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历史意义
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 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 性胜利。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 本制度,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
当代对三大改造的反思
• 随着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全国只有 国营和集体经济两种形式,商品经济也就全面变成 了产品经济,只剩下一个不完全的更让人消费品市 场,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二十多年,严重阻碍了我 国经济的发展。
同仁堂的公私合营
同仁堂是我国著名的名牌老店,创办于 1669年,以配方奇特、制作精湛、药品货真价实 而闻名好内外。新中国成立后,同仁堂一直受到 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业务有了很大的发展。 1954年,为了贯彻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策, 北京市地方工业局选择同仁堂 作为接受公私合营 的示范企业。同仁堂的经理乐松生以大局为重, 顺应历史潮流,带头实行公私合营,受到毛泽东 的高度赞扬。公私合营后,同仁堂在生产、销售 规模和开发新药等方面都有进一步的发展,成为 我国最著名的医药企业之一。
•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统一指令性的计划,财政统收 统支,产品统销统购,物质统一调拨,劳动力统一 分配,工资物价统一管理的高度集中地经济体制。
• 埋没了一批人才。 • 为1958年“大跃进”的出现留下了隐患。
向合作化的要求 • 3 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
销等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 4 当时国际形势有利于向社会主义过渡。
1954年
公私合营
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 合营的高潮. 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 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为什么资本家会和平的接受改造?
• 1 资产阶级的性质 • 2 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 • 3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定股定息政策
• 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采取定息 制度:十年内每年由国家按照企业合 营时核定的私股额,发给股息,年息 为5%,这一方式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 会主义改造的阻力,便于使资本家成 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有利于资 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
荣氏第一代 荣氏第二代
荣德生
荣毅仁
荣氏第三代 荣智健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步骤
1 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进行 “四马分肥”的政策。
2 实行个别公私合营。仍然使用四马分肥 的政策。
3 进行全面公私合营。实施定股定息的政 策。
四马分肥政策
• 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前,实行利润 分配,就是“四马分肥”,大致是 资本家的红利占20.5%,国家占 34.4%,工人福利占15%,公积金占 30%。这就使得资方红利大体占25%, 资本主义的剥削受到了限制。
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 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至1956年,新中国 仅仅用了4年时间,就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 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中国从新民主
主义社会跨入社会主义社会。
三大改造的可行性
• 1 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国营经济 • 2 土地改革的完成后,广大农民有了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