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
(三)青霉素的提取和精制
目前工业上多用溶剂萃取法。青霉素与碱金属所
生成的盐类在水中溶解度很大,而青霉素游离酸易 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将青霉素在酸性溶液中转入有 机溶剂(醋酸丁酯、氯仿等)中,然后再转入中性 水相中。经过这样反复几次萃取,就能达到提纯和 浓缩的目的。
由于青霉素的性质不稳定,整个提取和精制过 程应在低温下快速进行,并注意清洗和保持在稳定 的pH值范围。
酰胺浓度为0.05%-0.08%。
发酵液质量控制
生产上按规定时间从发酵罐中取样 , 用显微镜观察 菌丝形态变化来控制发酵。生产上惯称“ 镜检 ”,根据 “ 镜检 ”中菌丝形变化和代谢变化的其他指标调节发酵 温度, 通过追加糖或补加前体等各种措施来延长发酵时间, 以获得最多青霉素.当菌丝中空泡扩大、增多及延伸, 并 出现个别自溶细胞, 这表示菌丝趋向衰老, 青霉素分泌逐 渐停止, 菌丝形态上即将进入自溶期, 在此时期由于茵丝 自溶, 游离氨释放, pH 值上升, 导致青霉素产量下降, 使色素、溶解和胶状杂质增多, 并使发酵液变蒙古稠, 增 加下一步提纯时过滤的困难。因此, 生产上根据" 镜检 " 判断, 在自溶期即将来临之际, 迅速停止发酵, 立刻放罐, 将发酵液迅速送往提炼工段。
脱色,脱水 在二次丁酯萃取液中加入质量浓度0.3%的活性 炭搅拌10min进行脱色,石棉过滤板过滤。二次 丁酯萃取液在结晶前要求有较低的水分(应低 于0.9%).工业上常用冷冻脱水法。将脱色后的 滤液,冷冻至-10-15摄氏度脱水,水分在0.9% 以下进行板框过滤得丁酯结晶液。 结晶 结晶是提纯物质的有效方法。二次BA萃取液中 青霉素纯度只有50%-70%,结晶后其纯度可提高 到90%以上。
pH值 青霉素发酵的最适pH 值一般认为在6.5左右, 应 尽量避免 pH 值超过7.0。因为青霉素在碱性条件 下不稳定,容易加速其水解。 溶氧 对于好氧的青霉素发酵来说,溶氧浓度是影响发酵 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当溶氧浓度降到30%饱和度 以下时,青霉素产率急剧下降,低于10%饱和度时, 则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溶氧浓度过高,说明菌丝生 长不良或加糖率过低,造成呼吸强度下降,同样影 响生产能力的发挥。
(二)青霉素的发酵生产
(3)发酵 发酵以葡萄糖、花生饼粉、尿素、硝酸铵、硫代 硫酸钠、苯乙酸和碳酸钙等为培养基。 对于分批发酵来说,这一过程又分为菌体生长和 产物合成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菌丝的快速生长,这 可以通过限制糖的供给来实现。在生产阶段维持一定 的最低比生长率,对于抗生素的持续合成十分重要。 因此,在快速生长期末所达到的菌丝浓度应有一个限 度,以确保生产期菌丝浓度有继续增加的余地;或者 在生产期控制一个与所需比生长率相平衡的稀释率, 以维持菌丝浓度保持发酵罐传氧能力所能允许的范围 内。
(三)青霉素的作用及应用范围
•根据青霉素的作用机理,青霉素主 要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但对某些革 兰氏阴性细菌,螺旋体及放线菌也有 强大的抗菌作用,青霉素的抗菌作用 与抑制细胞壁的合成有关。 •青霉素临床上用于治疗葡萄球菌传 染症如脑膜炎、化脓炎、骨髓炎等, 溶血性链球菌传染症如腹膜炎、产褥 热,以及肺炎、淋病、梅毒和炭疽等。
• 青霉素在固体培养基上开始生长时,孢子先膨胀,长出 芽管并急速伸长,形成隔膜,繁殖成菌丝,产生复杂的 分枝,交织为网状而成菌落。 • 菌落一般都是圆形的,其边缘或整齐,或呈锯齿状、或 呈扇形。在发育过程中,气生菌丝形成大梗或小梗,于 小梗上着生分生孢子,排列成链状,整个形状似毛管, 称为青霉穗。
(一)青霉素产生菌
2、青霉素产生菌的生长过程
分生孢子发芽期
菌丝繁殖期 脂肪粒 形成期 脂肪粒减少,小空孢 大空孢 菌丝自溶期 自溶 青霉素分泌期 菌丝生长期
(一)青霉素产生菌
3、菌种的培养 • 种子培养阶段以产生丰富的孢子 (斜面和米孢子培养)或大量健 壮菌丝体(种子罐培养)为主要 目的。 • 在培养基中应加入丰富的易代谢 的碳源(如葡萄糖)、氮源(如 玉米浆)、缓冲pH值的碳酸钙以 及生长所必须的无机盐,并保持 最适生长温度25-26℃和充分的 通气搅拌,使菌体量倍增达到对 数生长期,此期要严格控制培养 条件及原材料质量以保证种子质 量的稳定性。
青 霉 素 的 结 构 式
一、青霉素
学名 俗名
对羟基苄青霉
苄青霉 戊烯苄青霉 戊苄青霉
青霉素(X)
青霉素(G) 青霉素(F) 青霉素二氢 (F) 注:如不特别注明,通 常所谓的青霉素即指苄 青霉素。
庚青霉素 青霉素(K) 丙烯巯甲基青霉素 青霉素(O) 苯氧甲基青霉素 青霉素(V)
Hale Waihona Puke 二)青霉素的理化性质一、青霉素
(一)概述
青霉素又被称为青霉素G、盘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钠、 青霉素钾、苄青霉素钾。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从青霉菌培养液 中提制的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 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青 霉素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中一大类抗生素的总称。 根据青霉索菌种的不同。生产能力也有所不同,目前青霉索的生产能力 可达66000—80000U/ml。
PH选择 青霉素在酸性条件下极易水解破坏,生成青霉素酸,但 要使青霉素在萃取时转入有机相,又一定要在酸性条件 下,这一矛盾要求在萃取时选择合理的PH值及适当浓度 的酸化液。 而从有机相转入水相时,由于青霉素在碱性较强的条件 下极易碱解破坏,但要使青霉素在反萃取时转入水相, 有一定要在碱性条件下。这一矛盾要求在萃取时选择合 理的PH值及适当浓度的碱性缓冲液。 结合青霉素在各种PH值下的稳定性,一般从发酵液中萃 取到醋酸丁酯时,PH值选择在1.8-2.2范围中,从而丁 酯相反萃取到水相时,PH值选择在6.8-7.4范围内对提 取有利。
萃取 青霉素发酵液经过与处理和过滤后得到的滤液,滤液 中含有小到4%的青霉素及一些与水亲和的杂质存在。 多用溶剂萃取法。 目前工业上生产所采用的溶剂多为醋酸丁酯和醋酸戊 酯。 当青霉素自发酵滤液萃取到丁酸丁酯中时,大部分有 机酸也转移到溶剂中。无机杂酸,大部分含氮化合物 等碱性物质及大部分酸性较青霉素小的有机酸,在从 滤液萃取到丁酯时,则留在水相。 酸性和青霉素相近的有机酸随着青霉素转移,很难去 除。杂酸含量可用污染数表示,污染数用来表示丁酯 萃取液中杂酸和青霉素含量之比。
2、制备的一般流程图
菌种 孢子制备 种子制备 前体 发酵
发酵阶段
发酵液预处理及种子加滤 提取及精制 成品检验
提取阶段
成品包装
(二)青霉素的发酵生产
4、工艺要点
(1)生产孢子的制备: 将冻干或砂土包子用甘油、葡萄糖、蛋白胨斜面培养后,移植到小米固 体上,25℃培养7天,真空干燥并以这种形式低温保存备用。 (2)生产种子的制备: 以每吨培养基不少于200亿孢子的接种量,接种到以葡萄糖、玉米浆、 尿素为主的一级种子罐内,27℃培养40h左右,搅拌转速300-350r/min。 一级种子长好后,按10%接种量移人含有葡萄糖、玉米浆等为培养基的 二级种子罐内,25℃培养10-14h,便可作为发酵种子。 种子质量要求: 菌丝稠密,菌丝团很少,菌丝粗壮,有中小空泡,处在第Ⅲ-Ⅳ期。 在最适生长条件下,到达对数生长期时菌体量的倍增时间约为6-7h。 菌种保存时间过长、上一级种子生长不良、原材料质量发生波动等, 都将影响菌体生长速度,使倍增时间延长。在工业生产,培养条件 及原材料质量均应严格控制,以保持种子质量的稳定性。
(二)青霉素的发酵生产
1、综述 青霉素发酵——将青霉菌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培养 一段时间,得到青霉菌孢子培养物。用无菌水将孢子制
成悬浮液接种到种子罐内已灭菌的培养基中,通入无菌
空气搅拌,培养。然后将种子培养液接种到发酵罐已灭 菌的含有苯乙酸前体的培养基中,通入无菌空气搅拌, 培养。
(二)青霉素的发酵生产
发酵液的预处理 青霉素发酵液菌丝较粗大,一般用鼓式过滤机过 滤。除菌丝出现自溶情况外,一般过滤较容易。 但发酵液达最高单位时,常常也是菌丝开始自溶 的时候。最好控制在菌丝自溶前放罐。滤液PH值 在6.2-7.2之间,略发挥,棕黄色或棕绿色。蛋白 质含量一般在0.5-2.0mg/ml,这些蛋白质的存在对 后续各步提取有很大影响,必须去除。发酵液放 罐后需冷却至10度后,经鼓式真空过滤机,然后 用硫酸调PH=4.5-5.0,加入0.07%的溴代十五烷吡 啶PPB,同时再加入硅藻上(0.07%)作为辅助剂, 通过板框过滤机过滤,得二次滤液。二次滤液一 般澄清透明,可进行提取。
5、影响发酵产率的因素及发酵过程控制 基质浓度 在分批发酵中,常常因为前期基质浓度过高,后 期基质浓度低,对生物合成酶系产生阻遏或对菌 丝生长产生抑制。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在青霉素发 酵中通常采用补料分批操作法,即对容易产生抑制 和限制作用的基质维持一定的最适浓度。 温度 对菌丝生长和青霉素合成来说,一般生长的最适 温度为27°C,而分泌青霉素的适宜温度是在 20°C左右.生产上采用变温控制法使之适合不同 发酵阶段的需要。如采用从26度逐渐降温至22度 的发酵温度,可延缓菌丝衰老,增加培养液中的 溶氧度,延长发酵周期,有利于发酵后期的单位 增长。
前体的影响及控制 苯乙酸或其衍生物苯乙酰胺、苯乙胺、苯乙酰
甘氨酸等均可作为青霉素G的侧链前体。前体
对青霉菌的生长发育有毒性,其毒性大小取决 于培养基的pH值和前体的浓度。一般认为发酵 液中前体浓度始终维持在0.1%为宜。补氮是指 加硫酸铵、氨水或尿素, 使发酵液氨氮控制在
O.01%-0.05%,补前体以使发酵液中残存苯乙
(三)青霉素的作用及应用范围
• 青霉素的毒性微低,但最 易引起过敏反应。常见的 过敏反应有过敏性休克、 血清病型反应、各器官及 组织的过敏反应等。特别 是过敏性休克反应,如不 及时抢救,危及生命。因 此,凡应用青霉素药物都 必须先做皮试,皮试阳性 者禁用。
二、青霉素发酵
(一)青霉素产生菌
1、菌体的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