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世界历史》上册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萨拉热窝事件起了大战导火线的作用,凡尔登战役造成了严重灾难,把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2、讨论战前的两大军事集团是怎样形成的?大战的“导火线”如何点燃?战争造成了怎样的灾难?分层解疑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有哪些?第一次大战的性质怎么样?它给人们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历史教训?它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后起的帝国主义列强(美、德)与老牌的帝国主义列强(英、法)争霸世界的矛盾日益尖锐,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并疯狂地扩军备战,最终导致大战爆发。

这场帝国主义战争规模空前,给各国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还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根
二、教学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四、教法:多媒体展示法、纵向联系法、讨论探究法。

五:学法:创设情境、小组讨论、集体交流、阅读资料、课堂辩论。

六、教学过程:
1、【激趣引入、提出问题】:
1.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起了哪些推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
力,交通更加便利快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电力技术和内燃机的应用方面,哪些国家走在前面?(美国、
德国)
教师指出:随着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出现了垄断组织,人类历史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也叫做帝国主义时代;随着后起的帝国主义列强与老牌的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的矛盾日益激化,战争危机也日益逼近了。

这第一次世界大战究竟如何打响?给人类造成了哪些灾难?请大家打开课本,根据导读提纲阅读全文,作好读书标记。

2、【合作探究、总结规律】:
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有哪些?
2.战前的两大军事集团是怎样形成的?大战的“导火线”如何点燃?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怎么样?它造成了哪些灾难?给人们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历史
教训?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1.演示下列材料,辅导学生从中提取有效信息。

【材料1】主要帝国主义列强的国力比较表
【材料2】课本132页反映英德矛盾的[文献资料]和[插图]。

【材料3】有关萨拉热窝事件的图片。

【材料4】刺杀斐南迪大公及其妻子的刺客普林西普在被审判时陈述道:“我毫不后悔,因为我坚信我消灭了一个给我们带来灾难的人,做了一件好事。

我看到了我们的人民每况愈下,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知道乡村中所发生的一切,这一切都对我产生了影响。

”请你根据上述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回答:
A.德国外长皮洛夫的演说大致发表在什么时候?(19世纪末20世纪初)
B.“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很明显是针对“日不落帝国”的,这句话反映了哪两国之间的矛盾?(英、德)
C.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国际关系中存在着哪些重要矛盾?(后起的帝国主义列强[美、德]与老牌的帝国主义列强[英、法]争霸世界的矛盾;帝国主义列强与被压迫民族的矛盾等)
D.普林西普所说的“一件好事”发生在什么地点?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起了什么作用?(此事发生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它成了战争导火线。


E.你怎样评价这件事?(普林西普是个热爱民族的热血青年,但是他的个人冒险行为不但解决不了民族矛盾,反而成为奥匈帝国进攻塞尔维亚的借口,教训很深刻。

热血青年在维护民族利益的同时,还应当具备进步的现代意识——热爱和平、远离战争,要尽力避免盲目采取偏激行动,避免给世界和平造成威胁。


2.战前的两大军事集团是怎样形成的?(课件展示131页漫画、132页地图等,对学生
进行分层提取信息的训练)
A.帝国主义阶段出现于什么时候?(19世纪末20世纪初)
B.帝国主义政策有什么特征?(积极向外侵略扩张)
C.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的过程中,形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德、奥匈、意“三国同盟”和英、法、俄“三国协约”)
1.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
火星将它引爆。


A.“火药桶”指的是欧洲什么地区?(巴尔干半岛)
B.哪一事件就像“一粒火星”点燃了“火药桶”?(萨拉热窝事件)
2.哪一事件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914年7月底,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
战)
3.大战爆发后,哪个国家为了自身利益背离了原先参加的军事集团?(意大利)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像“绞肉机”一样的战役发生在什么地点?(凡尔登)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怎样?(1918年11月德国投降,战争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
3.运用课件再现历史情景,让学生感知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灾难:
A.使用了坦克、飞艇、飞机等新式武器,造成伤亡3000多万人;
B.许多城镇像凡尔登一样毁于战火,造成巨大的物质损失;
C.旧的国际矛盾用战争手段暂时解决了,却又形成新的矛盾,为下一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

3、【知识运用、解决问题】:
完成“练一练·选择题”: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参加了同盟国集团,战争开始后却参加到协约国方面作战的国家是( D )
a)英国 B. 德国 C. 法国 D. 意大利
根据135页“活动与探究”,组织学生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发生了哪些与这次大战有关的重要事件?把这些事件放在世界历史背景下,如何进行分析和评价?”(教师作适当提示)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一些民族工业得到发展,兴起了新文化运动,进行了一系列反对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斗争,最终导致了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

B.联系世界历史大背景来分析中国历史事件时,可以从下列角度切入: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在世界上的政治地位(北洋军阀政府的软弱外交);世界局势对国内的影响(民族工业的发展、新文化运动);政府与民众对国际问题的不同态度(五四运动)等。

4、【巩固练习、知识拓展】:
完成《填图册》25-26页各题;并根据《新学案》80—81页,掌握本课[知识网络]
5、【感悟总结、学会求知】:
根据134页“动脑筋”:他们俩谁说得更有道理?
A.老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老人的看法正确。


小孩:“不一定。

在战争中,塞尔维亚人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而战。

这是正义的斗争,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霸权的性质完全不同。

”(小孩说的也是事实,但是在参战的30多个国家中,塞尔维亚的正义斗争只是局部性的。

而交战双方的主要角色——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是为了争夺霸权而战的,所以从全局上看,其性质应当属于帝国主义战争。


6、【创新思维、提高能力】:
复习本课知识,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课
七、板书设计: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帝国主义争霸世界
二、大战的爆发
三、空前的灾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