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发展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和主流理论
发展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和主流理论
斯蒂格里茨的制度变迁要素。斯蒂格里茨 认为制度变迁具有三个要素:产权、市场和 分权。 哈耶克的制度变迁要素。哈耶克认为市场 经济可以概括为:消费者主权、充分竞争和 自由价格,因而制度变迁的三要素是消费者 主权、充分竞争和自由价格。而三要素的关 键在于政府的作用,市场经济模式的不同在 于政府作用的不同,政府干预主要在于市场 失灵的地方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观进一步拓宽,不仅 包括经济增长、就业的创造、收入分配、环境与可 持续发展,而且更加强调文化的多样性、政治参与 等以人为本的目标。阿马蒂亚· 森认为经济发展应当 最终归结到人们“是什么”和“做什么”,经济发 展过程应当看作是人们权利的扩展过程。弗朗索 瓦· 佩鲁在其《新发展观》中强调发展的整体性、综 合性和发展的人文关怀。 从发展经济学家关于发 展观的演变来看,发展的内涵在不断的扩展,体现 了由单一的传统发展观向综合的新科学发展观的转 变。
17、胡景北:《发展经济学的涵义》,《经济研 究》,1995年。 18、胡景北:《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机制》,《经 济研究》,1998年。
讨论的问题
1、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机制 2、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3、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特征 4、中国经济发展的文化机制 5、发展经济学理论基础的转化
(2)主张非均衡分析。认为发展中经济典 型的特征是非均衡的发展,从这一特征出发, 主张非均衡分析,主张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 分为几个部分,从而建立理论假说,用以分 析经济发展的过程。主要代表人物有纳克斯、 廖尔达尔等。
(3)主张结构分析。认为研究 经济发展应当从结构的变化入手, 因为随着收入的增长,经济结构 在变化。在研究经济发展过程中 应当重视从产业结构、消费结构、 需求结构入手进行研究。研究的 程序是:提出命题,收集统计资 料、经验验证。代表人物是钱纳 里。
20世纪40-50年代,发展经济学家认为发 展等同于经济增长,基于这种发展观,发展经济学 家认为工业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而工业化的 关键是规模扩张。刘易斯认为工业部门是经济发展 的主导,决定经济成长的关键是工业部门自身的扩 张过程。 20世纪60年代发展经济学的发展观发生了变化, 认为发展是经济增长加上结构的变化,认为发展是 在增长基础上实现的生产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 构、居民生活水平、分配状况的改变。基于这种发 展观,发展经济学家对工业化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 钱钠里认为经济发展的主题是结构的转变,工业化 就是结构转变的过程。
20世纪70年代发展经济学的发展观强 调贫困、失业和分配不公的改善。典型 代表是发展经济学家达德利· 西尔斯, 强调解决工业化过程中的贫困、失业和 不平等。 20世纪80年代发展经济学的发展观 转向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以罗马俱乐 部和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为代表强 调解决工业化过程中的环境危机和资源 危机。
主要因素是发展中国经济发展内部的体制因素,要实 现发展中经济摆脱落后状态,必须从体制改革入手, 对经济体制进行重新的定向。
4、发展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争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对发展经 济学进行反思的过程中,形成了研 究方法上的争论: (1)主张经验统计与历史分析。 主张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进行历史 的经验统计,寻找发达国家经济发 展的规律,把这这规律推广到落后 经济中去。代表人物是库兹涅茨和 罗斯托。
认为产权就有公共产品的性质,产权制度 的建立必须有国家的参与,国家作为一个具有 合法暴力和自然垄断性质的机构,处于确立和 保护产权的优势地位。合理的产权制度是国家 设计的结果,经济的发展可以从国家的行为中 得出。认为一个社会的制度变迁离不开意识形 态,认为意识形态作为一种非正式的规则构成 了正式规则形成和发挥作用的基础,有效地意 识形态不仅能够克服组织中“搭便车”的行为, 降低交易成本,也是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对 提高经济效率和促进制度变迁发挥着重要的作 用。
2、关于发展经济学研究对象的争论
20世纪80年代,发展经济学进入困境之中,在反思的过程 中形成了对发展经济学研究对象的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 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发展经济学既要研究发展中的经济,也 要研究发达国家的经济。只不过发达国家侧重于维持 (maintain)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而发展中国家侧重于加 速(accelerate)经济发展,主张发展经济学应当追溯到古典 经济学时代。 第二种观点认为发展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的一个独立 的分支学科,主要是研究发展中经济的。它兴起于二战以 后,目标是实现落后经济由贫穷状态向富裕状态的转变。 认为发展经济学的产生是经济学进入到了“双元经济学时 代”。
2、理论基础 一是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批评。认为新古 典经济学对发展中国家是不适应的:一方面 新古典理论的核心是市场-价格机制,而发 展中经济一般是市场发育不足,价格体系不 健全,市场支离破碎。 另一方面新古典将经济发展看成是边 际的,增量的调节,而发展中经济需要的是 大规模的经济变化和重大经济结构的调整, 是通过结构变化实现经济的宽化 (WIDENING)。
7、海因茨:《经济发展思想史》,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8、詹姆斯· A· 道:《发展经济学的革命》,上海三联出版社,200年 版。 9、马茨· 伦达尔:《发展经济学的新方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年版。 10、郭熙保:《发展经济学经典论著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年 版。 11、张培刚:《农业国的工业化》,化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环境改善轮。认为发展中经济发展的问题在于 缺乏经济发展的环境,发展中经济与发达经济之间的 关系是“中心—外围关系 ”,发达经济处在中心,发展中经济处在外围,在经 济发展中处在不利的地位上,发展中经济要发展首先 要改善这种不利的地位。代表人物是阿根廷经济学家 普雷维什。
(6)体制变革论。认为阻碍发展中经济发展的
马克思的制度变迁要素。马克思主义经济 学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来说明制度变迁的要素, 认为制度变迁主要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种 要素来决定,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时, 制度处于稳定状态,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 发展需要时就需要改革生产关系,从而引起制 度的变迁。
道格拉斯 . 诺斯的制度变迁要素。道格拉斯 . 诺 斯将经济学与经济史的研究结合起来形成了其制度 变迁理论 , 其制度变迁理论体现在其名著 : 《西方世 界的兴起》、《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经 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他认为产权、国家和意识 形态是经济度变迁的三块基石: 产权、国家和意识 形态。认为有效率的产权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一个 社会所有权体系如果能明确规定个人的财产权,并 对之实行有效地保护,就会减少经济活动的成本和 费用,使个人收益接近社会收益,从而具有激励个 人创新,提高整个社会经济效率的功能。
二是发展了结构分析方法。使结构分析方 法50年代-70年代有一种直觉的假设具有不 断增长的经验效力和分析严密的多维模式。 三是提出了结构改革的战略和政策建议。 实施工业化、重视资本积累、强调计划化、 主张平衡发展战略、重视分配政策的改进。
(二)新古典的经济发展理论 (1)理论概况。认为发展中经济落后 的原因来自于错误的价格政策,以及太 多的政府干预。主张运用市场力量解决 发展问题,发展经济学称这种理论为: “新古典的复活”。代表人物是舒尔茨、 鲍尔、约翰逊、明特、巴拉萨、拉尔。
12、陈宗胜:《新发展经济学:回顾与展望》, 1996年版。 13.谭崇台:《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武汉大学出 版社,1999年版。 14、洪银兴:《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的经济发展》,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5、周天勇:《发展经济学—从贫困从向富裕》, 16、张东辉;《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的经济发展》, 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6、中国工业化的地区差异及其趋同性研究 7、中国转型发展的制度基础:产权改革到财 产权改革 8、中国转型二元经济结构的特征分析及其转 化路径 9、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变与经济发展
一、发展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争论
1、发展和发展观问题的争论 (1)发展:由贫穷落后向富裕状 态转变的过程。 (2)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区别 (3)发展观:关于发展问题的一般 看法或世界观。从发展经济学的研 究来看,发展观的演变,经过了不 同的阶段:
第一讲
发 展 经 济 学的基本问题和主流理论
内容提要 一、发展经济学基本问题及其争论 二、西方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三、发展经济学的新趋势
参考文献
1、吉利斯 波金思 罗默:《发展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1997年版。 2、托达罗:《经济发展理论》,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 版。 3、迈耶:《发展经济学的先驱理论》,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4、迈耶:《发展经济学的先驱》,经济科学出版社, 1988年版。 5、麦金龙:《经济发展中的金融与资本》,上海三联出 版社,1988年版。 6、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上海三联出版社, 1988年版。
(4)制度机制。认为发展中经济落后 的原因在于制度的落后,制度缺乏激励 机制或者制度的激励的方向有问题。因 此主张要实现经济发展,就必须要设计 一种有效的制度,促进制度的演进。从 制度环境、正式制度安排、非正式制度 安排方面去考虑制度的设计。而且在制 度的设计和制度的变迁中要特别的注意 制度变迁的要素:
二是对凯恩斯经济理论的推崇。欣赏凯恩 斯主义经济学打破了新古典经济学一统天下 的局面。同时受凯恩斯经济学中关于失业问 题的研究的启发,中张要重视研究发展中国 家的失业问题。 3、理论特征。 一是强调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非均衡状态, 关注发展中经济的刚性状态,认为发展中经 济里供给与需求之间不会自动向均衡点移动。 发展中经济普遍存在的现象不是均衡体系, 而是持续的不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