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宗教管理条例和宗教管理课件(PPT 62页)

宗教管理条例和宗教管理课件(PPT 62页)


我国五种主要宗教情况
佛教——在中国已有2000年历史。现在 中国有佛教寺院1.3万余座,出家僧尼 约20万人,其中藏语系佛教的喇嘛、尼 姑约12万人,活佛1700余人,寺院1600余座。
道教——发源于中国,已有1700多年 历史。中国现有道教宫观1500余座,
教堂、会所4600余座。
基督教(新教) ——于公元19世纪初传入 中国,并在鸦片战争后大规模传入。中 国现有基督徒约1000万人,教牧传道人 员1.8万余人,教堂1.2万余座,简易活
动场所(聚会点)2.5万余处。
3、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长期存在的原因
(1)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物质还不 够丰富;
(2)民主和法制建设还不够完善,社会 上还存在分配不公和腐败现象;
2、宗教的社会作用
宗教的 消极作用
第一、在阶级社会里,宗教往往 被统 治阶级所利用,成为维护 剥削阶级利益和为剥削阶级服务 的工具。
第二、宗教是颠倒的世界观,宗 教本身具有麻醉人民精神的消极 作用。
布鲁诺在宗教裁判所
布鲁诺被烧死在罗马广场
巴米扬大佛
巴米扬大佛在哭泣
宗教的积极作用
①、宗教的一些教义、 教规,宗教道德中的某些积极 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起着调整
宗教与科学社会主义在世界观上是根本对立和不可调和的; 不能让宗教思想影响、侵蚀党的肌体; 反对用行政命令的手段禁止、消灭宗教的“左”的做法; 宗教对于国家来说是私人的事情,对政党来讲不是; 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应当服从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任务;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无神论的宣传和教育。
人际关系的作用。
②、宗教作为一种社会 意识也为人类创造了灿烂的
文化艺术作品。
历史上利用宗教教义或宗教形式的农民起义
太平天国起义
《圣经》
《古兰经》
敦煌壁画
龙门石窟
云岗石窟
乐 山 大 佛
当代世界三大宗教
名称
基督 教 伊斯 兰教
产生 时间 公元 1世纪
公元 7世纪
产生 信 基本 主要教派 地点 仰 经典
二、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
“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 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 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 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 了超人间力量的形式。”
1、宗教的本质特征及其表现形式
第一、宗教是一种“幻想”的反映。 第二、宗教信仰的对象实际上是“支配着人们日常 生活的外部力量。 第三、宗教的观念采取了“超人间”的特殊表现形 式。 第四、人间力量采取超人间形式的原因是外部力量 对人们的支配。
(3)教育、科学技术不够发达,人们 还不能完全战胜自然灾害;
(4)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旧思想、旧习 惯不可能在短期内彻底消除;
(5)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和复杂的国际 环境的影响
4、宗教的特点 群众性
民族性
社会主义时期 宗教的“五性”特点
国际性
复杂性
长期性
三、宗教与民族、风俗习惯等的关系
1、宗教与民族的关系
宗教产生的认识根源是从人类错 误地认识精神与肉体关系开始的
3、宗教的发展
自发宗教——人为宗教 自然宗教——多神教—— 一神教 部落宗教——民族宗教——世界性宗教
4、宗教的消亡
宗教的消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的,只有消除了宗教产生和存在的社 会根源和认识根源后,宗教才能最终 消亡。
5、无产阶级政党对宗教的态度和基本原则
宗教也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对风俗 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3、宗教与迷信的关系
联 (1)都属于有神论,有着相同的历史起源; 系 (2)都属于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1)宗教形成了完整、系统的理论;迷信
区 始终是一种庸俗低劣、粗俗不堪的有神论;
(2)组织形式不同;

(3)活动方式不同。
4、宗教与邪教的关系
宗教管理条例和宗教管理
一、宗教的产生、发展与消亡
1、宗教的概 念
宗教是关于超人间、超自然力量的一 种社会意识,以及因此而对之表示信仰和 崇拜的行为,是综合这种意识和行为并使 之规范化、体制化的社会文化体系。
2、宗教产生的根源
第一,宗教的社会根源 是宗教产生的客观条件
人与人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二,宗教的认识根源 是宗教产生的主观因素
联系
(1)某些邪教是由宗教派别蜕变而来的。 (2)某些邪教往往打着宗教的旗号,借以
神话自己。
区别
(1)信仰对象不同。 (2)活动方式不同。 (3)社会功能不同。
四、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
1、宗教信仰自 由政策的内容
第一、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第二、宗教必须在宪法、法律和政策范围内活动。
乾道、坤道2.5万余人。
伊斯兰教——于公元7世纪传入中国。 伊斯兰教为中国回、维吾尔等10个少数 民族中的群众所信仰。这些少数民族总 人口约1800万,现有清真寺3万余座, 伊玛目、阿訇4万余人。
天主教——自公元7世纪起几度传入中国, 1840年鸦片战争后大规模传入。中国现有 天主教徒约400万人,教职人员约4000人,
亚洲 上帝 圣 天主教、东 西部 耶稣 经 正教、新教
阿拉伯 真主 古兰 半岛 安拉 经
逊尼派 什叶派
流行 地方
全世 界
亚非 西欧 北美
教徒 人数 20 亿人
12 亿人
佛 前6-5 古 释迦 佛经 大乘佛教
4
教 世纪 印度 牟尼
小乘佛教 亚洲 亿人
2006年统计数字
我国宗教信仰的基本情况
中国是个多宗教的国家。 中国宗教徒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 天主教和基督教。 中国公民可以自由地选择、表达自己的信仰和表明 宗教身份。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一亿多人, 宗教活动场所8.5万余处,宗教教职人员约30万人, 宗教团体3000多个。 宗教团体还办有培养宗教教职人员的宗教院校74所。
区别 (1)概念不同 (2)构成要素不同
(3)形成、发展和消亡的规律不同 (4)二者的社会作用不同
联系
(1)宗教作为一种信仰是以人为载体的; (2)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对民族文化
有影响; (3)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常交织在一起。
2、宗教与民族风俗习惯的关系
风俗习惯是指人类社会相沿积久而 形成的社会风尚、礼仪、习俗等。宗教 是一种意识形态,又是一种社会实体, 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及教义、教规、制度 和组织。
第三、各宗教一律平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