兼具断层扫描及 胆道成像的优点。
肝胆管结石的治疗
有明显临床症状的肝胆管结石需要治疗 静止型结石也多主张积极手术治疗或经皮经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