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1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及其优化研究 (1)

111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及其优化研究 (1)

题目: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及其优化研究学生姓名:准考证号:指导教师:2014 年 4 月日摘要中小企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是促进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成为中国进入21世纪以来资本市场争论的焦点之一。

然而我国目前对小企业融资的研究更注重于融资方式、融资政策的研究,对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缺少系统的研究。

本文对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主要方面:首先,从人们关注的融资问题的基本内涵以及其融资问题的社会地位和形成问题的现状理论框架开始,全面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研究的必要性;提出了本文进行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研究的理论意义。

其次,对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理论基础进行简要阐述。

不对称信息的引入改变了M-M定理的“结构不相关”结论,形成了信息不对称理论,其中影响较大的是融资顺序理论,被修正后的融资顺序理论,常常被一些经济学家作为研究中小企业融资结构问题的理论框架。

另外,金融成长周期理论能够从长期和动态的角度较好地解释了一些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变化规律。

再次,全面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相对于大企业所表现的不同特征及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影响因素;并着重从金融成长周期角度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表现出的阶段性融资结构特征进行系统分析,试图从中了解中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融资结构的变化规律及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将以上的理论分析与我国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分析归纳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现状、不合理性及原因。

最后,针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提出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和提高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一些粗浅的建议。

融资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金的来源及构成,其实质是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的比例。

企业的融资结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企业的规模、公司治理状况、资金需求量的大小及外部融资环境等等。

合理的融资结构能有效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但融资难已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本文通过探究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分析其融资结构特征,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新问题提供依据。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结构;成长周期理论目录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2)2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发展现状 (2)2.1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提出 (2)2.2融资结构的国际比较 (3)3 中小企业融资与非正规金融 (5)3.1 非正规金融的概念 (5)3.2 非正规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作用 (5)3.3 非正规金融的消极影响 (7)4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8)4.1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外在原因 (8)4.2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内在原因 (8)5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建议 (9)5.1 确定合理的融资规模,权衡融资成本和融资收益 (9)5.2 谨慎运用债务融资 (10)5.3 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大力发展风险投资 (10)结论与展望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15)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 研究背景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市场化的今天,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作为社会经济中最活跃的因素,在其国民经济发展中都具有不可忽视、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加快中小企业发展是必然的战略选择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支重要支撑力量,在确保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缓解就业压力、拉动民间投资、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市场竞争、推进技术创新、促进市场繁荣、方便群众生活、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据有关资料显示,2005年底,全国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小企业总数为320多万户,占全部企业总数的99.6%,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7%,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额的59.1%,上缴税收占48.6%,解决75%的城镇就业人员。

即使是以发展大型企业著称的美国,其中小企业的数量已经达到了400多万户,占企业总数的98%以上,从业人数占总数的69%;在我国台湾地区,中小企业数已达到了102万户,占企业总数的99%,成为台湾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

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对一个国家和地区来讲,具有经济发展推进器和社会政治稳定器的作用。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只有中小企业的广泛发展,才有可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充分发展。

但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仍是一个弱势群体,其生存和发展还存在不少的困难。

根据亚太经合组织(简称APEC)的归纳,全世界的中小企业发展一般存在着五大困难,即:市场准入难、资金融通难、人才引进难、信息共享难和科技应用难。

因此,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迫切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并把大力推进中小企业发展作为各国政府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我国是近几年才真正开始重视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问题的。

党的十五大以后,国家于1998年在原国家经贸委设立了中小企业司,专司促进中小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职能。

之后,国务院又成立了“全国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国中小企业和非国有经济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领导和政策协调,组织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并监督检查实施情况。

中小企业融资一直是实业界关注的焦点与学术界研究的重点、难点。

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已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据统计,2001年,中小企业数量占全国规模以上的企业数的比例达99.14%,在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新增产值、社会销售总额、实现利税和出口总额分别占比50.50%、76.60%、7.10%、43.20%和60%。

而截至2002年底,我国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84024.50亿元,乡镇企业与民营企业的贷款余额为7871.10亿元,仅占4.28%。

1.2 研究意义在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问题,银行的嫌贫爱富、资本市场融资的高成本是主要因素。

中小企业顺利融资是其做大做强的根本保证,而合理的融资结构是企业在融资活动中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其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利于中小企业规避财务风险,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因此有必要研究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优化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使其在发展过程中得到足够的支持,促进中小企业的快速健康的发展2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的发展现状2.1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提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小企业在经济增长、就业增加以及出口促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据国家发改委2003年统计的数据,我国在工商行政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超过360万家,个体工商户2,790万家。

中小企业提供的出口额占全国的62.3%,上缴税收占46.2%,并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机会。

中小企业在这一年度创造了55.6%的国民生产总值。

中小企业的重要性日益凸现,人们对中小企业也日益关心。

而一个普遍的共识就是,中小企业在资金上的供给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尤其是私营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特别是紧缩性货币政策以来,据统计,近2万家中小企业因为难以融到资金面临破产停工;几十万家中小企业为融资难这个问题而奔波。

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表现为中小企业从正规金融机构取得贷款较难,这一方面与我国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金融政策有关。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缺乏抵押品以及财务的不透明性,从而在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贷款时处于劣势。

另外,银行对中小企业实行信贷配给政策,从而使得中小企业始终处于资金饥渴状态。

中小企业在从正规金融机构取得贷款较难的情况下,在很多时候,不得不求助于非正规金融,以解决企业资金的燃眉之急。

事实上,非正规金融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一直起着拾遗补缺的作用。

在中小企业融资求助无门的情况下,往往是非正规金融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然而在实践中,我国对非正规金融一直采取的是金融压制政策。

当然,这对维护我国良好的金融秩序,维护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我们习惯于将所有的非正规金融活动都与“违法”、“违规”联系在一起,将其统统置于政府控制范围之内,加以严厉打击,这样做有悖于马克思的二分法,也不利于发挥非正规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作用。

然而欣慰的是,我国政府鉴于非正规金融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来源,正在改变以往的看法,对于中小企业的非正规融资行为,在实践中不再采取压制政策,而是相关的监管机构应在保护合法契约的基础上,对于中小企业的非正规融资活动提供有效的保护和监督,创造一种有利于中小企业多元融资的良好经济环境。

同时,要引导非正规金融的积极健康发展,为其提供法律保障,引导非正规金融向正规金融发展。

2.2融资结构的国际比较通过以上的阐述,对融资结构理论有了一定的了解,以下是一些典型国家之间的数据比较。

首先,是发达国家融资结构比较。

从相关数据统计得到,美国:内源资金占75%,外源资金占25%,其中13%来自金融市场,12%来自金融机构。

日本:内源资金占34%,外源资金占66%,其中7%来自金融市场,59%来自金融机构。

德国:内源资金占62%,外源资金占26%,其中3%来自金融市场,23%来自金融机构,其他来源占12%。

1、从美、日、德三国企业融资结构对比中可以看出,美国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为内源融资,在其外源融资中,证券融资占了相当的比重,这与美国证券市场极为发达有着相关的原因;德国企业的内源融资比重较高,这与美国企业类似,但在其外源融资结构中,德国企业外部资金来源主要为银行贷款;日本企业外源融资的比重高达66%,而在其外源融资中,主要是来自银行的贷款,其证券融资的比重只有7%,银行贷款在企业总资金来源中占到了59%的份额。

可见,从外部资金来源来看,美国企业主要依靠证券融资,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也占了不小的比重,而日本和德国的企业外部资金来源主要为银行贷款。

2、虽然各个国家的融资结构存在差异,但是以上国家融资方式选择基本上与梅尔斯和马吉洛夫提出的优序融资理论吻合,即企业的融资选择顺序是内源融资-外部债务融资-外部股权融资。

再看一下发展中国家的融资结构:1980-1987年,韩国:内部融资占19.5%,股权融资占49.6%,长期债权融资占30.9%,内部融资变化率为7.6%。

1983-1987年,泰国:内部融资占27.7%,内部融资变化率为23.1%。

1984-1988年,墨西哥:内部融资占24.4%,股权融资占66.6%,长期债权融资占9.6%,内部融资变化率为14.9%。

1980-1988年,印度:内部融资占40.5%,股权融资占19.6%,长期债权融资占39.9%,内部融资变化率为-12.6%。

1983-1987年,马来西亚:内部融资占35.6%,股权融资占46.6%,长期债权融资占17.8%,内部融资变化率为-7.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