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集体合同

第五章 集体合同


二、休息休假的种类
1、一个工作日内的休息时间 指在一个工作日内给予劳动者工间休息和用膳的时间。 2、两个工作日之间的休息时间 3、公休假日(又称周休息日)。指工作满一个工作周 后的休息时间,它是每周的公休日。 4、法定节日:是指国家法律统一规定的,用于进行纪 念、庆祝活动的休息时间。 5、探亲假。指工作地点与父母或配偶居住地不属同一 城市而分居两地时,每年所享受的一定期限的带薪假期。 6、年休假。是指每年享有保留职务和工资的一定时间 的连续休假。《劳动法》第四十五条:“国家实行带薪 年休假制度。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 休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三节 工会
一、工会的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2001修正) 第2条: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 众组织。中华全国总工会及其各工会组织代表 职工的利益,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11条:基层工会、地方各级总工会、全国或 者地方产业工会组织的建立,必须报上一级工 会批准。上级工会可以派员帮助和指导企业职 工组建工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
二、集体合同的特征
1、集体合同是一种劳动协议 这是它本身固有的属性。反映的内容是生产 过程中两大团体间的相互关系,规定全体职 工与企业间整体性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 2、集体合同是一种要式合同 应以书面形式订立。 生效要以劳动行政部门从收到集体合同文本 之日起15日内未提出异议为条件。
第二节 集体合同的订立与效力
2、订立的程序
订立集体合同应按以下程序进行: 集体协商→职工讨论通过→双方 签字→报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登记、 审查→公布
二、集体合同的效力 1、对人的效力
(1)对集体合同关系人的效力 集体合同关系人是指无权订立、变更、解除 劳动合同,但受合同效力管辖的人。即工会组织 所代表的全体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所代表的各个用 人单位。 集体合同对关系人有法律约束力,关系人要 遵守集体合同的约定,不管他同意与否。 团体意志高于个人意志,集体合同合同成立 后进入企业的,虽未参与讨论,仍要受集体合同 的约定,进入自然取得关系人的资格。
一、集体合同的订立
1、集体合同的内容 《集体合同规定》第8条:集体协商双方可以就下列 多项或某项内容进行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或专项集 体合同: (一)劳动报酬;(二)工作时间;(三)休息休假; (四)劳动安全与卫生;(五)补充保险和福利;(六)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七)职业技能培训; (八)劳动合同管理;(九)奖惩;(十)裁员;(十 一)集体合同期限;(十二)变更、解除集体合同的程 序;(十三)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时的协商处理办法; (十四)违反集体合同的责任;(十五)双方认为应当 协商的其他内容。
二、特征
1、工资是劳动者基于劳动关系而获得的劳动报 酬。 2、工资的支付是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 量为依据的。 3、工资具有法律的保障性。 (1)最低工资标准 (2)工资支付的保障 (3)实际工资取得的保障 4、工资只能以货币形式定期支付。(与福利相 区别)
三、工资法律调整的原则
1、按劳动分配原则。 2、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工资 水平的原则。 3、用人单位自主分配和工资总额宏观调 控相结合的原则。 4、同工同酬原则。
二、规范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意义
1、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并保护其身体 健康。 2、促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工 作效率和劳动生产率。 3、促进社会进步和文明。
第二节 工作日和休息休假的种类
一、工作日的种类
1、标准工作日:指在一般情况下法律规定的统一实行的标 准长度的工作日。我国目前实行的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 作40小时的制度。 2、缩短工作日:指低于标准工作日的工作时间,主要适用 于有毒有害、高温、矿山、井下、条件艰苦、过度紧张、特 别繁重体力劳动、孕期及哺乳期的女职工等这类劳动者。 3、延长工作日:指超过标准工作日的工作时间,主要适用 于突击性、季节性较强的工作。延长工作日必须符合法律、 法规的规定。 4、不定时工作日:是指无固定工作时数限制的工作日。主 要适用于工作性质和职责范围无法实行标准工作日的劳动者, 如外勤推销人员、司机。
最低条件,即劳动合同不得低于集体合同。 A、不可变更力 集体合同中规定的劳动报酬、劳动安全卫生、 工作时间等标准和内容为企业的最低劳动标准,劳 动者个人与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不得低于集体合同 的标准,也不得对集体合同约定的标准进行更改。 B、自动替代效力 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标准低于集体合同的标准, 则集体合同的标准自动取代劳动合同中的标准产生 效力。劳动合同中没有约定某些内容,集体合同的 有关规定就自动成为劳动合同的内容。
第六章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第一节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概述
一、概念
工作时间:又称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在一昼夜或 一周的法定时间限度内从事劳动或工作的时间。一 昼夜工作时数的总和为工作日,一周工作的总和为 工作周。 休息时间:又称法定休息时间,是指法定的劳动者 得免于劳动给付义务而自行支配的时间。 休假:即劳动者带薪休息,是法定的劳动者得免于 上班劳动并且有工资保障的休息时间。
(2)对当事人的效力
指订立集体合同的主体,即工会组织和 用人单位或其团体。 一般认为企业代表受约束,而工会代表 是否受约束,有争议。 有人认为:工会代表仅承担道义上的职 责,不承担实质性义务和法律责任。(通说) 有人则认为:具有约束力。理由为民法上的 主体论,既是合同当事人,就应受3条:国家机关在组织起草或者修改直接涉及职工 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规章时,应当听取工会意见。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对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问题,应当听取同级工会的意见。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劳动就 业、工资、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险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 的政策、措施时,应当吸收同级工会参加研究,听取工会 意见。 第34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以召开会议或 者采取适当方式,向同级工会通报政府的重要的工作部署 和与工会工作有关的行政措施,研究解决工会反映的职工 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工会和企业 方面代表,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劳 动关系方面的重大问题。 第42条: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按 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向工会拨缴的经费。
二、工会的地位
《工会法》第14条:中华全国总工会、 地方总工会、产业工会具有社会团体法 人资格。 基层工会组织具备民法通则规定的法 人条件的,依法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
三、工会的权利义务
第17条:工会主席、副主席任期未满时,不得随意调 动其工作。因工作需要调动时,应当征得本级工会委 员会和上一级工会的同意。 罢免工会主席、副主席必须召开会员大会或者会 员代表大会讨论,非经会员大会全体会员或者会员代 表大会全体代表过半数通过,不得罢免。 18条 第18条:基层工会专职主席、副主席或者委员自任职 之日起,其劳动合同期限自动延长,延长期限相当于 其任职期间;非专职主席、副主席或者委员自任职之 日起,其尚未履行的劳动合同期限短于任期的,劳动 合同期限自动延长至任期期满。但是,任职期间个人 严重过失或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除外。
第七章
工资
第一节 工资概述
一、概念
工资是指用人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或者劳动合同的约 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劳动者的以下劳动收入不属于工资范围:(贯彻意见 T53) (1)单位支付给劳动者个人的社会保险福利费用,如 丧葬抚恤救济费、生活困难补助费、计划生育补贴等; (2)劳动保护方面的费用,如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 的工作服、解毒剂、清凉饮料费用等; (3)按规定未列入工资总额的各种劳动报酬及其他劳 动收入,如根据国家规定发放的创造发明奖、国家星火 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技能大奖等, 以及稿费、翻译费等。
(二)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
1、 1994《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10条: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 内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视同其提供了正常劳动而 支付工资。社会活动包括:依法行使选举权或被选举权;当选代 表出席乡(镇)、区以上政府、党派、工会、青年团、妇女联合 会等组织召开的会议;出任人民法庭证明人;出席劳动模范、先 进工作者大会;《工会法》规定的不脱产工会基层委员会委员因 工会活动占用的生产或工作时间;其它依法参加的社会活动。 2、第11条:劳动者依法享受年休假、探亲假、婚假、丧假期间, 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 3、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停工、停产阶段个工资支付。 第12条:非因劳动者原因造成单位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 期内的,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超 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若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则支付给劳 动者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若劳动者没有提 供正常劳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下岗工资支付,由企业根据当地政府有关规定,支付其生活费, 可以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四、国家、用人单位、劳动者在工资 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
(一)国家。享有工资分配的调控权。 (二)用人单位。享有工资分配的自主权。 (三)劳动者。劳动者享有工资权。 1、劳动者享有工资取得权。 2、工资的支配权。 3、工资的保障权。(最低工资保障、实际工资的 保障和工资支付的保障。) 4、劳动者有工资分配的了解权和参与权。
第二节 工资的法律保障
一、工资支付的法律保障
(一)工资支付的一般规则(1994《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1、在支付形式上要遵循货币支付的规则。 2、在支付对象上,要遵守直接向劳动者本人支付的规则。 3、在支付时间上,要遵守定期支付的规则。每月至少一次。 4、在支付项目上,要遵守足额支付之规则,不得克扣、无 故拖欠职工工资。 5、在支付地点上,用人单位应当在劳动者工作所在地将工 资支付给劳动者本人。 国际劳工组织1949《工资保障公约》(第95号公约)规定, 禁止在酒店及类似地方发放,禁止在零售店和娱乐场所发放, 当地员工除外。以防止滥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