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对学生干部的管理与培养
作者:刘星辰赵瑞杰
来源:《现代交际》2018年第02期
摘要:现阶段,高校学生干部对于学校建设和社会发展都将起到必不可少的积极作用,如何培养和管理学生干部成为当今高校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针对高校学生干部的若干问题,基于培养及管理学生干部的重要性,讨论了高校学生干部问题的成因以及解决方法。
本研究对于高校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高校学生干部管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2-0157-02
学生干部是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是促进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
学生干部深入到学生群体中,既把学校的大政方针带到了学生中去,为学校工作开展减轻了阻力,同时又了解了学生的思想动态,为学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培养并管理好学生干部,使之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从而让学生有序地参与学校管理,认真地开展自我教育、扎实地推进自我服务、有效地进行自我监督。
一、高校学生干部培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从管理育人角度。
第一,高校缺乏健全的绩效考核体系。
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能较完整地表达评价要求的考核指标,而考核指标则能够反映出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工作态度、能力等级的数据,对全方位衡量和评价一个学生干部有着重要意义。
而实际工作中,高校学生干部管理中常有如下问题:首先,学生干部工作往往性质多样,内容繁杂,工作的多样性也为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其次,学生干部自己又受自身阅历较浅、空闲时间不多、换届后制度延续性不强等因素限制,很难系统地量化每项指标从而形成绩效考核体系。
最后,相关部门的督导往往不到位。
因此,导致不少学生组织制定的考核制度只停留在日常的会议及活动出勤层面,考核排名不能准确地体现学生干部能力的高低,使考核本身的意义被削弱。
第二,高校学生干部管理缺乏科学的选拔和培养机制。
长久以来,许多高校在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上仍存在如下问题:
在学生干部选任方面,形式主义过于浓厚:首先,高校遴选新一届学生干部时,往往通过学生组织内部竞选演讲再由教师讨论决定。
其次,虽然很多高校都定期召开学代会选举产生下一任主要学生干部,但往往因学生代表构成不合理等原因使之流于形式,使学生干部的代表性被削弱。
再次,部分院级组织甚至出现了只经过与主要学生干部和教师讨论后直接任用的现
象。
综上,选举工作的不透明和脱离群众直接导致了学生干部只注重“看齐”意识,群众路线往往被忽略,使学生干部逐渐远离同学,桥梁纽带作用受到影响。
在学生干部培养方面,忽视其科学性:其一,很少采用“因材施教”的培养模式。
其二,相关部门疏于对个别学生干部身上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加上当代独生子女青年普遍具有的喜欢展示个性的不良思想,导致他们缺乏集体合作能力,不能很好地顾全大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的部分工作。
综上,鉴于学生干部在学校的职能性及身份的特殊性,从管理育人角度,应体现公平公开、优中选优的原则,应坚持长效、长远、深入的培养机制,使其具有过硬的政治素养和良好的干部管理知识与素养。
(2)从服务育人角度。
学生干部职责承上启下,能够弥补学校微观服务的不足,但应规避以下问题:
第一,高校学生干部履行服务职能的积极性差,服务意识不够强。
高校部分学生干部对于服务方面认识不够深刻,导致学生干部“不想服务、不敢服务、不会服务”。
学生干部服务意识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部分高校学生干部在任职期间态度不够端正,目标不够明确,从思想上达不到一名学生干部的标准,不做事,不提升,这就导致了学生干部风气不正的现象。
其次,还有部分学生干部只会按部就班去做事,在完成教师下达任务的过程中,不动脑思考,只是机械的完成教师或上级所传达的任务。
第二,服务面不够广,服务质量不够高。
在高校,学生干部除了“不想服务、不敢服务、不会服务”以外,还存在服务面不够广、服务质量不够高的问题。
学生会作为联系同学最为密切的学生组织,其提供服务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其工作能力。
部分学生干部在服务的过程中只能看到其表面问题或去帮助少数需要帮助的群体,不能够站在最广大同学的立场上去为学校建言献策,也就不能提供根本的服务。
这也表明目前学生干部的理论修养不够高、洞察力不够灵敏、判断力不够准确等问题,因此,能够切实为同学解决问题也变得更难。
针对上述问题,思索成因,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作为管理高校学生干部的教师,由于种种原因忽视了特别是对主要学生干部结合其特点进行培养和思想的交流,导致学生干部“只做事、欠汇报、乏思考”,更不会进行自我反思和批评,使之在思想上很难得到足够多的正确指点。
第二,独生子女一代往往缺乏团队合作能力和服务意识,导致学生干部队伍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下降。
第三,有些学生干部的功利心强,
学生组织中工作的动机不纯,不为公只为私也就没有热情,工作应付了事,面对困难时不敢挑战自己,怯于面对,唯恐承担责任。
更谈不上为同学服务,使学生组织活力受到影响。
二、高校学生干部问题的解决方法
(1)将赫兹伯格激励理论与学生组织内部绩效考核相结合。
赫兹伯格激励理论强调一些工作因素能导致满意感,包括成就、赏识、挑战性的工作、增加的工作责任以及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如果这些因素具备了,就能对人们产生更大的激励。
青年作为极有工作热情的群体,在工作中最渴望的就是得到认可和赏识。
所以,学生组织可以在日常工作中利用各种机会进行阶段性总结,对阶段内表现优秀的学生干部给予表彰,并将其与团组织的评奖、评优和学生组织内的晋升挂钩,即使对平时工作不算突出但仍积极努力的干部也要给予认可和鼓励,积极指出问题。
最后,学生干部之间的感情趋于良好,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整个学生组织的活力和吸引力显著增强,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2)通过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四个意识”。
由于当代学生干部大多数缺乏“四个意识”,政治意识淡薄导致站位立场不坚定,组织内部纪律性差;大局意识欠佳导致学生干部领会上级精神的能力不尽如人意;核心意识差导致学生干部在工作中容易展示个性,忽视团队;加上自身不主动加强学习,不能很好地领会中央和其他上级部门的方针路线,从而使“看齐意识”偏离其原意,变成了唯直属上级和指导教师是从。
从而导致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实践能力较低,使学生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下降。
培养和提高学生干部的“四个意识”,有助于帮助他们统一思想,团结一致,从而实现学生干部更好地履行其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职能。
其培养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举办沙龙以及有教师出席指导的主题交流会,组织学生干部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类活动等,而且这些工作要形成常态化,让学生干部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学习和亲身服务,才能够使培养和学习变得有意义。
思想统一了,队伍团结了,才能够实现学生组织的自运转,才能够使学生干部的先进性和代表性得到更好的体现。
三、结语
基于学生干部来源于学生、服务于师生的特殊功能,伴随着高校共青团改革的不断推进和“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的不断成型,学生会和其他学生组织必定在学校学生工作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虽然现阶段学生干部的管理培养和当代青年本身还存在一些问题,但需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将学生与学校联系得更加紧密,更好地履行“四个自我”的职能,促进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蒋海明.现阶段高校学生干部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分析[J].才智,2015(30).
[2]金绪泽,张博.谈高校学生干部服务意识的培养[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
[3]卞松华.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培训体系初探——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观点构建学生干部的培训体系[J].西北医学教育,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