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代神话对后世作家的文学创作的影响
——观《宝莲灯》后感
0901532 汤泓源
论古代神话对后世作家的文学创作的影响
——观《宝莲灯》后感神话以故事情节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神话通过以神为主人公,他们包括各种自然和深化了的英雄人物。
神话的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
神话对先民来说是对某种自然现象的解释,或者表示他们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
古代神话对后世作家的文学创作有很大的影响,正如马克思所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在文学中,我们能看到神话精神的延续、光大。
神话对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沉香决心救母,他偷偷地离开家,不想却被二郎神捉了去。
二郎神恼羞成怒,将三尖两刃枪顶在沉香的脖子上。
紧急关头,百花仙子闻讯赶到。
她威胁二郎神,如果不放了沉香,就将他暗恋嫦娥之事公之于众。
二郎神只好退去。
在二郎神的威逼之下,牛魔王虏走了百花仙子。
沉香巧遇小狐狸精小玉,二人天真无邪,互比“法力”。
哮天犬追踪而至,沉香和小玉一起拼命奔逃。
眼看哮天犬就要捉住他们了,遇到了小玉的姥姥——一只千年老狐狸精。
老狐狸精一眼认出了沉香手中的宝莲灯是一件宝贝,于是救了沉香,打发走了哮天犬。
宝莲灯失效了,沉香决意拜斗战胜佛孙悟空为师。
猪八戒带着沉香终于找到了孙悟空,但孙悟空已经答应了玉帝不收沉香为徒。
孙悟空变成一个猎户——唠叨,将沉香引至他的法术密笈宝库,指点沉香去那里学法术和自己比试。
沉香给自己取名嘟囔,他逐渐学到了孙悟空的本领。
唠叨又把沉香带到离恨天兜率宫,让他去偷吃太上老君的仙丹,拿了太上老君炼丹时劈柴的斧子做武器。
体内有了仙丹的作用,沉香的法力大大增长,武功突飞猛进。
为了沉香在宝莲灯中开掘仙丹的威力,劈开华山,小玉舍身变成了一粒莲子,落回灯芯的位置,使沉香达到最高境界,人灯合一。
华山被劈成两半。
然而被劈开的华山中间有一个嵌有新天条的七彩石,沉香必须在救母亲和毁了新天条之间选择一个。
沉香对着三圣母跪了下来,泪水滴进了沸腾的水中,水柱喷向七彩石,新天条出世了。
沉香一家三口终于走到了一起,拥抱在一起。
当然神话对影视作品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近年来,出现了不少以神话题材进行创作的连续剧。
如,根据董永与七仙女的神话故事改编,台湾偶像剧“一姐”林依晨携手新生代人气
偶像胡歌演的大型上古神话电视连续剧《天外飞仙》;中国大陆版的《星光灿烂猪八戒》、《宝莲灯》、《精卫填海》;香港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封神榜》、《我和僵尸有个约会》等等。
尤其是《我和僵尸有个约会》把众多的神话人物集中在一部剧中而又不显得混乱,实在难得。
文学是国民精神的火光。
一篇文学作品,只有表达了一个国家或民族集体的信念与行为方式,表达了该民族最深处的集体情感,才能得到集体的共鸣,而神话和民俗发掘了某种集体无意识,唤醒了该种族最深层的记忆和想象,自然更容易拨动读者的心弦。
当我们回眸20世纪中国神话学的历程时,就发现一个民族的神话遗产,就像一个甩不掉的文化幽灵。
每当人们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艰难险阻,他们就会像成人渴望回归子宫一样,不自觉地回到神话中,去寻求新的勇气和力量。
另外,神话是我们认识人类童年时代生活的史料,是人类文学的源头。
一方面它具有高度的美学价值和历史价值,对研究古代社会婚姻、家庭制度、原始宗教、风俗习惯等,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因此它对我们了解古代社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是研究神话故事的学者,一般的人是无法整天拿着一本神话古籍来研究,从而获得相关知识的。
这时,小说、戏剧、影视节目等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的捷径。
我们可以从小说中,戏剧中,连续剧电影中了解到上古社会的风土人情、环境地貌、人物习俗、生活习惯等。
虽然经过改编以后这些元素在影视作品无法原汁原味地表现出来,但是观众还是很愿意去看,对演员那美美的衣服,夸张地装扮,以及他们飞天遁地的本领都变现出极大的兴趣。
因此,近几年来的神话题材的影片都是拍得很维美的。
在观众观看影片的同时,不仅可以获得相应的知识,而且视觉上也是一大享受。
另一方面,在道德原则的层面上讲,神话故事算得上是人们道德修养的一个很好的素材,是和我们提倡的民族精神一脉相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