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培养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培养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龙源期刊网
培养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作者:徐春妮
来源:《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2019年第01期
利用英语课堂学习,培养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显得尤为重要。

一﹑问题先行,训练思维灵活性
创设情境法。

利用情境激发学生的感情,是让学生尽快进入课堂学习的一个有效方法。

教师可通过学习目标的需要,创设一个个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提问热情。

在4A Unit6 At the snack bar一课中,教师利用餐厅为情景,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讨论,果然,学生说出了很多让教师意想不到的句子。

课堂情景的创设,丰富了课堂学习内容,促进了学生思维灵活性的演绎,是将语言引向生活的重要“沟渠”。

归纳总结法。

归纳总结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图片、视频、声音等多种形式,通过启发、设疑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竭尽所能地提出感兴趣的一系列问题,教师再通过归纳、总结,出示学生提出的与新授内容密切联系的问题,一起学习讨论解答的方法。

以5A Unit1为例,作为故事性的课文,情节比较吸引人,所以教师只出示Goldilocks和three bears的图片,学生便激动兴奋起来,再加上部分学生看过这个故事的中文版本,所以他们的思路得到进一步的激活,“问题之泉”源源不断地涌出来。

教师再把所提问题精简成Where?/What?/Friends?帮助学生搭建文本框架,初步理解课文。

这样既操练了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又可以有效地建立文本的框架,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课文。

引領导学法。

引领导学法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种方法。

学生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概括出文本主要内容及问题,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快速把握文本的梗概,而且可以做到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地理解文本,提高文本学习的效率。

例如6B Unit5,先分小组提出问题:第一类是框架类的,围绕“who, when, where,what”等疑问词展开,可以较好整理出文本的框架结构;第二类问题是细节性的,帮助学生在框架下面关注细节,理解或体会新的知识点或关键性的信息等。

先展开小组之间的问题分享,然后再进行到下一个环节,这就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关于问题的引领与导学的过程。

二﹑听说结合,训练思维缜密性
听的习惯培养。

根据小学生的年段特点,要使其在一定时间内养成静心倾听的习惯,是要训练的。

一些小的技巧在课堂上屡试不爽,例如,课堂口令、问题抢答、小小录音机……方法有很多,教师要选取合适的使用,就能在令学生收获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听的习惯,为其思维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