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梁陈方案”评析重大事件对城市和城市规划的影响摘要:历史上的“梁陈方案”为我们现代的城市规划提供了一个值得思考和学习的规划方案,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重大事件对城市规划的影响的思考和分析。
通过查阅资料以及了解历史可得,梁成方案并未得以实施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的政治因素,所以在城市规划中,先进而科学的城市规划理念、场地的因素、政治经济都在或多或少的影响城市规划。
对于重大事件这个偶然性、不确定性的因素来说,笔者通过其联系机制来分析,并简单构想了一种新的数学模型来考虑重大事件对于城市规划影响因素的权重赋值,从数字技术的方面来评析重大事件对城市和城市规划的影响。
关键词:梁陈方案重大事件联系机制数学模型1.概念阐述1.1城市重大事件的概念“重大事件”被《新华词典》解释为“历史上或者社会上发生的不平常的大事情”。
同时英文event在《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的定义是Event,a happening,esp.an important,interesting, or unusual one(特指重要,有趣,不寻常的事件)在本篇论文的研究中,重大事件的研究范围是能够对城市规划产生影响、指导或者改变城市规划要素的重大事件,即由政府主办的或者政府授权主办,依靠一定的政府资源,在城市举办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有助于实现城市发展目标的,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大型活动[1]。
1.2城市重大事件的分类及影响因素城市的重大事件可以分为政治、经济、体育、文化等几个方面,且涵盖了许多类型。
在当今社会,城市重大事件的案例也有许多,比如区域或国际性的大型博览会或展销会,如世博会、中国——东盟博览会、广交会等。
大型运动会如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等。
大型投资项目,如迪斯尼乐园、科学城、大学城等。
重大节事,如国际艺术节、电影节、旅游节等等。
不同的分类中,影响城市重大事件的因素各有侧重,其中在新政中心的规划中,则以政治因素占主导,大型投资项目之类则是以经济为主导,重大节日则是突出的文化主导。
所以在探讨一个事件的影响,应该分析该事件的主要因素,然后评析主要因素的影响。
而在梁陈方案所处的时代,政治中心的确立是对于北京城来说的重大城市事件,其政治的因素占主导地位,经济因素是不可少的影响,再加之当时中国条件特殊,所以国际因素也是对该重大事件形成影响的一个条件。
1.3城市规划概念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城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在确保城市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土地合理利用的基础上,是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2]。
在中国城市规划发展的过程中,强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的和谐,强调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3]。
而在西方的城市规划发展以及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中,其中沙里宁提出有机疏散的理论对梁陈方案城规思想形成一定的影响。
梁陈方案的预见性以及超前性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有机和疏散。
1.4城市规划与政治的意义城市规划中,尤其是首都,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并且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规划。
规划往往会受到政府的影响。
比如美国首都的确定,在选址的初期因为南方和北方的争执不断,最后双方作出让步才将政治中心确定在的位于中间的华盛顿地区。
可见在一些关于政治因素的重大事件对于城市规划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在华盛顿的规划设计中,朗方所采用的巴洛克布局手法[4]显露出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文历史及其思维,并且在建筑物的布局以及设计上,也是体现出了华盛顿“管理国家”的城市主要职能。
反观北京,一座前朝古都,同时承载了中国古时元、明、清的政治中心。
并且新中国,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宣布了国家成立。
可见,北京的政治意义是相当重要的,并且在影响城市规划的因素中占了决定性的位置。
梁陈方案之所以不能够得以实施正是因为如此。
所以这也对我们进行城市规划进行了一两点的提示,即在重大事件所影响的城市规划中,我们首先应该遵循的是政府的意思,深究政策方针,在规划时合乎重大事件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
2.梁陈方案解析2.1梁陈方案及其意义梁陈方案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由陈占祥和梁思成提出的在北京城西郊新建行政中心的建议,方案开篇提出“早日决定首都行政中心区所在地,并请考虑按实际的要求,和在发展上有利条件,展拓旧城与西郊新市区之间地区建立中心,并配合目前财政状况逐步建造。
”然后方案对其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一、尽早决定行政中心选址的理由。
二、开发西郊,建立新行政中心的理由。
三、发展西郊可实施的逐步实施程序。
[5]方案算得上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城市发展理念。
它贯彻了“有机”、“疏散”的城市规划理念,以及坚持了“古今兼顾、新旧两利”的原则。
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一个全面且系统的城市规划设计建议。
通过阅读梁陈方案可以看见,梁思成和陈占祥是从整体保护的构思出发,这点是我们学习城市规划应该贯彻的一点。
并且方案建议将中央行政中心放到西郊,为未来北京城的持续不断的发展准备好更充裕的空间。
以避免大规模拆迁的发生,重在延续城市社会结构及文化生态。
另一方面,按平衡发展城市的原则,增加城市各个部分居住与就业的统一。
以防止跨区域交通的发生。
[6]然而梁陈方案并没有实施,其原因很复杂。
从城市中心区变迁及其对城市发展和规划的影响上看,重大事件的效应必然要受到当时、当地条件的支持或约束。
首先,重大事件在相同城市的不同历史时期,受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政治形势、理论思潮及城市体制和城市化发展方面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同效应。
[7]梁陈方案首先受到的是政治的不支持,因为国家领导人在当时已经以故宫作为新中国的行政中心,并且在天安门广场宣布了新中国成立,如果要再次划分一个行政中心,则会显得政治的分离,所以毛泽东所讲“有一个教授,要把我们从北京城里赶出去。
”其次是经济上的不支持[8],新中国在建国初期,经济建设并不发达,要达到方案中所提出的新建政治中心并没有足够的经济来支持。
同时梁陈方案的提出受到了苏联专家方案的冲击,更是没有被国家领导人采纳了。
但是梁陈方案的超前性和它提出的许多城市规划思想,仍是值得现代城市规划所学习和借鉴的。
梁陈方案指明“这个区域在何位置将决定北京市发展的方向和今后计划的原则,为计划最主要的因素。
”可见梁陈非常明确这次行政中心区的选址将会对北京的城市结构产生的影响,“不仅仅是建设一个新的行政中心问题,而是关于北京城市空间未来发展的一种战略思考”。
[9]]所以梁陈方案谨慎的处理了保护古城、多城市中心、以及行政中心建设的一系列问题。
它的预见性在现代的城市规划中仍然十分可贵。
2.2梁陈方案与保护古城的思想“无论穷国还是富国,只要其经济处在比较平稳发展阶段,历史名城保护对于他们都不是主要问题.这说明在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是历史名城保护面临最大危险的时期.”[10]梁陈方案就在这个“危险的时期”提出,但是却兼顾了保护古城的思想,这一点是现代历史名城保护与城市结构调整方面值得学习和思考的。
在梁陈方案中,为了避免北京古城的破坏,提出“北京为故都及历史名城,许多旧日的建筑已成为今日有纪念性的文物,而且它们的位置部署上的秩序和整个文物环境,正是这座名城壮美特点之一,也必须在保护之列,不允许随意掺杂不调和的形体,加以破坏。
”梁陈方案对于古城的保护是一种全局性质的保护,除开北京著名的故宫、天坛之类,老城墙、建筑、布局与形制仍然值得保护,并且这些都是一视同仁的珍贵[11]。
然而在同时期的苏联专家提出的保护方案,明显很有局限性。
梁陈方案中历史环境整体保护的观念可见于1964年《威尼斯宪章》、1976年《内罗毕建议》、1987年《华盛顿宪章》等,从今天来看梁陈方案,更能见到其比苏联专家的预见性和整体性。
几十年的时间北京建成区扩大了6~7倍[12],苏联专家所担心的新市区难以形成是一个错误的判断,并且一个更大的错误就是提出的“只保留故宫、天坛等具有代表性的构筑物”这个决议使得北京这只剩下一部分老房子,其余大量的“历史性与建筑性”统统不复存在了。
2.3梁陈方案与两轴多中心城市规划思维梁陈方案提出:“因政府中心在城内,人口增加,则供应商业亦必更加发展,城内许多已经繁荣的地区必更加繁荣起来,或是宁静的住宅区变成嘈杂的闹市。
世界上许多工业城市所犯的错误,都是因人口增加而又过分集中所产生的。
”梁陈预见到了北京城市单中心发展的后果,即皇城两侧王府井和西单形成繁华的商业区,人口增加、城市面积变大,中心的吸引力更强,地价更高[13]。
会把历史街区的面积占领,并且随着时间的发展,高空之中的建筑也会越来越多。
梁陈方案表示了政府中心如果在旧城以外,人口和商业会随之在城外形成新区,在方案的规划草图中可以发现行政中心区以南规划了一个商务区[14]。
这个规划被南京的城市规划所采用。
并且方案提到:“如东单、王府井大街等又将更加繁荣,街上经常的人口车辆都要过度拥挤,且发生大量停车困难。
”“日后如因此而继续在城内沿街造楼,造成人口密度太高,交通发生问题的一系列难以纠正的错误,则这次决定将为扰乱北京市体形秩序的祸根。
”现在交通成为困扰居民的严重问题,围绕旧城的三四五环,一圈一圈地缓解却又加强着单中心结构和堵车问题,甚至2008年的交通解决办法在申奥过程中受到了奥委会的关注[15]。
所以方案所预见的一系列城市发展矛盾,与必定增加人口、大量拆迁、大量建造新时代高楼,这些必会改变整个北京街区形象,并且破坏其外貌[16]。
如果增加交通流量及复杂性,由于没有调整城市结构,以旧城为核的单中心城市结构确立下很难解决这些问题的[17],所以梁陈所担心的情况大多没有避免.假如形成了方案所设想的行政中心区、商务中心区、旧城文化中心三个功能区分又有联系的中心区域的城市结构,那么有多少拆除破坏和建设性破坏可以避免、多少城市问题和矛盾可以缓解,老城看起来多么象传说中的古都,新区可以在风貌、高度、地价、交通等方面获得多大的发展自由。
2.4梁陈方案与政治中心设置如方案所讲,政治中心是在原有的故宫旁边设置一个新的行政中心,使得北京成为一个双中心的城市,以避免以后城市发展中因为单中心而拥挤的城市格局。
这个方案对当时北京的城市功能[18]、发展条件和空间结构调整的客观认识,是立足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分析的,因为当时北京城是一个完整的古都,新区的建设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旧城的压力,保住古都,而且可以形成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新形象[19]。
如果“梁陈方案”得以实施可以说是当时北京空间结构调整[20]的一个最好方案。
再者,它成功地借鉴了当时先进的规划理论。
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艾伯克隆比(Abercrobie)1944年大伦敦规划都是当时规划理论界对大城市发展的最新认识,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通过有机疏散可以完整地保护北京这么一个人类伟大的文化遗产,应该说理论的应用是正确的和富有远见卓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