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建设合作协议书

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建设合作协议书

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建设合作协议书

甲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乙方:

为深入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提升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医疗救治能力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5〕189号)文件要求,加强对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患者(以下简称“胸痛患者”)规范化救治,促进院前、院内急救通道的密切合作与无缝隙对接,最大程度挽救患者生命、减轻患者痛苦,有效降低疾病负担。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文件精神,按照“功能互补,区域联动”的思路,双方本着平等自愿、共同发展的原则,经充分、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作范围

甲乙双方仅在以下内容上开展合作:

(一)建设并完善胸痛患者双向转诊的绿色通道。

(二)建立并优化对胸痛患者规范化救治的长效机制。

(三)搭建胸痛患者院前、院内医疗会诊信息平台。

(四)为胸痛中心科研合作项目提供相关数据与信息。

二、甲方权利与义务

(一)负责为乙方转诊的胸痛患者提供最恰当的医疗支持。

1、依据本院胸痛患者处理流程,负责完成乙方转到本院的胸

痛患者的诊治,并协助、指导基层医院对转诊患者进行转运过程中的监护及治疗。

2、双方在经院前诊断后明确需转运至甲方接受进一步的治疗时,甲方负责协调院内资源,必要时直达导管室,先收治后收费,尽快完成患者的接诊,分诊及入院治疗流程,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延误乙方送达的胸痛患者。

3、为乙方在建设、开通院内专家会诊与心电等相关资料的传输系统中,提供技术支持。

4、对乙方转诊后需随访的康复患者,甲方有责任为其制定合理的随访康复方案,尽早转至乙方进行随访及康复治疗。

5、有义务向乙方公开胸痛中心的建设情况,相关设施及胸痛患者管理情况。

(二)负责定期为乙方医务人员提供胸痛患者诊断、抢救、治疗等相关知识的培训。

1、负责在签署协议后三个月之内为乙方医务人员提供胸痛患者诊治知识培训,包括症状的识别、诊断与鉴别诊断、现场急救处理、转诊流程(远程会诊、远程传输、远程转运流程)及随访康复治疗,培训重点应集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现场处理、心电图识别及现场急救技术。

2、原则上每6个月至1年为乙方医务人员提供以上知识培训并根据基层医院的需求适时安排及调整培训内容。

3、为乙方提供医务人员培训、进修与科研工作等方面的便利条件。甲方需根据进修人员条件协调安排。

(三)有责任按照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发布的关于胸痛性疾病诊治(如STEMI)的各项技术指标,举行如联合例会、病例分析会及流程改进会议等会议,持续改进网络医疗机构之间的医疗救治水平。

(四)在合作过程中,对乙方提供信息承担保密义务。

三、乙方权利与义务

(一)负责对胸痛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并根据标准化的院前处理流程,合理及时地将患者转诊至甲方。

1、需按照甲方关于胸痛患者的处理流程进行现场诊疗处理。

2、需将胸痛患者院前诊断检查信息通过远程传输的方式(包括手机、无线/有线网络及微信等)传输到甲方进行远程会诊。

3、在甲方给出会诊处理意见之前及转运途中,有权利根据胸痛患者处理流程对患者进行诊疗处理。

4、提供实际情况选择患者运送方式,可由当地120运送,或由甲方提供急救车辆。

5、有义务向甲方开放医院相关设施建设,以供评估其诊疗、随诊及康复治疗能力。

6、对转诊至甲方的胸痛患者,转回后有责任根据甲方制定的合理随访康复方案进行患者的综合整理。

(二)参加甲方组织的各项培训活动,有义务配合甲方对其医务人员进行每6个月至1年一次的教育培训活动,有相关专业的新医务人员入职时,应尽早完成胸痛患者诊治(如STEMI)专业培训。

(三)有义务配合甲方完成乙方所在区域所辐射范围患者的随诊康复以及相关急救知识培训。

(四)有义务参加甲方组织的联合例会及相关流程培训会议。

四、其她事宜

(一)协议中未尽事宜,由双方共同协商,可立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备同等法律效力。

(二)合作期间,乙方成为甲方“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合作医院”。双方均应认真履行合同规定的权利与义务,尽力维护双方权益,确保合作顺利进行。若一方违反合同,守约方有权要求解除合同,并要求违约方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损失。

(三)因履行本协议及本协议基础上签订的服务合同引起的争议及纠纷,双方将本着精诚合作、互谅互让、友好协商的原则解决。协商不成,可向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起诉。

(四)合作双方均对本协议项下事宜及所有工作文件、技术文件、协议等负有妥善保管与保密义务,不得将所涉资料随意丢失或遗失或向第三方泄密。

(五)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效力。本协议自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签字(章)并加盖公章之日起生效,

有效期叁年。叁年后根据合作情况再行续签、修订或终止合作。

乙方:

甲方: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印章)

(印章)

代表(签字): 代表(签字):

20 年月日20 年月日

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建设合作协议

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建设合作 协议书 甲方:××县人民医院 乙方:××卫生院 为深入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提升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医疗救治能力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5”189号)文件要求,加强对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患者(以下简称“胸痛患者”)规范化救治,促进院前、院内急救通道的密切合作与无缝隙对接,最大程度挽救患者生命、减轻患者痛苦,有效降低疾病负担。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文件精神,按照“功能互补,区域联动”的思路,双方本着平等自愿、共同发展的原则,经充分、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作范围 甲乙双方仅在以下内容上开展合作: (一)建设并完善胸痛患者双向转诊的绿色通道。 (二)建立并优化对胸痛患者规范化救治的长效机制。

(三)搭建胸痛患者院前、院内医疗会诊信息平台。 (四)为胸痛中心科研合作项目提供相关数据和信息。 二、甲方权利和义务 (一)负责为乙方转诊的胸痛患者提供最恰当的医疗支持。 1.依据本院胸痛患者处理流程,负责完成乙方转到本院的胸痛患者的诊治,并协助、指导基层医院对转诊患者进行转运过程中的监护及治疗。 2.双方在经院前诊断后明确需转运至甲方接受进一步的治疗时,甲方负责协调院内资源,先收治后收费,尽快完成患者的接诊,分诊及入院治疗流程,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延误乙方送达的胸痛患者。 3.对乙方转诊后需随访的康复患者,甲方有责任为其制定合理的随访康复方案,尽早转至乙方进行随访及康复治疗。 4.有义务向乙方公开胸痛中心的建设情况,相关设施及胸痛患者管理情况。 (二)负责定期为乙方医务人员提供胸痛患者诊断、抢救、治疗等相关知识的培训。 1.负责在签署协议后三个月之内为乙方医务人员提供胸痛患者诊治知识培训,包括症状的识别、诊断与鉴别诊断、

胸痛中心及区域协同体系对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策略的改进(全文)

胸痛中心及区域协同体系对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策略的改进(全文) 近几十年,得益于药物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医疗技术的广泛应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救治工作有一定进展。但从世界范围来看,STEMI发病率仍不断上升,死亡率居高不下,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1]。早期快速开通罪犯血管,恢复心肌血流灌注是治疗STEMI的关键。建立胸痛中心及构建区域协同救治网络是早期诊断、缩短再灌注时间、改善预后、节约医疗资源的有效手段。本文主要就当前胸痛中心及区域协同体系建设实践情况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进行综述。 1胸痛中心认证标准及建设特点 1.1美国:“胸痛中心”的概念起源于美国。最初美国胸痛中心着重于建立院内快速诊疗通道,但这种方法并未能明显减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再灌注时间。经过胸痛中心协会(SCPC)多次修订,美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逐渐引入院前及院外管理内容。该认证标准注重救治流程的优化和改进,强调将急救医疗服务(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EMS)整合于救治过程当中,要求EMS到达现场后尽快完成首份心电图传输和患者分拣及风险评估工作,并将明确诊断为STEMI的患者快速转运至PCI医院。同时要求胸痛中心根据患者来院方式的不同建立相应的处置流程,以

减少中间环节的时间延误。目前美国大部分胸痛中心的入门到球囊扩张(Door-to-balloon,D2B)平均时间已降至63 min。社区拓展作为认证标准的院外管理要素之一,要求EMS、社区及当地医疗机构等多方合作,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高公众意识以期及早发现急性胸痛患者并及时使STEMI患者进入救治流程。为了避免患者不必要的反复住院,认证标准还包含了恢复期患者出院后的管理,包括早期随访和患者及家人教育。此外,第6版认证标准将胸痛中心3个认证层次纳入其要素中,申请认证为最高层次即心肺复苏胸痛中心的医院需要在直接PCI胸痛中心的基础上同时具备应对心脏骤停的一系列措施,尤其是亚低温治疗的能力[2]。 1.2德国:与美国相比,德国建立的“胸痛单元”(chest pain units,CPU)则更为具体化,认证标准更强调场地、设施等硬件的达标。如CPU 设立在有直接PCI能力的医疗机构的急诊科,应至少拥有4张心内科医师主管的监护床位,并配备专用的心电监护仪、除颤器、超声心动图机和临时起搏器等设备。CPU的整体目标是快速鉴别诊断和处理病因未明的胸痛患者,因而救护车通常配有多个不同学科的临床医师,有较强的现场分拣和诊断能力,能够在接触患者后立刻进行相应院前救治。如果患者院前确诊为STEMI,则要求尽可能绕行CPU直达导管室。而自行来院的胸痛患者要首先通过CPU的心内科医师评估,评估为高危的患者需在15 min内从CPU转运至导管室。2010年德国心脏病学会(DKG)制定了私人诊所的相关认证标准,使首诊于私人诊所的STEMI患者也能得到早期救治[3]。

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建设合作协议书(公签版)

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建设合作协议书 甲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乙方: 为深入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提升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医疗救治能力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5〕189号)文件要求,加强对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患者(以下简称“胸痛患者”)规范化救治,促进院前、院内急救通道的密切合作与无缝隙对接,最大程度挽救患者生命、减轻患者痛苦,有效降低疾病负担。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文件精神,按照“功能互补,区域联动”的思路,双方本着平等自愿、共同发展的原则,经充分、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作范围 甲乙双方仅在以下内容上开展合作: (一)建设并完善胸痛患者双向转诊的绿色通道。 (二)建立并优化对胸痛患者规范化救治的长效机制。

(三)搭建胸痛患者院前、院内医疗会诊信息平台。 (四)为胸痛中心科研合作项目提供相关数据和信息。 二、甲方权利和义务 (一)负责为乙方转诊的胸痛患者提供最恰当的医疗支持。 1.依据本院胸痛患者处理流程,负责完成乙方转到本院的胸痛患者的诊治,并协助、指导基层医院对转诊患者进行转运过程中的监护及治疗。 2.双方在经院前诊断后明确需转运至甲方接受进一步的治疗时,甲方负责协调院内资源,必要时直达导管室,先收治后收费,尽快完成患者的接诊,分诊及入院治疗流程,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延误乙方送达的胸痛患者。 3.为乙方在建设、开通院内专家会诊和心电等相关资料的传输系统中,提供技术支持。 4.对乙方转诊后需随访的康复患者,甲方有责任为其制定合理的随访康复方案,尽早转至乙方进行随访及康复治疗。 5.有义务向乙方公开胸痛中心的建设情况,相关设施及胸痛患者管理情况。 (二)负责定期为乙方医务人员提供胸痛患者诊断、抢救、治疗等相关知识的培训。 1.负责在签署协议后三个月之内为乙方医务人员提供胸痛患者诊治知识培训,包括症状的识别、诊断与鉴别诊断、现场急救

胸痛中心应知应会 核心科室 胸痛中心知识竞赛题库

胸痛中心应知应会(核心科室) 1、什么是胸痛中心通过多学科(包括急救医疗系统、急诊科、心内科、影像学科、心胸外科、消化科、呼吸内科、皮肤科等相关科室)合作,为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及时正确的治疗手段。 2、胸痛中心成立的目的是什么缩短高危胸痛患者的救治时间。 3、我院胸痛中心成立是哪一天2016年12月23日。 4、我院胸痛中心委员会主任委员是谁张勃院长。副主任委员是谁宋玉勤副院长、张永平主任。行政总监是谁宋玉勤副院长。医疗总监是谁心内一科谢庆成主任。协调员是谁田国芳、张航、林涛 5、院外突发胸痛怎么办立即呼叫120或3196120、3198120急救。 6、急性胸痛患者自行来院后如何就诊直接到我院胸痛中心就诊。 7、我院胸痛中心在哪里门诊楼一楼急诊科。 8、胸痛中心核心科室有哪些急诊科、心内一科、心内二科、心内三科、重症监护室(在各心内科重症抢救室)、导管室。 9、我院胸痛病人是否先救治后付费都是先救治后付费,等患者到达导管室或入住科室后再办理缴费手续。 10、我院胸痛中心相关科室时钟是否统一是 11、胸痛中心三大会议是什么联合例会、质量分析会、典型病例讨论会。 12、高危胸痛四大杀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张力性气胸。 13、哪些症状提示高危胸痛当胸痛伴随意识障碍、晕厥、大汗、肢端湿冷、呼吸困难、脉搏细弱等症状时,提示为高危胸痛患者。 14、急性冠脉综合症(ACS)包括哪三种情况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 15、STEMI目前治疗方法包括哪些急诊介入治疗(球囊扩张、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血栓抽吸)、溶栓、CABG(冠脉搭桥术)。 16、我院120出车时间要求多少分钟之内3分钟 17、什么是FMC首次医疗接触。 18、首次医疗接触后需要多长时间完成心电图检查并微信传输心电图急性胸痛患者首次医疗接触后必须在10min内完成心电图检查并微信传输心电图。 19、ACS患者肌钙蛋白报告时间要求多少分钟之内20分钟。 20、导管室激活时间要求多少分钟之内30分钟。 21、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目前两种方案阿司匹林+氯吡咯雷或阿司匹林+替格瑞洛 22、ACS实施双抗推荐时间是首次医疗接触后多少分钟之内30分钟。 23、ACS实施抗凝推荐时间是首次医疗接触后多少分钟之内60分钟。 24、什么是D to B时间什么是D to N时间D to B即Door to balloon(门球时间),指患者进入医院大门到PCI介入手术球囊扩张的时间。要求时间<90分钟。D to N指患者进入医院大门到开始溶栓时间。要求<30min。 25、什么是FMC to B时间什么是FMC to N时间FMC to B指患者首次医疗接触到PCI 介入手术球囊扩张的时间。要求时间<120分钟。FMC to N指患者首次医疗接触到开始溶栓的时间。要求时间<30分钟。 26、1120的寓意11月20日,为中国“心梗救治日”,1120寓意为“要打120,要抢120分钟”。大家牢记两个“120”: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把握120分钟的黄金救治时间。

胸痛中心建设步骤:

胸痛中心建设步骤: 1)成立胸痛中心委员会:由业务主管院长担任主任委员,相关职能 部门、临床科室、医技和信息部门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胸痛中心委员会,明确各委员职位及职责并制定承诺函。 2)网站注册,成为会员:登录网站http://biz.doczj.com/doc/8f13149611.html,(中国胸痛中 心)填写医院信息并上传医院《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扫描件或照片完成机构注册。 3)制定胸痛中心相关规章制度:如联合例会制度、质量分析会制度、 典型病例讨论制度、数据管理制度等规范胸痛中心的运行。 4)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认证前至少在云平台上 http://biz.doczj.com/doc/8f13149611.html,/ 有六个月的数据。认证要求对所有入院的急性胸痛患者录入不低于75%,ACS病例录入为100%。如果数据不足6个月,建议补填。 1. 先对STEMI病例根据病例进行补填,尤其是做了急诊PCI的病 例进行认真填写并进行统计分析,如:急诊PCI手术量、D2B时间、FMC2B时间,首次医疗接触到首份心电图的时间,溶栓人数与比例等。 2. 其次对NSTEMI/UA患者数据进行补录,尤其对做了紧急PCI患 者进行重点补录。

3. 对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病例进行补录。 4. 对其它胸痛患者适当选择录入。 从今天起,应制定数据录入、管理维护的相关规定,对每天入院的急性胸痛患者数据要及时进行填报。 5)流程制定及优化: 1. 根据患者来源分类有四个主要通道,具体包括:自行来院患者, 120转运患者,基层医院或其他非PCI医院转院患者,院内因非心源性疾病住院突发心脏病的患者。每个通道每个重要的病种都有对应的流程。 2. 根据病种分类主要有STEMI,NSTEMI/UA,以及其他非ACS患 者(包括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气胸,以及其他需要转入其他科室的胸痛患者)。 3. 在定义流程的时候要关注不同的角色所做的工作以及他们之 间的协同。 4. 在有主要参与方参加的情况下,根据现有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中 心医院的核心流程图(推荐使用Visio画图工具)。制定流程时应当考虑简化步骤、提高效率,有效控制风险点,优化配置等要素。 制定好的流程应当具有明确性和规范性。 5. 将制定好的核心流程以会议培训、印刷材料、上墙张贴等形式, 对主要参与方进行相关流程培训,尤其对于新入职员工要进行必

最新胸痛中心测试卷答案-(1)

胸痛中心测试考试 一、填空题(每小题5分) 1)、什么是胸痛中心:通过急救医疗系统,急诊科,心血管内科,影像学科,胸外科等多学科合作建立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 1)、胸痛中心目的:最大限度缩短胸痛患者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救治过程中的时间、从而提高诊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2)、胸痛中心的救治原则:1、先救治,后收费 2、胸痛优先 3)、我院胸痛中心在那:急诊科 4)、胸痛中心的电话是:7628050 5)、主要高危胸痛: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2、主动脉夹层 3、肺栓塞 4、张力性气胸 6)、首次医疗接触后需要__10____分钟内完成心电图检查。 、D to B时间指什么:即门球时间,指患者进入医院大门到PCI介入球囊扩张的时间,要求时间<90分钟。 9)、急性胸痛患者立即检测肌钙蛋白,应抽血后__20____分钟内获取检测结果。 10)、接诊盖“胸痛中心”章胸痛患者,CT或彩超室如何处理 1、不管是否缴费,采取“胸痛优先”原则,优先完成检查。2、30分钟内完成接诊,检查及报告,并报告相关科室或医生。 二、简答题 1、急性胸痛患者需要办理挂号手续吗?为什么?(10) 答:不需要,对急性胸痛的门诊或住院患者均实行先诊疗后收费的服务模式。 2、如遇到胸痛患者询问“我胸痛,请问在那就诊?在那挂号?”你如何处理?(10) 答:我院有专门看胸痛的胸痛中心,在急诊科。你先去急诊科看看,有绿色通道,可以看完病再挂号。知道急诊科怎么走吗?可以沿相关标识找到急诊科,必要时亲自引导患者前往。 3、哪些症状提示高危胸痛?面对高危胸痛患者如何处理?(15)

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第三版)

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 第3版 (中国胸痛中心联盟、中国胸痛中心执行委员会修订,2020年05月)中国基层胸痛中心是中国胸痛中心建设体系的重要部分,也是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心血管急危重症救治能力的有效手段,能够有效的提升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能力和效率。但我国现阶段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很多地区尚不具备开展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条件。对于不具备PPCI条件的基层医院(包括已经开展PCI技术但无法达到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标准版)的医院),建立规范化胸痛中心对及时明确诊断、减少发病后早期延误、及时实施转运PCI或溶栓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我国急性心肌梗死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引导基层医院进行规范化胸痛中心建设,中国胸痛中心联盟、中国胸痛中心执行委员会根据目前中国胸痛中心的发展制定了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认证标准。该标准包含五大要素,分别是:基本条件与资质、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评估和救治、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整合、培训与教育以及持续改进。 要素一基本条件与资质 基层胸痛中心申请认证单位必须满足此要素的全部条件。 一、胸痛中心的组织机构(10分) 胸痛中心是通过整合院内外相关优势技术和力量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的机构,既可以是在不改变现有组织架构基础之上实体运作的虚拟机构,也可以是重新组建的实体机构。但不论何种方式,胸痛中心的建设均要涉及到医院内外许多部门,必须有一套相应的组织机构进行协调和管理。组织机构的形式可以因不同医院的实际情况而定,但基本要求和任务是相同的。 1.医院发布正式文件成立胸痛中心及胸痛中心委员会,要求:(材料4分)(1.10) (1)由医院院长或分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胸痛中心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胸痛中心的工作和重大决策,成员应包括与急性胸痛诊疗相关的学科、医疗及行政管理等部门的负责人; (2)医院发布正式文件明确胸痛中心委员会的工作职责;

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建设合作协议书公签版样本

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建设合作协议书公签版样本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建设合作协议书公签版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建设合作协议书甲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乙方:为深入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提升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医疗救治能力的通知》(国卫办医函〔〕9189号)文件要求,加强对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患者(以下简称“胸痛患者”)规范化救治,促进院前、院内急救通道的密切合作与无缝隙对接,最大程度挽救患者生命、减轻患者痛苦,有效降低疾病负担。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文件精神,按照“功能互补,区域联动”的思路,双方本着平等自愿、共同发展的原则,经充分、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作范围甲乙双方仅在以下内容上开展合作::(一)建设并完善胸痛患者双向转诊的绿色通道。 (二)建立并优化对胸痛患者规范化救治的长效机制。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三)搭建胸痛患者院前、院内医疗会诊信息平台。

(四)为胸痛中心科研合作项目提供相关数据和信息。 二、甲方权利和义务(一)负责为乙方转诊的胸痛患者提供最恰当的医疗支持。 ,负责完成乙方转到本院的胸痛患者的诊治,并协助、指导基层医院对转诊患者进行转运过程中的监护及治疗。 ,甲方负责协调院内资源,必要时直达导管室,先收治后收费,尽快完成患者的接诊,分诊及入院治疗流程,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延误乙方送达的胸痛患者。 、开通院内专家会诊和心电等相关资料的传输系统中,提供技术支持。 ,甲方有责任为其制定合理的随访康复方案,尽早转至乙方进行随访及康复治疗。 ,相关设施及胸痛患者管理情况。 (二)负责定期为乙方医务人员提供胸痛患者诊断、抢救、治疗等相关知识的培训。 ,包括症状的识别、诊断与鉴别诊断、现场急救处理、转诊流程(远程会诊、远程传输、远程转运流程)及随访康复治疗,培训重点应集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现场处理、心电图识别及现场急救技术。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 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进修和科研工作等方面的便利条件。

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建设合作协议书(公签版)

编号:_______________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建设合作协议书(公 签版)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合同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 义务,同时阐述确定的时间内达成约定的承诺结果。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 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甲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乙方: 为深入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提升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医疗救治能力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5〕189号)文件 要求,加强对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患者(以下简称“胸痛患者”)规范化救治,促进院前、院内急救通道的密切合作与无缝隙对接,最大程度挽救患者生命、减轻患者痛苦,有效降低疾病负担。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文件精神,按照“功能互补,区域联动”的思路,双方本着平等自愿、共同发展的原则,经充分、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作范围 甲乙双方仅在以下内容上开展合作: (一)建设并完善胸痛患者双向转诊的绿色通道。 (二)建立并优化对胸痛患者规范化救治的长效机制。 (三)搭建胸痛患者院前、院内医疗会诊信息平台。 (四)为胸痛中心科研合作项目提供相关数据和信息。 二、甲方权利和义务 (一)负责为乙方转诊的胸痛患者提供最恰当的医疗支持。

1.依据本院胸痛患者处理流程,负责完成乙方转到本院的胸痛患者的诊治,并协助、指导基层医院对转诊患者进行转运过程中的监护及治疗。 2.双方在经院前诊断后明确需转运至甲方接受进一步的治疗时,甲方负责协调院内资源,必要时直达导管室,先收治后收费, 尽快完成患者的接诊,分诊及入院治疗流程,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延误乙方送达的胸痛患者。 3.为乙方在建设、开通院内专家会诊和心电等相关资料的传输系统中,提供技术支持。 4.对乙方转诊后需随访的康复患者,甲方有责任为其制定合理的随访康复方案,尽早转至乙方进行随访及康复治疗。 5.有义务向乙方公开胸痛中心的建设情况,相关设施及胸痛患者管理情况。 (二)负责定期为乙方医务人员提供胸痛患者诊断、抢救、治疗等相关知识的培训。 1.负责在签署协议后三个月之内为乙方医务人员提供胸痛患者诊治知识培训,包括症状的识另叭诊断与鉴另U诊断、现场急救

胸痛中心合作协议书

胸痛中心合作协议书 篇一: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建设合作协议书(公签版) 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建设合作协议书 甲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乙方: 为深入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提升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医疗救治能力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5?189号)文件要求,加强对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患者(以下简称“胸痛患者”)规范化救治,促进院前、院内急救通道的密切合作与无缝隙对接,最大程度挽救患者生命、减轻患者痛苦,有效降低疾病负担。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文件精神,按照“功能互补,区域联动”的思路,双方本着平等自愿、共同发展的原则,经充分、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作范围 甲乙双方仅在以下内容上开展合作: (一)建设并完善胸痛患者双向转诊的绿色通道。

(二)建立并优化对胸痛患者规范化救治的长效机制。(三)搭建胸痛患者院前、院内医疗会诊信息平台。(四)为胸痛中心科研合作项目提供相关数据和信息。二、甲方权利和义务 (一)负责为乙方转诊的胸痛患者提供最恰当的医疗支持。 1.依据本院胸痛患者处理流程,负责完成乙方转到本院的胸痛患者的诊治,并协助、指导基层医院对转诊患者进行转运过程中的监护及治疗。 2.双方在经院前诊断后明确需转运至甲方接受进一步的治疗时,甲方负责协调院内资源,必要时直达导管室,先收治后收费,尽快完成患者的接诊,分诊及入院治疗流程,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延误乙方送达的胸痛患者。 3.为乙方在建设、开通院内专家会诊和心电等相关资料的传输系统中,提供技术支持。 4.对乙方转诊后需随访的康复患者,甲方有责任为其制定合理的随访康复方案,尽早转至乙方进行随访及康复治疗。 5.有义务向乙方公开胸痛中心的建设情况,相关设施及胸痛患者管理情况。 (二)负责定期为乙方医务人员提供胸痛患者诊断、抢救、治疗等相关知识的培训。 1.负责在签署协议后三个月之内为乙方医务人员提供胸痛患者诊治知识培训,包括症状的识别、诊断与鉴别诊断、现

胸痛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最新最全

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实施方案 胸痛中心的建设目标是要建立“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急性胸痛患者送至具有救治能力的医院接受最佳治疗”的机制,针对基层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等),建立规范化的胸痛救治单元,对于胸痛患者的及时明确诊断,减少发病后早期的救治延误,降低死亡率并提高心梗救治率,具有重要意义。胸痛救治单元是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组成部分,是胸痛救治网络的基础环节,为引导基层医疗机构进行规范化胸痛救治单元建设,打通胸痛救治的最后一公里。特制定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实施方案。 一、适用范围 承担了急性胸痛接诊任务、年接诊急性胸痛患者≥10例、且按照就近原则与已经通过认证的胸痛中心建立了常态化联合救治及转诊关系的基层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等)。 二、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内容 1.医院发布正式成立胸痛救治单元的文件,明确组织架构及主要岗位人员职责。要求: 1)由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主持胸痛救治单元的工作及重大决策; 2)至少有1名熟悉胸痛救治业务且具备心电图操作能力的医师作为主要负责人,书面文件正式明确胸痛救治单元负责人的职责; 说明:需上传医院正式文件的扫描件,其中文件日期应早于申请日期至少3个月 2.设置胸痛救治单元的指引及胸痛优先标识。 3.配备床旁心电图机设备,双联抗血小板常备药品;有收容或者留观能力或距离上级医院转运距离大于60分钟的胸痛救治单元应配备肌钙蛋白床旁快速检测设备。 4.建立针对急性胸痛患者的心电图、双联抗血小板、抗凝、溶栓及肌钙蛋白(如果开展)等项目的先救治后收费机制。 5.根据就近原则及本机构实际情况,与具有急诊PCI能力或者溶栓治疗能力的胸痛中心签署联合救治协议,协议中应包括与上级医院的心电图传输、一键启动电话、远程会诊及转运机制、数据共享、救护车派遣机制、联合培训等内容。 说明:需上传正式文件(与上级医院签署联合救治及转运协议)的扫描件 6.制订适合本机构条件的急性胸痛诊疗流程图,能够指引接诊医师快速、规范完成急性胸痛患者的接诊、初步诊断及决策任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