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番茄青枯病

番茄青枯病


番茄青枯病菌的侵入途径
*病菌从寄主的根部或茎基部的伤口侵入, 在维管束内繁殖,并沿导管向上蔓延,以致 将导管阻塞或穿过导管侵入临近的薄壁细胞 组织,使之变褐腐烂。
*整个输导器官被破坏后,茎、叶因得不到 水分的供应而萎蔫。
番茄青枯病菌的发病条件-温度
*高温高湿的环境适于青枯病的发生,故在 我国南方发病重,在北方发病较轻。 *温度中尤以土壤温度与发病的关系更为密 切,一般土温在20℃左右时病菌开始活动, 田间出现少量病株,土温达到25℃田间出现 发病高峰。
番茄青枯病菌的发病条件-湿度
*雨水多、湿度大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雨水的流动不但可以传播病菌,而且下雨后 土壤湿度加大,特别是土壤含水量达25%以上 时根部易腐烂和产生伤口,利于病菌侵入。
番茄青枯病菌的发病条件-栽培技术
*一般高畦发病轻,低畦发病重。
*土壤连作地发病重,合理轮作可以减轻发病。 *微碱性土壤青枯病发病轻,若将土壤酸度 从pH5.2调到7.2-7.6,可以减少病害发生。 *使用氮肥时,施硝酸钙的比施硝酸铵的发 病轻。
青枯病
*又称细菌性枯萎病。 *是南方番茄上重要的病害之一,近年来北 方发病也有加重的趋势。 *番茄苗期不表现症状,植株长到30厘米高 后才开始发病。
番茄青枯病田间发病情形
番茄青枯病田间凋萎枯死的病株
枯病发病初期病茎纵切面维管束褐变
番茄青枯病茎部维管束褐变
*多施钾肥可以减轻病害发生。
番茄青枯病菌的防治-农业防治
*轮作:一般发病地实行三年的轮作,重病地 实行4-5年的轮作为宜。 *调节土壤酸度:结合整地撒施适量的石灰, 使土壤呈微碱性,以抑制病菌生长,减少发病。 *改进栽培技术:选择高燥无病菌的土地作 为苗床,适期播种,培育壮苗。幼苗在移栽 时宜多带土,少伤根。地势地洼或地下水位 高的地方需作高畦深沟,以利排水。
番茄青枯病病茎剖面
番茄青枯病病茎保湿后侧枝痕溢出菌浓
番茄青枯病病茎菌浓
番茄青枯病症状示意图
番茄青枯病菌的越冬场所
*病原细菌主要以病残体遗留在土中或在 马铃薯块上越冬。 *它在病残体上能营腐生生活,即使没有 适当的寄主,也能在土壤中存活14个月乃 至更长的时间。
番茄青枯病菌的传播途径
*该菌主要通过雨水和灌溉水传播,病薯 块、带菌肥料和农具均可传播。 *远距离则靠带菌的种子传播。
番茄青枯病菌的防治-及时拔除病株
*田间发现病株应立即拔除烧毁
*病穴可灌注2%福尔马林液或20%石灰水 消毒,也可于病穴撒施石灰粉。
番茄青枯病菌的防治-药剂防治
*在发病初期淋施或用药液灌根。
*可用药剂为加收米、冠菌乐等。
青枯病菌的防治方法-生物防治
该病和其它的土传病害一样,难以用 化学方法防治。生物防治可利用的有益微 生物主要包括芽孢杆菌、假单孢杆菌和链 霉菌等三属细菌和菌根真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