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种农业循环产业链技术
大田作物氮磷减量控制栽培技术
➢ 在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上,通过减量施肥、缓控释肥、优化栽培、生 物农药替代和农药生物降解等技术,
➢ 在保证作物不减产的同时,可实现减少肥料用量20%~25%,减少化 学农药施用量25%,
➢ 农药利用率提高5%~10%,肥料利用率提高6.5%~7.8%, ➢ 削减因农田径流对河道水体氮、磷等污染负荷排放17%~31.2%。
、水资源)的安全性,促进生态和谐。
低污染零排放的微生物发酵床生态养殖技术
➢ 微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是结合现代微生物发酵技术提出的一种环保、 安全、有效的生态养殖技术,具有省水、省工、省料、省药和省电的 特点。
➢ 其基本模式就是将锯末、谷壳、玉米秸秆以及少量米糠或麦麸等农业 副产品作为垫料,利用固体发酵剂对垫料建堆发酵,然后铺进养殖舍 形成垫床。
➢ 废弃垫料富含腐植酸、有益微生物和作物所需的营养成分 (N+P2O5+K2O≥7%),是一种具有潜在价值的资源。
➢ 将发酵床垫料堆肥30d腐熟后,各项指标均可以满足我国农业行业标 准中关于有机肥料的相关规定。
➢ 经规范化工艺制作的废旧垫料可以转化为生物腐植酸有机肥。
控制坡耕地水土流失及其流失尾水的 回用技术
➢ “种养加生”循环一体化生态农业产业链技术是一种控制农业面源污 染的有效途径。
无公害的生态饲料生产与饲喂技术
➢ 生态饲料是指从饲料原料的选购、配方设计到加工饲喂等过程,进行 严格质量控制和实施动物营养系统调控,以使饲料达到低成本、高效 益、低污染的效果。
➢ 生态饲料可获得最大营养物利用率和最佳动物生产性能。 ➢ 多项研究结果表明,生态饲料具有维持体内微生物菌群平衡、增强机
体免疫能力、促进营养消化吸收和防病治病的能力。 ➢ 另外,生态饲料能提供饲养动物、生产者、消费者和环境(主要是土壤
➢ 秸秆经粉碎后作为培养基可以用于食用菌的生产。 ➢ 秸秆气化产生的一氧化碳、氢气和甲烷等可燃气体可以解决农户的能
源问题。 ➢ 秸秆的综合利用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对实现种植业的良性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膜污染综合防治技术
➢ 要组织人力,加大残留地膜的回收力度。 ➢ 积极推广浅埋式渗灌技术,头水前揭膜回收是防止地膜污染的一项有
农村生活污水三级塘生物生态处理强 化技术
➢ 将农村废弃沟塘改造成厌氧塘—兼性塘—生物塘三级塘,利用生物生 态原理处理生活污水。
➢ 其中厌氧塘应用人工生物基质原位固定化脱氮微生物技术和耐污水植 物修复技术对生活污水强化处理;
➢ 兼性塘应用塘内水体强化循环无动力复氧技术,增加水体中溶解氧的 含量;
➢ 生物塘采用人工浮床、水生植物岛、水生植物沉床等技术,进一步强 化去除水体氮磷,并在塘围采用降雨径流生态拦截技术,削减降雨径 流产生的冲击负荷。
11种农业循环产业链技术
农业循环产业链
➢ 农业循环产业链是将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及其延伸的各个 产业,通过副产物循环利用与物质交换的方式建立起来的能量流动、 要素耦合和产业联接的农业产业化网络体系。
➢ 这种网络体系使农业生产方式由“资源—产品—废弃物”的传统经 济方式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的循环经济方式转变, 实现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洁净化、产业链接生态化、废物循 环再生化和大众消费绿色化。
高效水解—生物滤池(多级砾石床) 强化自然增氧渗滤式土壤净化槽技术
➢ 通过采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型高效厌氧池,并在池内布装厌氧生 物膜载体,增强了厌氧处理效果;
➢ 通过太阳能板直接与直流充氧泵连接,充氧泵可同时用来曝气和回流 ,提高了能量利用效率,降低了基建投资;
➢ 通过对生物滤池进行分层,有效促进了生物膜与大气的接触,有效保 证了系统长时间的稳定运行;
➢ 园区以微生物发酵床养殖模式为核心,创新大通栏养殖模式;以生产 动物性肉产品和废旧垫料人工腐殖质产品为目标,改变传统养殖观念 ;将废旧垫料人工腐殖质作为生产原料,加工成为高端有机肥;以废 旧垫料人工腐殖质替代食用菌(部分)基质,种植食用菌;以高端有机 肥和基质生产为依托建立果树、花卉和蔬菜种植基地,实现增值创收 。
适合坡台地的“固土控蚀”农作系统 集成技术
➢ 通过保护性耕作技术、菜—粮轮作技术、减量施肥技术、植保综合技 术和集水补灌技术等技术集成,
➢ 可以形成有效削减坡台地雨水农田面源污染负荷输出。 ➢ 通过稳产高产的“固土控蚀”农作系统集成技术,可以实现水土资源
利用率的有效提高。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 通过秸秆氨化技术、青贮饲料技术、微生物发酵贮存技术、饲料压块 技术和揉搓加工技术等可以实现秸秆的饲料化生产。
➢ 畜禽粪尿直接排放在垫料上,能够迅速地被垫料中的有益微生物分解 转化,整个饲养过程对外达到零排放、无臭味、无污染。
➢ 此外,近年来利用饲养动物与发酵床分离的异位发酵床养殖模式解决 养殖污染问题也受到了一定的关注。
以发酵垫料为主要原料的生物腐殖酸 肥料加工技术
➢ 废弃垫料资源化利用的原则是“因地制宜、因量选型”,可以作为食 用菌基质的主料或经简单粉碎加工作为有机肥。
➢ 通过对自然增氧渗滤式土壤净化槽布水、集水的主、支管道的优化, 强化了自然复氧,并选用透水性能和氮磷吸附性能更好的土壤填料, 提高了土壤净化槽整体脱氮除磷效果。
“种养加生”循环一体化农业产业园 区规划与建设思路
➢ 利用循环农业产业链技术构建生态环保产业园区,在“种养加生”循 环一体化的产业链技术体系中实现养分流动与食物链的循环延伸。
力措施。 ➢ 鼓励开发无污染可降解的生物地膜,替代聚乙烯农膜。 ➢ 可降解膜通过在农膜中添加光敏剂或能被微生物分解的成分把地膜制
作成易被微生物降解从而降低残留量的新型薄膜,在自然条件下它能 自动降解成小碎片、CO2和水进入土壤,从而避免了残留危害。
生活污水多介质土壤层耦合处理技术
➢ 通过铺设通水层、净化层,在多介质土壤层系统内形成多个好氧、厌 氧环境,利用物理化学吸附、微生物分解的作用,实现生活污水中的 有机物、氨氮和磷酸盐等污染物的去除。此技术无需动力和药剂消耗 ,适用处理规模为1~300户农居产生的生活污水。
➢ 对于坡耕地,可以通过改变农艺措施,采取坡耕地有限顺坡耕作技术 、地埂植物篱坡式梯地构建技术、坡面径流蓄排优化调控技术以及复 合立体生态农业技术等,
➢ 通过梯级网络化调控体系,减少耕地水土流失量,通过保护、改良与 合理利用农田水土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 此技术对农田径流中颗粒态磷、可溶态磷、TN和COD都有很好的去除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