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长安城斗城说的再思考

汉长安城斗城说的再思考

与长安城布局存在一定的联系。 从长安城的修建过程中也能发现一些线索。
“七年二月,高祖自平城过赵,雒阳,至长安,长 乐宫成,丞相已下徙治长安……萧丞相营作未央 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至惠 帝元年,方开始筑城。“三年春,发长安六百里内 男女十四万六千人城长安,三十日罢……六月发 诸侯王列侯徙隶两万人城长安,秋七月都灾…… 五年冬十月,当桃李华棘实。春正月复发长安六 百里内男女十四万五千人城长安,三十日罢,九 月长安城成……六年,起长安西市,修敖仓”@。 “太初元年……二月起建章宫……四年,秋起明光 宫”@。惠帝筑城时,宫殿主要是长乐、未央已建 成,城墙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如果为了防止渭水 的威胁,完全可以将城墙空间南移修筑,使宫殿 位于中间,可见,惠帝筑城是有意把宫殿置于南 部,并且,西北部为何修成数道曲折,而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设 计成一条西南……东北向的:商墙+更省物力劳力, 所以,用地形、河流因素.以及宫殿在先、城墙 被动围宫殿而建这些理由来否定“斗城说”,是没 有说服力的。武帝时期,特别热衷神仙方术,“毫 人薄诱忌奏祠泰一方日:‘天神贵者泰一,泰一佐 日五帝,古者天子一春秋祭太一东南郊,用太牢 具,七日,为坛歼八通之鬼j篷’。ji是天子参太况 立其祠长安东南郊常瘩删卜誊∥。。“殳.域蠢;-}: ‘上既欲通神.宫室被服不象神,神物不至’乃作 画云气车,及名以胜日,驾车辟恶鬼,又作甘泉
引证文献(3条)
1.张黎明 汉代的北斗信仰考[期刊论文]-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2) 2.张黎明 汉代的北斗信仰考[期刊论文]-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2) 3.劉瑞 西漢長安城的朝向、軸綫及布局思想[期刊论文]-文史 2007(2)
本文链接:/Periodical_kgyww200104011.aspx
考古与文物2001年第4期
汉长安城“斗城说"的 再思考
李小波 陈喜波(北京大学城环系历史地理中心)
西汉长安城规模宏大、布局精巧,作为西汉 王朝的首都,在形制上与后来都城的工整严密颇 为不同,城墙呈不规则形。据考古发掘,南墙中 部南凸,东段偏北,西段偏南;西墙南、北两段 错开;西北部分曲折延伸;只有东墙完整平直。这 种现象特点引人关注。《三辅黄图》日:“城南为 南斗形,北为北斗形,至今人呼汉京城为斗城是 也”。认为是有意模仿天象。元代李好文反对此说: “《三辅黄图》及《周地图》日:‘南为南斗形,北 为北斗形’,今观城形,信然。然汉志及班、张二 赋皆无此说。予尝以事理考之,恐非有意为也。盖 长乐、未央,赞5侯(萧何)所作,皆据岗阜之势, 周二十余里,宫殿数十余区。惠帝始筑都城,赞5侯 已没。当时经营,必须包二宫在内。今南城及西 城两方突出,正当两宫在内,不得不曲屈以避之 也。其西二门以北渭水向西南而来,其流北据高 原,千古无改,若取东城正方,不惟太宽,又当 渭之中流。人有至其北城者,言其委曲迂回之状 盖是顺河之势,不尽类斗之形。以是言之,岂后 人以近似而目之也欤?”∞现代学者对长安城的形 状和结构也多有研究,对“斗城说”或予以否定@, 认为是后人附会之说;或避而不谈。秦建明、张 在明、杨政于1995年又赋予“斗城说”新的含 义③,但没有进行论述。汉长安城的规划布局与星 象究竟有没有关系?对此,我们根据天文星图及 有关史料,提出以下看法。
J或刚。昌 一J1 P,●-_.-.1一
歹渭
1信宫
{阿房宫
图三
★北极星
/一 /—/ ~天~一一一。渝¨ /,,~
/一一—~,—\/7
★★
★★
★ 图四
营室宿
“其官室也,体象乎天地,经纬乎阴阳,据坤灵之
正位,仿太紫之圆方……徇以离宫别寝,承以崇
台闲馆,焕若列宿,紫宫是环”@。刘邦先主长乐 官,后主未央宫,两个主要宫殿位于北斗七星上, 在于“齐七政”,象征政通人和,体制完备。同时, 斗为帝车,运行中央。未央宫作为都城行政中心, 位置不在中央,偏居西南,似乎有悖常理,但考 虑八卦方位,顿时释然。乾卦对应西北,坤卦对 应西南,“帝星”位于西北,“天行健,君子自强 不息”,皇宫地处西南,“地势坤,君子厚德载 物”。在“天干地支”的方位中,“未”在西南。故 未央宫实为地之中央,并感通于天之中央的宫廷 建筑@。此外,“后宫星”对应桂宫、北宫,“少尉 星”对应武库,银河对应渭水……均反映了星象
注释
①李好文:《长安图志》卷中。 r固刘运勇:《西汉长安》,《中华书局》,1982。
贺业钜:《论长安城市规划》,《建筑历史研究》,中国建筑出版 社,1992。 马正林:《汉长安城形状辨析》,《考古与文物》1992年5期。 ③秦建明、张在明、杨政:《陕西发现以长安城为中心的西汉南北 超长建筑基线》,《文物》1995年3期。 ④伊世同:《中西对照恒星图表》,科学出版社,1981。 ⑤⑥⑦⑧⑨《唐开元占经·石氏中宫》。 ⑩《史记·天官书》。 ⑨张衡:《西京赋》。 ⑥⑥《史记·秦始皇本纪》。 @《汉书·天文志》。 ⑥班固:《西都赋》。 ⑩陈江风l《天文与人文》,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⑥《史记·高祖本纪》。 @《汉书·惠帝纪》。 ’国《汉书·武帝纪》。 ④@《史记·孝武本纪》。
宫,中为台室,画天地、泰一诸神,而置祭具以 致天神……其后,天子又朝诸侯甘泉,甘泉作诸 侯邸,勇之乃日:‘越俗有火灾,复起屋必以大, 用胜服之’,于是作建章宫……”@。武帝建长安城 时,建章宫与“斗柄”的吻合及对“泰一星”的 崇拜是客观现象和事实。
古人“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早就 将天文与地理结合起来,“法天象地”的思想对于 中国古代社会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秦汉时代,咸 阳、长安城规划明显表现出天文思想,在探讨该 问题时,不能以现代人的眼光去衡量它是否“科 学”,而是要复原其客观的历史文化背景。《三辅 黄图》的成书年代尚未有定论,研究者往往以此 为理由而否定“斗城说”,但是,在分析街道、宫 殿等具体问题时,又大量引用书中资料,这说明 研究者心里的“偏见”还是存在的。汉长安“斗 城说”值得进一步研究,并有待于考古学成果的 证实,这对于汉长安布局结构、汉代学术思想等 方面的研究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万方数据
直完整相一致。更令人惊奇的是,连接安门、清 华门、宣平门、洛城门、厨城门、横门、雍门、直 城门的八条大道也基本相同,甚至主要宫殿、市 场的大小比例也相符合。偶然巧合还是内在联系?
图一
觜 ★
★ ★ 右

摇光
微 右
图二
·63·
不能简单地否定或肯定。 汉代以前人们对于上述星座已有较明确的认
识。在濮阳发现的6000多年前的古墓中,有青龙、 白虎及北斗的图案,此时北斗星已在人心中占重 要地位;《论语》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 所而众星共之”;春秋战国时,描写更为仔细: “春秋纬元命包曰:斗为常,令出号布政,授度四 方,故置辅星以佐功为斗,为人君象而号令之主 也”@。“石氏日:北斗第一星日正星,主阳主德, 天子之相也;第二日法星,主阴主刑,女主之位 也;第三日令星,主福;第四日法星,主天理,伐 无道;第五日杀星,主中央,助四旁,杀有罪;第 六日危星,主天仓五谷;第七日部星,一曰应星, 主兵”@。“巫咸日:北斗星明王者治”⑦。“春秋合 诚图日:紫宫者,太一之常座;巫咸日:紫宫者, 天子之常居土官也;石氏日:紫宫之星均皆明,大 小有常”⑧。“春秋纬日:道起于元一为贵,故太一 为北极天帝位”⑨。至西汉,司马迁对天象、人事 联系得更加紧密。“中宫天极者,其一明者,太一 常居也。旁三星,三公,或日子属,后勾四星,末 大星,正妃;余三星,后宫之属也,环之匡卫十 二星,藩臣,皆日紫宫……北斗七星,所谓‘璇 玑玉衡,以齐七政’。斗为帝车,运行中央,临制 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 纪,皆系于斗”@。古人观天文,定历法,一是为 了明确季节、方向,生产活动的需要;二是巫术 占卜的心理需求。到汉代,天人一体、天人感应 几乎成为从朝野到民间的基本理念,考古发现的 汉代画像资料中,这种内容比比皆是,以西安交 通大学出土的“二十八宿图”、“斗为帝车图”最 有代表性。四季星空,循环变化,而位于北天极 附近,紫微垣的视运动较稳定,北极星居中,北 斗柄授时,在天成象,在地事人,所以,汉长安 城形似“斗”岂能以一句“巧合”而断然否决?
下载时间:2010年6月21日
(-tr任编辑谭青枝)
万方数据
·65·
汉长安城"斗城说"的再思考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引用次数:
李小波, 陈喜波 北京大学城环系历史地理中心
考古与文物 ARCHAEOLOGY AND CULTURAL RELICS 2001,""(4) 3次
参考文献(9条) 1.李好文 长安图志 2.刘运勇 西汉长安 1982 3.贺业钜 论长安城市规划,<建筑历史研究 1992 4.马正林 汉长安城形状辨析 1992(05) 5.秦建明.张在明.杨政 陕西发现以长安城为中心的西汉南北超长建筑基线 1995(03) 6.伊世同 中西对照恒星图表 1981 7.张衡 西京赋 8.班固 西都赋 9.陈江风 天文与人文 1988
在星图上∞,将北斗七星、勾陈、北极、紫微 右垣星座连接起来,与汉长安城形状惊人地相似 (图一、图二)。几个特殊的关键部位,正是星座 的位置。南端突出处为天璇所在,建章宫独立于 西南,正是开阳、摇光的连接部分,西北曲折城 墙与太子、勾陈连线吻合,天玑、天枢与勾陈一 (北极星)三点一线已被天文学证实,和东墙的平
·64‘
万方数据
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经过这样一番经营,咸 阳成为一座气势雄伟的庞大都城。咸阳城的规划, 完全是按照“法天象地”的思想来设计的,据 《三辅黄图》记载:“因北陵营殿,端门四达,以 则紫宫名胜帝居,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 渡,以法牵涉牛”。在咸阳城的规划中,以咸阳宫 为中心,各宫殿环列周围,形成拱卫之势,构造 成“为政以德,辟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的 格局。在咸阳宫与阿房宫的相互关系上,明显地 表现出天文思想。“表山南之颠为阙,并为复道, 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绝汉抵营室 也~。在这里,咸阳宫象征天极,也就是北极星; 阿房宫作为离宫,象征营室宿,“营室为宗庙,又 日离宫~。两宫通过阁道横跨渭水(象征天汉)连 接起来;秦都咸阳按天象布局,史料记载与星象 吻合(图三、图四)。这对汉长安城也产生了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