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检务智慧检察院大数据信息化三远一网系统建设方案【智慧检务】检察院信息化大数据系统集成方案北京XX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X月目录第1章项目综述 (1)1.1 项目背景 (1)1.2 项目建设目标 (3)1.3 设计思想 (4)1.4 设计原则 (4)1.5 设计依据 (5)第2章系统总体设计 (8)2.1 系统结构图 (8)2.2 系统优势 (9)2.2.1 专业的电子笔录 (9)2.2.2 完善的光盘刻录功能 (10)2.2.3 强大的远程参审指挥 (13)2.2.4 预约审讯功能 (14)2.2.5 远程提讯功能 (15)第3章设计方案 (16)3.1 数字法庭系统 (16)3.1.1 概述 (16)3.1.2 数字法庭功能需求 (17)3.1.3 数字法庭建设标准及功能要求 (25)3.1.4 数字法庭系统设计说明 (27)3.1.5 大型数字法庭系统配置 (31)3.1.6 中型数字法庭系统配置 (48)3.1.7 小型数字法庭系统配置 (60)3.2 看守所远程监控系统 (71)3.2.1 系统简介 (71)3.2.2 系统总体架构 (71)3.2.3 视频存储子系统 (72)3.2.4 视频管理子系统 (75)3.2.5 平台基础功能 (76)3.2.6 平台综合功能管理 (81)3.2.7 管理客户端软件功能 (82)3.2.8 网络接入设计 (86)3.2.9 软件平台升级 (86)3.2.10 主要设备 (88)3.3 远程提讯室审讯系统 (110)3.3.1 系统结构 (110)3.3.2 系统模块设计 (115)3.3.3 审讯系统功能介绍 (118)3.3.4 审讯产品选型 (146)3.4 重点房间信息化设计 (147)3.4.1 监控值班室 (147)3.4.2 大会议室 (149)3.4.3 党委会议室 (151)3.4.4 网络中心机房 (152)3.4.5 指挥大厅 (154)3.5 通信系统 (156)3.5.1 设计概述 (156)3.5.2 方案设计 (156)3.5.3 产品选型 (174)3.6 机房工程 (179)3.6.1 机房系统工程 (179)3.6.2 庭审监控机房系统工程 (185)3.6.3 UPS变配电系统 (201)3.6.4 防雷及接地系统 (202)3.6.5 管线槽设计 (204)3.7 云政务接入系统设计 (205)3.7.1 计算机网络系统 (205)3.7.2 视频会议系统 (212)3.7.3 图像接入系统 (220)3.7.4 主机与存储系统 (235)3.7.5 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处理加工 (237)3.7.6 数据整合预入库阶段 (241)第4章清单预算 (245)第5章施工组织设计 (246)5.1 工程概况 (246)5.2 劳动力计划、主要设备材料、构件的用量计划 (253)5.3 施工进度计划及各阶段进度的保证措施 (256)5.4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和临时设施、临时道路布置 (264)5.5 专项工程施工方案、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和难点及技术措施 (279)5.6 安全、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 (358)5.7 项目管理班子配备 (374)5.8 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384)5.9 施工配合及施工界面的划分 (409)第6章售后服务计划 (421)第1章项目综述1.1项目背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犯罪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犯罪类型和手段也日趋多样化、隐蔽化、集团化。
如何在新时代深化互联网检察工作,这是一个关系检察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命题。
根据最高检《“十三五”期间全国检察机关科技强检的规划纲要》,XX省检察院要求“各分市院建设本地区的资源管理平台,实现视频会议、案件讨论、远程提讯、远程出庭支持等视频应用系统的整合,为检察工作提供可视化的辅助决策信息”。
XX省检察院首批将郑州市检察院列为远程视频应用的试点单位,而XX区检察院作为国家级“科技强检示范院”,是这项工作中省内起步最早、最先将三方远程庭审投入实战的单位。
通过远程音视频传输等技术,公诉人、法官、被告人分处检察院、法院、看守所三地。
按照新刑事诉讼法第121条规定,“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可以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对于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或者其他重大犯罪案件,应当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录音或者录像应当全程进行,保持完整性”。
该法条的出台和实施,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证据制度、有效地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将发挥重大作用,同时也给检察机关侦查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
本项目所涉及建设内容主要涵盖看守所远程提讯室、检察院远程提讯室、法院法庭远程出庭室、看守所远程出庭室、检察院远程出庭室、检察院指挥中心等建设所需设备。
(注:三远一网为远程提讯、远程出庭、远程送达系统和检察工作网。
)当前,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检察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
加快智能语音和“三远一网”建设,是提高办案效率、提升检察工作现代化水平、深度融入全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
确保项目建设的先进性、前瞻性、迭代性。
结合当前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对于互联网检察新坐标的路径选择,笔者认为应当定位于依托互联网云技术,以检察数据为核心,实现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控申等各类案件的网上办理,打造功能完备的互联网检察工作云平台,不断深化“打击、研判、治理、宣传”的办案模式。
通过电子数据实验室,打造具备大数据综合分析,电子数据采集鉴定等功能的互联网检察“最强大脑”。
深化政法一体化办案系统的运用,探索互联网刑事犯罪案件网上单轨制办理模式,实现案件无纸化全程网上办理。
加大“三远一网”的应用力度,探索符合保密要求的互联网远程询问、讯问和远程勘察取证。
XX省检察机关讯问犯罪嫌疑人同步录音录像系统建设项目是XX 省省检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高检院要求,深入推进“新诉讼法实施”进程,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和能力而实施的一项重大信息化工程,为了规范检察机关侦查案件的讯问、询问行为,预防刑讯逼供、诱供骗供等非法取证行为的发生,同时也为了防止被告人、证人在庭审中翻供翻证,方便法庭能够准确判断被告人、证人是否翻供翻证、侦查人员是否非法取证,必须严格落实新刑事诉讼法规定,其主要内容是在全省检察机关、看守所以及监狱内部建设同步录音录像系统,对检察机关讯问犯罪嫌疑人的全过程进行录音录像。
同步录音录像有利于固定关键证据,防止犯罪嫌疑人翻供和诬告办案人员,有利于总结经验教训,通过实战案例加强对办案人员的培训等,审讯(讯问)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有力地推动侦查谋略的研究与应用,有力地推动司法机关的信息化建设和现代高科技手段在犯罪侦查工作中的应用,从而能够增强检察办案的科技水平,将案件的音视频、电子笔录、证物等资料统一管理,为案件侦办提供第一手现场资料。
而且还可以切实防范执法过程中办案人员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进一步推动检察执法办案规范化建设。
本项目所涉及内容包含看守所远程提讯室等外连场所。
随着近年来安防行业的发展,和科技强警、科技强检口号的提出,以及2018年“三远一网”建设项目的落实,看守所的安防管理系统也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提高该看守所的科学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实现看守所与驻检业务管理信息化,实现看守所范围的监管业务信息的高度共享和综合利用,在看守所甚至全省范围内实现各看守所监控系统与驻检管理信息系统的联网,使监管技术和检察院监管信息管理技术集成联动使用。
本项目拟在XX省看守所建设驻所检察室,实现陕西省看守所驻所检察室全覆盖。
项目建成后,可实现与XX省检察院驻检系统的联网;最终实现看守所驻检室对看守所重点监控点位的视频监控、存储的目的,从而从技术上切实实现“远程提审”的高效率审讯作业。
1.2项目建设目标依照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系统建设规范(意见征求稿)》有关要求和技术标准并结合本省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结合目前司法系统在审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如:指挥中心应用、三级专线网应用、审讯室综合管理、大容量音视频资料存储、浏览管理、权限控制、与办案、高清审讯及审录分离等问题,深圳市XXXX科技有限公司展开深入调研,凭借不断创新的理念以及丰富的司法系统业务整合经验,推出了“数字化高清审讯系统”,通过加强计算机技术、图像数字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司法系统对高清审讯室的标准化建设,利用现有的网络对审讯的讯问和询问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贯彻“意见征求稿”的指导思想,提高侦查办案、协查办案的效率,加强办案、取证过程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落实新诉讼法实施。
1.3设计思想XXXX数字化高清审讯系统从整体上来说,具备“四化”的特点:1、数字化:高清审讯过程音视频数字存储、传输;2、网络化:系统运行在任何TCP/IP网络上,本地、远程均可指挥;3、集成化:系统从前端高清审讯室音视频设备到后端控制中心设备、从软件到硬件一家提供,无缝集成案卷管理MIS系统;4、行业化:系统经过深入调研公检法行业需求,符合实际办案过程和办案程序。
XXXX数字化高清审讯整合高清审讯监控系统和案卷管理系统以及在线指挥系统,完全满足高清审讯系统的多样化需求,达到远程指挥的目的。
系统能方便的扩容,实现整个检察机关监控系统的统一接入,便于统一协调指挥。
1.4设计原则[2006]高检技发19号《人民检察院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系统建设规范(试行)》[2012]《人民检察院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系统建设规范(征求意见稿)》GA/T882-2010《数字化审讯(讯问)记录系统技术要求》GB/T 20271-200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GB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95-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A/T367-2001《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B4798.4-1990《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无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GB 2423.10-1989《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GB 8254-1988《信息技术设备无线电干扰极度限值和测量方法》GB/T 13926.n-92《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的电磁兼容性》GB/T 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ITU H.264《视频编解码标准》GA/T75-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1.5设计依据任何一个设计方案的最根本前提是用户的需求,而先进、成熟的技术,可靠、灵活的应用,技术发展的趋势和良好的性能/价格比是设计方案的最基本依据。
应该在不失先进性、成熟性、可靠性、可扩展性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照顾长远利益,最大限度地保护用户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