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12万吨双孢菇工业化生产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二○一三年三月第一部分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年产12万吨蘑菇工业化生产基地二、项目建设性质:新建三、建设单位:四、项目概况:本项目根据蘑菇生产所需要条件及生产原理,把现代化先进的机械装备和信息控制技术优化组合起来,应用于蘑菇生产,使蘑菇生产从堆肥、发酵、养菌、复土、催菇、出菇等各个生产环节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周年化并通过各生产环节有机链接,形成快速紧凑的生产流水线。
生产流水线建成后,实行周年化,立体式生产。
由于高度的机械化、自动化和专业化,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计划项目总投资8亿元。
占地面积2000亩,建设智能化菇房1000间,栽培面积60万㎡,正常投产后,可实现年产鲜菇12万吨,产值12亿元。
本项目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及国内外蘑菇行业市场需求状况,公司分为五期建设和发展规划。
第一期于2010年10月在山东省邹城市香城镇建设工厂化双孢菇种植生产基地,智能化菇房148间,栽培面积8.9万㎡,生产规模达到年产1.9万吨鲜蘑菇(已完工正常投产)。
第二期在山东省邹城市香城镇建设工厂化双孢菇种植生产基地,智能化菇房112间,栽培面积6.7万㎡,生产规模达到年产1.4万吨鲜蘑菇。
第三期至第五期共建智能化菇房740间,栽培面积45万㎡,生产规模达到年产8.7万吨鲜蘑菇。
五期建设,公司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年产鲜蘑菇达到12万吨,实现国内鲜蘑菇销售量8万吨,出口蘑菇罐头4万吨。
第二部分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一、项目建设背景(一)公司简介山东XX食品有限公司于2010年9月28日经邹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成立,注册资本2000万元,企业法人代表:王再兴。
2011年5月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农产品征收范围注释》财税字(1995)52号文件规定,于税务机关准予备案为免增值税、免企业所得税企业。
2011年7月批准为一般纳税人;企业注册地址:邹城市香城镇大黄村,主营业务:食用菌(蘑菇)种植、销售。
一期投资2亿元,占地500亩,公司于2011年被济宁市评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项目占地500亩,于2010年10月开始动工,目前已经建设双孢菇智能化菇房148间,年生产能力5000吨菌种厂、发酵料厂3万㎡、智能化发酵隧道窑生产线88条、可发酵15万㎡种植面积的发酵料,年加工能力5万吨的罐头厂。
到2013年底建成双孢菇智能化菇房数量达到260间,争取到2015年建完双孢菇智能化菇房1000间,其种植面积达到60万平方米,每年可以生产鲜菇12万吨。
目前该项目的规模已经是全亚洲最大的智能工厂化双孢菇种植项目,我们XX人的目标是将本项目打造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工厂化双孢菇种植基地。
山东XX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典型的工业化双孢菇栽培模式企业,工厂化栽培双孢菇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现代化双孢菇生产技术,其特点为工厂化周年生产,实行环境控制智能化,生产操作自动化,产品质量标准化。
周年生产使周年供应成为可能,尤其是反季节生产,使人们在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新鲜的食品,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公司努力通过食用菌规模化、智能化种植技术体系研究与开发,制定了食用菌有机生产标准,以达到出口标准和要求。
力争把公司发展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化公司。
目前国内传统种植,由于农户无法完全掌握双孢菇种植技术,在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问题严重,导致农户在种植过程中不断用药,种出来的双孢菇农残污染严重超标。
公司的发酵、栽培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采用国际最先进的“隧道式”二次发酵技术,通过一次发酵隧道的前发酵和二次发酵隧道的后发酵两个发酵阶段,完成培养料的发酵以达到发酵效率高、省时、省能源,堆肥选择性强,抗虫害,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我们的技术团队掌握了发酵、种植的核心技术,符合现代化双孢菇生产的最高要求。
发酵过程中需进行建堆、翻堆、等过程全部用专业翻料机进行,实现了半自动化堆料。
利用传送带进行机械化进料、出料等,改变了以往的人工操作进出料,智能化菇房栽培,对菇房双孢菇生长环境严格控制,可自行控制菇房温度、湿度、二氧化碳,解除了季节性种植的限制。
利用先进隧道生物发酵后双孢菇培养发酵成本降低25%,产量由常规种植的每平方米15公斤提高到每平方米35公斤,可实现公司集中发酵、集中培菌的规模化生产模式,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采用自动化监控,有中央调度室通过电脑践行监控,实现了半自动化。
公司采用智能化空调菇房栽培,其特点为工厂化周年生产,实行环境控制智能化,生产操作自动化,产品质量标准化。
低投资,本项目的标准智能化菇房是按照欧美国家最先进的双孢菇标准智能化菇房的运行原理,通过自主开发实现设备菇房国产化,这样大大的降低了菇房建设的投资成本,在欧美发达国家每建设一栋菇房的总投资为5000万人民币,我们建设的菇房每栋总投资为800万元人民币,其投资成本为欧美发达国家的1/6。
高回报,现欧美发达国家双孢菇种植每平方均产为38公斤,但投资成本高,劳动力成本大。
而我们技术团队掌握的种植技术每平方均产达到35公斤,基本与国际接轨,周年生产使周年供应成为可能,尤其是反季节生产,使人们在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新鲜的食品,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而就劳动力比较,欧美发达国家的劳动力成本要高出中国劳动力成本的6倍以上。
此项目是一项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社会特色的双孢菇工厂化种植项目。
(二)欧美国家实现双孢菇生产工厂化和周年化双孢菇是十分适合于工厂化生产的一类菌类作物,工厂化栽培是最具现代农业特征的产业化生产方式。
蘑菇工厂化生产采用工业化的技术手段,在环境可控的设施条件下,采取高效率的机械化、自动化作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周年化生产。
国际上最早实现工厂化周年生产的是双孢蘑菇,已有60年的发展历史。
19 47年,荷兰在控制温度、湿度和通风的条件下进行工厂化生产,由此开辟了草腐菌工业化生产的先河。
而后美国等国相继实现了双孢蘑菇的机械化和工厂化生产。
近年来,东欧的波兰等国也在迅猛发展。
20世纪80年代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也相继引进日本生产模式,并根据自身条件加以改进,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栽培技术日臻成熟。
西方国家的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经过60年的发展,已发展成为专业化分工,机械化、自动化作业和智能化控制的高度发达的蘑菇产业。
培养料由专业做料公司生产,覆土由专业覆土公司提供,菇场从堆肥公司和覆土公司购买培养料和覆土栽培出菇(中国目前只有我们公司掌握所有双孢菇种植环节,国外公司是各自运营一段工序)。
(三)原料基地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邹城市是山东最大的双孢菇生产基地市。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至今已有20多年的双胞栽培历史。
九十年代中后期,双孢菇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栽培面积已扩展到800万平方米以上,产量约8万吨,双孢菇的农业产值约5亿元。
邹城市双孢菇产业的兴盛发展及其对社会、经济的贡献,是山东人公认的。
然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世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识和要求迅速提高,国际上“绿色贸易壁垒”不断加强,致使邹城市目前所采用的双孢菇生产模式己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从最高5万吨,到2012年不到2000吨的产量。
这种模式的最大缺陷就是生产分散,专业化、集约化程度低。
全市十几万菇农分散在十多个乡镇数百个村屯进行单家独户分散作业,结果派生了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
主要是:1、使用双孢菇菌种混乱,标准无法统一,菌种质量参差不齐。
多年来,邹城市双孢菇生产主要依靠茂名、玉林、兴生、蒙山、北流、福建等十多个厂家供给菌种。
由于菌种生产分散,供种市场混乱,标准不一,质量不一,管理困难,厂家供种后不作技术指导,不负质量责任,使不少菇农蒙受损失。
2、生产条件简陋,技术不成熟。
几十年来,为了减轻生产投资,90%以上的菇农一直延用简易菇棚进行种菇。
这种菇棚,保温、保湿能力差,在高温和低温情况下都无法保证蘑菇正常生长,蘑菇转潮时间拉长,一个生产周期产菇5—7潮,需要160多天。
与工厂化生产周期60天相比,时间拉长近100天,由于自然条件无法控制,死菇、病菇、畸形菇、薄皮开伞菇普遍出现,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全市高峰年栽培蘑菇面积800万平方米,产菇8万吨,平均每平方米产量只有10公斤,单位面积产品约相当于美国工厂化生产40公斤的25%。
3、分散生产,环境质量难以保证。
不少菇农由于生产条件限制,加上环境质量意识淡薄,在种菇时,选择公路沿线,城镇周围,禽畜饲养场地周围,甚至在受工业污染约环境区域进行种植。
空气、水源、土壤等条件都难以达到无公害环境质量标准。
目前,仅在农药残留量的标准上,美国就有8669项之多,而我国相对较少,与美国标准相比尚存在差距。
例如,美国于2008年1月1日起,修改了“多菌灵”杀菌剂在食用菌中残留限量标准,由原来的1PPM降低到0.1PPM,而“多菌灵”是农户在蘑菇栽培中,属于高效、高毒杀菌剂,而得到广泛使用。
美国对双孢菇食品还设置了环保壁垒。
如双孢菇罐头中不能含双酚环氧树脂、酚醛环氧树脂、邻酚环氧树脂,含量必须少于1PPM,而分散农户在生产过程中,滥用“危害性”的工具包装等物品,在农户眼里,只要能作为工具,盛装容器使用的材料就以“创造性”地加以利用,殊不知,这些物品中包含有国外禁用的化学成份。
因此,产品农残超标,重金属超标,有害生物超标等现象在所难免。
4、资源浪费严重。
由于千家万户分散经营,技术标准不一,在简陋条件下,对培养料发酵难以控制,堆料生熟不均,生物的无效损耗大,从而大大降低了投入产出比。
目前采用的传统栽培模式每产1公斤鲜蘑菇需要投入干料约4公斤,比用工厂化生产的每公斤鲜菇多消耗原料2公斤以上。
另外,在土地占用上,传统栽培蘑菇在一个周期160多天时间内每100平方米土地可产鲜菇630公斤左右,即每产一吨鲜菇要占用土地159平方米。
工厂化生产在60天内可立体栽培一造蘑菇,相比之下,传统栽培浪费土地资源是惊人的。
5、劳动生产效率低。
目前传统裁培100平方米蘑菇,需要投工一般不低于250工时,每个工时生产鲜菇约2.5公斤。
在美国,一个单区制(用工较多的工厂化模式)工厂,每栽培100平方米蘑菇约用60工时(70%用于采菇),每工时产鲜菇45公斤,足见传统生产效率的低下。
从表面看,目前种菇虽然获得了一定收入,但按照严格的经济核算,传统生产的蘑菇,扣除所有生产投资和劳动成本,其利润是微薄的,充其量只是安排大批农民就业罢了。
6、生产季节高度集中。
美国双孢菇是一年四季栽培的,而我们主要集中在每年的11、12、1、2、3月份,这就严重地出现了二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分散农户栽培,要么就是生产鲜菇过剩,收购价格下降,造成农民减收;要么就是产量不多,导致公司原料不足,收购价格过高,造成公司制造成本过高,缺乏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