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理学:消化和吸收

生理学:消化和吸收


Ca2+ 毛果云香碱
─────────────────────────
神经 迷走N 壁内N丛反射 交感N 肠-胃反射
迷走-迷走反射
━━━━━━━━━━━━━━━━━情绪
━━━━━━━━━━━━━━━━━━━━━━━━━
11
小肠内消化
• 化学消化
– 胰液 – 胆汁 – 小肠液
6
消 化 过 程 总 图
7
口腔内消化
• 量:1-1.5L/天
• 成分: – 水占99% – 有机物:粘蛋白、 溶菌酶、唾液淀 粉酶、免疫球蛋 白、血型物质等 – 各种无机物
食管下括约肌(LES)
8
胃内消化
胃液成分:
• 贲门腺
– 粘液腺,分泌粘液
• 泌酸腺(胃底与胃体)
– 壁细胞(盐酸、内因子) – 主细胞(胃蛋白酶原) – 粘液颈细胞(粘液)
• 磷脂 phospholipid:占30-40%
– 卵磷脂为主,参与乳化脂肪
• 胆固醇 cholesterol:4%,易结晶 • 胆色素 bile pigment:2%,胆红素
混合微胶粒
乳化脂肪
14
胆汁分泌、排放及调节
胆盐肠肝循环 促胃液素
头期 胃期
迷走N 促胰液素
肝细胞分泌
胆囊贮存
胆囊收缩 Oddi括约肌舒张
肠期 缩胆囊素
排放入小肠
15
小肠的运动
• 紧张性收缩 • 分节运动
– 混合消化液,便于化学性 消化
– 使食糜与肠壁紧密接触, 便于吸收
• 蠕动
– 推进食糜,0.5-2cm/s – 蠕动冲:快速推进食糜,
2-25cm/s
16
吸收
• 消化道各部位的吸收
– 口腔:很少吸收 – 食道:不吸收 – 胃:水和酒精 – 十二指肠和空肠:糖类、蛋
白质、脂肪的消化产物 – 回肠:胆盐和VB12 – 大肠:水分(80%)和盐类
(90%)
• 小肠有利于吸收的条件
17
• 吸收途径
– 跨细胞途径
• 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胞饮等
– 旁细胞途径
18
糖 蛋白质
长链脂肪酸 甘油一酯 胆固醇
19
• 主要消化液:胃液、胰液、胆汁
– 受神经、体液的双重调控,以体液为主 – 促胃液素、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 – 进食是消化液分泌的自然刺激物
30%
60%
抑制:
①生长抑素
•D细胞分泌
10%
•直接抑制壁细胞
•抑制G细胞和ECL
细胞,间接抑制泌

②PGE2/PGI2
•迷走N、促胃液
素促进释放
③EGF
10
小结: 影响胃液分泌的因素
━━━━━━━━━━━━━━━━━━━━━━━━━
促进
抑制
─────────────────────────
食物 蛋白质 糖
• 消化道的运动与各部位的功能相适应, 各有特色
– 胃:容受性舒张 – 小肠:分节运动 – 大肠:集团蠕动、排便
• 小肠是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部位
– 水、糖、氨基酸的吸收,均继发于钠离子的 吸收
20
盐酸 脂肪 高渗溶液
─────────────────────────
激素 促胃液素 糖皮质激素 促胰液素 胰高血糖素
ACTH 胰岛素
生长抑素 抑胃肽 PG
缩胆囊素 肠泌酸素 肠抑胃素 球抑胃素
─────────────────────────
药物 ACh 组胺
阿托品 甲氰咪呱
咖啡因 乙醇
奥美拉唑(洛赛克)
消化和吸收
1
2
3
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
正常慢波的节律
静息电位、慢波、动作电位
4
胃肠的神经支配
长反射弧
食物 (视、味、嗅)
情绪
短反射弧
5
胃肠激素
(胃泌素)
G细胞 盐酸分泌、胃窦收缩 胰液、胆汁分泌
S细胞 (水和HCO3-) I 细胞 胆囊收缩、胰酶分泌 K细胞 胰岛素分泌 Mo细胞 引起移行性复合运动
• 幽门腺
– 粘液细胞(碱性粘液)
胃的运动形式
• 容受性舒张 • 紧张性收缩 • 蠕动
胃的排空
MMC
推送与反流
9
促进:
①ACh(M3受体)
②促胃液素(gastrin)
•胃及小肠上段粘膜 •G细胞分泌 •通过血液循环作用 •G17,G34,G5
③组胺(H2受体) •胃粘膜固有层 •肠嗜铬样细胞(ECL细胞)分泌 •局部弥散,作用于壁细胞
• 机械消化
– 分节运动 – 蠕动 – MMC
12
胰液
头期 20%
ACh
小导管管壁细胞 腺泡细胞
I细胞
S细胞
G细胞
胃期 10%
肠期 70%
13
胆汁
肝胆汁(金黄,pH7.8-8.6) 胆囊胆汁(色更深,pH6.8)
• 胆盐 bile salt:占50%
– 胆汁酸(胆酸、鹅脱氧胆酸)+甘氨酸/牛磺酸 – 胆盐的肠肝循环 – 作用:乳化剂,利胆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