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普速铁路行车组织规则总则第一章技术设备第1 条提供行车设备技术资料的规定(《技规》第4 、8、9 、236 条)。
1.因新建、改建工程发生行车设备变化时,施工单位应在设备投入使用(含运行试验)前不少于30 天分别向设备管理单位提供验收资料。
经审核后,于设备投入使用(含运行试验)前不少于20 天由设备管理单位向车务段(直属站)和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室、安全监察室、运输处、机务处、调度所等相关单位、部门提供。
2.设备管理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
(1)工务:应提供线路(包括驼峰)平纵断面图,标明坡度、曲线要素(其中车站纵断面图应包括站内正线、站线、岔线,标有起止点的实际逐段坡度);各股道钢轨类型、股道全长及有效长、线路间距、检查坑位置;各道岔编号、道岔类型(联锁道岔由电务部门核定)及尖轨尖端、警冲标位置;段管线分界点、曲线半径;车站的中心里程(并应在现场标划);进站信号机外制动距离(按不同速度等级)内及区间内长大坡道平纵断面图;工务设备建筑限界,对侵限设备应注明具体侵限部位及侵限数据。
对限制速度及机车车辆类型等也应一并提出。
3.电务、工务、机务、供电、房建部门对行车设备管理界面:(1)电务部门与工务部门对行车设备相互关联部分的分工。
①道岔各连接杆、基本轨通长垫板、轨距杆、钢岔枕与钢轨连接的绝缘垫板及绝缘套管、辊轮、钢岔枕与钢轨的连接螺栓、轨道绝缘部分的鱼尾板及其螺栓等有关线路强度的金属部分,由工务部门负责。
附有绝缘的轨距杆的保证电气特性的绝缘部分由电务部门负责检查。
由于绝缘发生问题需—1—要更换时,由电务部门通知工务部门进行更换(电务部门提供绝缘材料)。
②各种道岔转辙机及表示器、检查器、锁闭装置、导管装置、连接杆防踩板及安装装置由电务部门负责,与钢轨、钢枕连接的钻孔工作由为主的施工部门负责。
③电务部门和工务部门相互配合,进行道岔尖轨的密贴和动程调整工作。
④锰钢辙叉上的导电销日常由电务部门检查、保养。
脱落时,由电务部门通知并配合工务部门焊修。
胶接式绝缘接头、地锚拉杆绝缘管垫由电务部门测试,工务部门负责维修管理。
轨道电路绝缘接头的金属强度及轨缝部分由工务部门负责;电气特性的绝缘部分由电务部门负责;在钢轨上安装轨道电路连接线的钻眼工作,在信号设备新建或大型技改工程时由电务部门负责,在对钢轨、道岔大、中、维修时由主体施工单位负责。
⑤工、电部门对行车设备相互关联部分,应加强协作,密切配合。
电务部门工作时,工务部门应负责联结零件的拆装及防护工作;工务部门工作时,电务部门应负责绝缘材料、连结线的拆装(绝缘轨距杆除外)及绝缘性能良好。
⑥桥梁、隧道电缆槽槽道、支架及盖板,与桥梁一体的,由工务部门负责维护管理;附加在桥梁隧道上的由使用部门负责维护管理。
其他地段电缆槽槽道、支架及盖板由使用部门负责维护管理。
⑦车辆减速器(缓行器)部分。
工务部门负责:基本轨、护轮轨、枕木、固定基本轨的配件及其螺栓、轨距杆、枕木上部的承座的维修及更换;保持减速器区段内轨距、水平不超过限度。
电务部门负责:减速器制动夹板、制动梁、复轨器及制动部分动力设备的维修。
2)道岔安装装置及进路、发车表示器的分工。
联锁区域内及编组线、货物线、段管线上的道岔安装装置由电务部门负责维修;在上述线路上的重锤扳道器、弹簧扳道器由工务部门负责维修。
进路、发车表示器,由电务部门负责维修。
2—5.声屏障、旅客疏散梯、轨道桥等设备管理的补充规定。
(1)声屏障由工务部门负责维护管理。
(2)特大桥设置的旅客疏散梯由工务部门负责维护管理。
旅客疏散梯具体位置由工务部门公布。
(3)动车段(所)内轨道桥的轨道、轨枕及扣件由工务段负责维护管理,其他部分由动车段(所)负责维护管理。
第4 条《技规》(普速铁路部分)要求集团公司批准(确定、同意)事项的规定(《技规》第16、35、50、53、54、70、71、92、137、169 、199 、202 、204 、215 条)。
1.需集团公司批准的事项见表1-4 。
表需集团公司批准的事项表3—第5 条铁路技术设备定期全面检查和专项检查的补充规定(《技规》第14 、21、22 条)。
1.技术设备全面检查周期的补充规定。
集团公司每年春、秋两季组织对技术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各车站由车站站长组织相关设备管理单位对车站内的线路、道岔、通信、信号、供电、客运、房建、信息系统等行车设备,特、一、二等站每季度联合检查一次,三等及以下车站每月联合检查一次。
(2 )限界检查的补充规定。
①集团公司每5 年组织对建(构)筑物接近限界检查1 次,供电、工务、电务、车辆、土地房产管理处及其他相关专业部门每年组织各段(公司、中心)进行复测1 次。
③在翻修站台、雨棚(含无站台柱雨棚)、天桥、接触网立柱和邻近站台、雨棚(含无站台柱雨棚)、天桥进行线路起拨道等施工时,责任单位要在施工前会同房产部门、工务部门确认限界现状,制定施工过程中防止侵限的措施。
竣工验收时要会同房产部门、工务部门共同复查限界第8 条道岔加锁装置及道岔表示器管理的补充规定(《技规》第49 、86 条)。
1.非集中联锁的道岔和无人看守的手扳道岔,均应安装加锁装置。
2.加锁装置、道岔表示器的配备、管理部门(单位)。
(1)手扳道岔闭止把和带柄标志的加锁条件由电务部门负责,锁板由工务部门负责,其他加锁装置由使用部门负责。
使用单位负责按规定加锁。
(2)联锁区域内及编组线、货物线、段管线上的道岔表示器由电务部门负责维修;脱轨道岔、脱轨器上的表示器,由电务部门负责维修;无专人管理的岔线上的道岔表示器,由工务部门负责维修;转动关闭方木上的表示器,由施工或使用单位负责安装、维修。
(3)车务部门对勾锁器要固定编号,经常保养,妥善保管;加装勾锁器时应按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4)车站新铺设的道岔的加锁装置由施工单位提供。
第9 条道岔紧固的规定(《技规》第49 条)。
1.下列情况需对道岔紧固:(1)施工作业采用紧固道岔方式防护时。
(2)道岔机械锁闭装置失效,而需使用该道岔时。
以上无法紧固的道岔,不得使用。
2.道岔紧固器(道岔紧固装置,下同)要安装在第一牵引点距道岔尖轨尖端第一轨枕空档处(60kg 、1/12 固定型提速道岔为距道岔尖轨尖端750mm 以内,困难情况下不应超过1000mm ),多牵引点的道岔,还应在密贴尖轨其他牵引点的尖轨尖端一侧各安装一把紧固器。
同时还应执行以下规定:—51)分动外锁闭道岔密贴尖轨除按上述规定紧固外,斥离尖轨应使用专用紧固器,并按以下规定固定斥离尖轨:① 12 号、18 号、30 号和42 号道岔在距尖轨尖端不超过1000mm 的轨枕空档处加专用紧固器;②18 号道岔在第2、3牵引点间另加一把专用紧固器;③30号、42 号道岔在第3、4牵引点间另加一把专用紧固器。
(2)对可动心轨的道岔,还应在活动心轨上安装密贴紧固器。
(3)对斥离尖轨、可动心轨道岔及交分道岔的活动心轨安装紧固器时,安装前应在道岔斥离尖轨、活动心轨处放置安全木楔,安装完毕后撤除。
3.工务部门的道岔紧固器应作为道岔备品,由工务部门妥善保管。
第10 条道口管理的补充规定(《技规》第51 条)。
1.在既有线上增设道口、既有线上原有道口的加宽、改移和拆除以及增设临时性道口,应经集团公司审批。
2.非路产专用线上道口的铺设、拆除、改移、加宽,由产权单位负责。
产权单位应按照《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办理申请,经集团公司批准后,方准进行。
3.在车站(货场)、专用线内,专为内部作业使用、不直接贯通道路的平面交叉,均称平过道,由使用单位负责管理。
铺面宽度在2.5m 以下与道路贯通的平面交叉,称为人行过道。
在人行过道可按需要设置“人行过道”、“小心火车”、“禁止畜力车、机动车辆通行”等宣传牌及防止车辆通过的路障。
平过道和人行过道的增设、加宽、改移、拆除由集团公司审批。
4.未经批准,任何单位不得在铁路(含专用线)上铺设、拆除、加宽和改移道口。
5.道口看守的规定:(1)道口是否看守及看守班制由集团公司审批。
—72)区间道口看守工作由工务部门负责;站内道口由使用单位负责;路内外单位自行使用的道口,由本单位负责;非路产专用线上的道口看守工作,由产权单位负责。
(3)站内有车辆通行的平过道口必须安装活动栏杆或电动栅栏。
有机动车辆(含燃油、电动的行包、邮政等车辆)通行的站内平过道必须实行24h 专人监护;人力车辆(含人力行包搬运、售货售饭等车辆)通行的站内平过道实行日常锁闭,钥匙专管、使用登记、通行监护。
(4)看守道口改变栏杆(门)原定位的规定须由集团公司审批。
6.道口设备维修管理的分工:(1)道口铺面、栅栏、标志、排水设备由工务部门负责维修。
(2)道口短路闸刀由工务部门负责日常管理、电务部门负责维修。
(3)按定型标准安装和改造的道口自动信号、道口通知和预警设备由电务部门负责。
自动栏杆(门)由安装部门负责。
(4)道口房及室内电力照明设备由道口管理单位负责。
(5)电气化区段道口限界门,由供电部门负责。
7.有人看守的道口在具备通信线路条件后,应安装连通到车站行车室的直通电话、无线列调电话。
对特殊繁忙的道口逐步安装遮断信号机。
8.道口栏杆(门)以对道路开放为定位,需要以对道路关闭为定位时,须经集团公司道口管理部门批准。
9.道口栏杆(门)以对道路关闭为定位时应采取以下安全措施:(1)对道路关闭为定位的道口,关闭时段栏杆(门)须锁闭,看守单位应在道口两侧按规定设置标识。
(2)看守管理单位应制定关闭时间内道路有机动车通行时开放栏杆(门)的办法。
第12 条配备GSM-R 手持终端和无线对讲设备的补充规—7—定(《技规》第130 、340 、341 条)1.在GSM-R 区段,司机、随车机械师(车辆乘务员)、列车长、乘警、车站值班员(助理值班员)、救援列车主任、自轮运转特种设备负责人、道口及防护人员均应配备GSM-R 手持终端和无线对讲设备。
2.司机、随车机械师(车辆乘务员)、列车长、乘警、车站值班员(助理值班员)、救援列车主任等使用GSM-R 手持终端的作业人员,须按规定注册网络功能号。
使用GSM-R 手持终端和无线对讲设备通话应使用标准用语,不得用于涉密业务和无关行车的通话。
第18 条响墩、火炬、短路铜线管理的补充规定(《技规》第438 条)。
1.响墩、火炬应标明生产日期,保管时避免摩擦、挤压、受潮,存放在固定容器内,距火源1m 以外,并按规定定期检测。
2.试验周期及试验要求。
(1)每年“秋检”,由使用单位对库存的响墩、火炬按批次进行抽样检查试验,并贴上检验标记备查。
在抽检中发现不良的响墩和火炬时,该批次应立即更换。
使用单位在每年“秋检”期间,对已配备的响墩、火炬应进行一次普查,对失效和不合要求的及时更换,并记录检查时间和检查人备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