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通规划原理作业解答

交通规划原理作业解答


解: 男性人口将来出行生成量: T男=56/20.8*33.2=89.385(万次/日) 女性人口将来出行生成量: T女=49/19.2*31.8=81.156(万次/日) 常住人口将来总出行生成量: T= T男+ T女=170.541(万次/日)
解:
将来小区1出行发生量 : 15/5.6*7.9+13/4.4*7.1 =42.14 (万次/日) 将来小区2出行发生量: 27/10.2*18.1+24/9.8*17.9 =91.75 (万次/日) 将来小区3出行发生量: 14/5*7.2+12/5*6.8 = 36.48 (万次/日) 将来小区1出行吸引量: 15/5.6*7.9+13/4.4*7.1 =42.14 (万次/日) 将来小区2出行吸引量: 26/10.2*18.1+24/9.8*17.9 =89.97 (万次/日) 将来小区3出行吸引量: 15/5*7.2+12/5*6.8 =37.92 (万次/日)
解:
D O
1
2
3
1 2 3 出行吸引 量
42.14
89.97
37.92
出行发生 量 42.14 91.75 36.48 170.37/ 170.03
总量控制法:如何调整? 调整系数法:如何调整?

作业:根据下面给出的现状 OD 表、行驶时间和将来生成、 发生、吸引交通量与行驶时间,利用下式重力模型和底特 律法,求出将来 OD 表。收敛标准 1% 。 重力模型
O D 1 2 3 现状值 1 4 2 2 8 2 2 8
tij k
3 2 4
(Oi D j )
cij
现状值 将来值 8 16 14 10 32 28 40 84
4 4 14 10
将来值 16 28 40
作业:根据下面给出的现状 OD 表、行驶时间和将来生成、 发生、吸引交通量与行驶时间,利用下式重力模型和底特 律法,求出将来 OD 表。收敛标准 1% 。
现状行驶时间
cij 1 2 3 1 2 3 8.0 17.0 22.0 17.0 15.0 23.0 22.0 23.2 3 1 2 3 4.0 9.0 11.0 9.0 8.0 12.0 6.0 7.0 4.0
例题答案: a0=-2.1365 a1=1.0659 a2=0.6147 α=0.1181 β=1.0659 γ=0.6147
15.0
13.0 15.0 13.0 5.6 4.4 7.9 7.1
27.0
24.0 26.0 24.0 10.2 9.8 18.1 17.9
14.0
12.0 15.0 12.0 5.0 5.0 7.2 6.8
解:
各小区男性的现状出行发生量、出行吸引量 和常住人口表
D O 1 2 3 现状 出行 吸引 量 1 2 3 现状出行发生 人口(万人) 量(万次/日) (现在/将来) 15 5.6/7.9 27 10.2/18.1 14 5/7.2
作业一
根据下述某人的出行信息绘出其出行循环图,列举出其出 行次数和代表性交通方式。
出行次序 (1) 出行目的 上班 出发地 家 公汽站 地铁站 地铁站 单位 客户 单位 饭馆 地铁站 地铁站 目的地 公汽站 地铁站 地铁站 单位 客户 单位 饭馆 地铁站 地铁站 家 号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交通方式 步行 公汽 地铁 步行 出租 出租 步行 步行 地铁 出租
(2) (3) (4)
业务 自由 回家
作业二
已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松江校区—9号线松江 大学城站之间的道路网(包括嘉松南路-广富 林路交叉口,广富林路-人民北路交叉口,广 富林路-龙腾路交叉口,龙腾路-文汇路交叉口 ,文汇路-人民北路交叉口,人民北路-梅家浜 路交叉口,梅家浜路-嘉松南路交叉口) 1)建立网络拓扑模型;2)建立路网拓扑关系 和属性数据库;3)写出松江校区(发生点) 与松江大学城站(吸引点)之间的路段-径路 连接矩阵。

2
作业二
3
数据结构
路段 号 1 2 起点 终点 长度 车道数 (km) 行车 速度 道路名
3


4
作业三
1. 出行发生量、出行吸引量和常住人口(分男 女性别)见下表。 A、假设男性、女性常住人口的平均出行次数不 变,采用原单位法计算将来的出行生成量; B、假设各小区男性、女性的单位出行发生率和 吸引率不变,利用原单位法计算将来各小区 的出行发生量及出行吸引量。用调整系数法 进行调整。
15
26
15
56
20.8/33.2
解:
各小区女性的现状出行发生量、出行吸引量 和常住人口表
D O 1 2 3 现状 出行 吸引 量 1 2 3 现状出行发生 人口(万人) 量(万次/日) (现在/将来) 13 4.4/7.1 24 9.8/17.9 12 5/6.8
13
24
12
49
19.2/31.8
各小区的现状出行发生量、出行吸引量和常住人口表
小 区 现状男性的出行发生量 (万出行数/日) 现状女性的出行发生量 (万出行数/日) 现状男性的出行吸引量 (万出行数/日) 现状女性的出行吸引量 (万出行数/日) 现状男性的常住人口(万人) 现状女性的常住人口(万人) 将来男性的常住人口(万人) 将来女性的常住人口(万人) 1 2 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