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申请美国大学本科的社会活动准备

申请美国大学本科的社会活动准备

申请美国大学本科的社会活动的准备(苏外国际高中)—美国名校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学生?-苏外国际高中北京一个高考理科状元,SAT考了2370分,申请了美国11所名校,竟被全部拒录。

国内SAT培训班年年都能出几个满分学生,但他们中的大部分,最后都进不了美国排名前十的大学。

一个在国内高考落榜的男孩,却被美国排名第一的哈佛大学录取;而在美国,即使是那些在高中全校排名第一、SAT满分的学生,许多也照样会被哈佛刷掉。

普林斯顿大学拒绝了一半以上SAT成绩接近满分的申请者。

其他美国顶尖大学,也都有类似情况。

有媒体报道说,哈佛的SAT平均录取分数只有2250分;公立大学排名第一的伯克利,只有2050~2300分。

美国顶尖大学究竟是怎样招生的?与国内只看分数的高考比有啥不同?美国各大学,都有一套挑选未来优秀人才的系统,而我们升学指导办公室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在不断破解它。

SAT满分是2400,2400分熊二学生就一定能进哈佛、麻省吗?- 苏外国际高中2014年的美国本科录取中,很多高分“学霸”们查完录取结果后都很低落:“我的托福和SAT都接近满分了,为什么美国前20的大学一个录取通知都没有?”2014年申请者整体的托福、SAT分数偏高,如在上海某中学,一个班上SAT2300的不下10个,而被美国前20名校拒绝录取的中国高分学生的案例更是不胜枚举。

被人称为“哈佛良心”的哈佛大学录取部(相当于国内高校的招生办)主任威廉•菲茨西蒙斯,在哈佛做录取工作已经超过40年,他亲手招进的学生,超过7.3万名。

威廉问道:“谁可以告诉我,2300的学生,一定会比2250的学生,在未来成功率更高?”在美国,有人做过一项调查,用学生的SAT成绩,只能预估出他大学第一学期的成绩,第二学期的就估不出来,完全没有因果了。

美国的“高考”,都没办法测出一个学生,进大学6个月后是什么样的,你怎么指望这个“高考”,可以预测人10年、20年后的样子。

”那是不是说,美国大学录取不看重成绩?美国的大学录取,不只看分数,不绝对以成绩论。

美国招生官大致看三大块:一是学习成绩;二是学生自己写的申请信;三是课外活动。

成绩不仅有SAT,还要看高中4年的平均成绩等。

学习成绩必须达到基本要求,但是,当成绩过了录取门槛后,分数只能起30%的作用。

要想进入美国一流大学,光是成绩好不行,分数达标的学生太多了。

这些大学,到底在找什么样的人?答案很简单:让人印象深刻、多才多艺和拥有特殊课外活动的学生。

你的梦是什么?你的故事是什么?这些非常重要,占其余的70%。

威廉描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小插曲:有一回,他去华盛顿,为那里的高中生和家长做有关大学申请的演讲。

讲毕,一位妈妈把自己的儿子推到威廉面前。

她兴奋地说着自己的孩子,多么积极进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多么具有一个真正学者的范儿时,威廉只是听着,没有吱声。

等她唠叨完了,威廉,这位身材魁梧、曾跑过30多次马拉松的男人,才低下身子,看着面前沉默的小男孩,轻声地问:“你平时喜欢玩什么?”乔治华盛顿大学招生办公室里面的对话摘录在录取委员会的会议上,审核材料的招生官会对每个学生的材料给予一段简短的评论,而这样一段话,对你录取的结果至关重要,他的意见将直接影响到其他录取委员会的成员对你材料的态度。

以下,摘录了一些乔治华盛顿大学录取委员会讨论过程中的一些对话。

希望这些对话,更够更好的帮助大家了解,大学究竟看重学生的哪些方面。

1.这个学生看起来很招人喜欢,而且非常希望来我们学校。

但是,他跟其他很多申请者太相似了。

高中的课程看起来也不是很难,特别是高三,都是比较简单的课程……我建议waitlist。

2.我喜欢这个学生的坚持。

从他的申请来看,他还是比较外向的。

这和他的推荐人对他的评价有点不一致。

他参加的活动不多,但都是集中在自己的兴趣上。

“为什么选择我们学校?”这篇文章也突出了他的坚持和雄心,这个和推荐信的评价一致。

我倒是挺希望学校见到他的,但不确定他是不是足够的与众不同。

我建议Waitlist。

3.我喜欢这个学生,因为他看起来对自己很自信。

他有自己感兴趣和热情的地方。

成绩还可以,不能算最好。

但让我迟疑了一下的是他的高中课程难度。

我希望他能够在高中多选择一些有难度的课程。

但总的来说,他是名列前茅的学生,而且从他的文章和校园拜访来看,他有很明确来我们学校的意愿。

我建议录取。

4.这个学生成绩不是很高,校外活动几乎没有参与,而且对我们学校毫无了解。

我不认为她会合适我们学校。

我建议拒绝。

5.这个学生是一个好学生。

她一直在尝试挑战自己。

唯一的问题就是数学上的一次F……但是总之我认为她在这里可以学的很好。

所以我建议录取。

我看不到他们的灵魂,听不到他们内心的声音跟中国普通学生谈话,美国招生官最头痛的是,他们没有自己的想法。

“差不多”、“马马虎虎”、“还行吧”,这些孩子回答问题时,大多三言两语,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句,交谈起来特别费劲。

问他们为啥想去美国读书,回答基本上就是:那边教育先进,科技发达,学成后报效祖国;想以后去华尔街当证券分析师;要不就是父母让去的,看别人都去等等。

总之,千篇一律,大同小异,说得很表面化。

这才是哈佛要的人才一个从银川来的男孩的故事。

这个男孩姓杨,已经高中毕业快一年了,没有上大学。

他的父亲是个工程师,家庭收入中等。

小杨的父母觉得,孩子只要能进美国排名前三十的大学,就很满意了。

小杨长相普通,但给人的印象很阳光,善于表达,聊他的经历,让人感觉很有趣、很兴奋。

他是从农村出来的,7岁之前,都生活在一处沙漠里。

在他的童年记忆里,天空常常是黄色的。

跟绝大多数天天备考的高中生不同,小杨花了很多精力,忙乎一件喜欢的事:做NGO(非政府组织)。

他说自己从小在农村长大,知道那些农村孩子需要什么,也懂他们的心理。

像西部农村的学生,不仅缺乏物质资源,更缺少精神资源。

他们需要资助,我要帮他们,哪怕是很小的帮助。

他曾与同伴募集到5万本图书、15台电脑,分别送给18所农村小学。

他还跑到大学征招短期支教的老师,去偏僻地区的小学教英语、电脑、音乐等。

多的时候,他甚至召集到一百来个志愿者。

他很看不惯地方上一些公益组织的腐败做法。

他们把公益当成生意做,挂羊头、卖狗肉,以慈善的名义捞钱,践踏人们的爱心。

他让可贵的地方在哪儿?可贵的是,他看不惯一些公益组织的行为,但他并不只是发发牢骚,而是自己想着去做,去改变,亲手创办一家NGO。

在中国,谁想注册一家NGO,可不是件容易事,何况还是个高中生。

NGO,明明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可为什么必须挂靠在某个政府部门底下,才给注册。

这是小杨最感纠结、难办的事。

小杨开始特别不顺,跑了很多地方,找了许多人,都没办成。

最后,是当地一家媒体出面,帮他挂靠在一个县级单位下边,才算注册上。

小杨办的NGO,很有创意,是一家网站,一家整合了当地公益资源的网站。

比如,现在有20名可以支教的志愿者,把他们的资料发布到网上,哪家NGO 需要,直接联系就可以了,不用到处现找人;再比如物资,像电脑、书刊、过冬衣物等等,都发布到网上,大家支配。

这个网站,实际上就是NGO资源共享的平台。

小杨告诉马振翼,网站已小有规模,有200多家NGO成为他们的会员。

眼下,他们正在做远程教学,想让僻远地区的学生,通过网络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小杨还有另一段经历。

高中毕业后,小杨一个人去了西藏,在牧区与藏民生活了半年。

“人生就好像旅行,重要的不是你都去了哪里,而是在旅行的过程中,你都遇见了什么人,他们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快乐。

”小杨这么认为。

面试官问小杨:“你就没有很难过的时候?”小杨回答:“没有,我喜欢笑。

”“你是怎么评价自己的?”“首先,我是一个热情的人。

我喜欢新的东西,喜欢挑战、喜欢自由。

还有,如果是我认准的事,我会很执著,一定会去做。

”“在你的成长中,有谁给过你好的帮助或建议?”“我爸爸。

他一直告诉我,要学会宽恕和帮助别人。

”“去美国上大学,最想读什么专业?”面试官问道。

他回答说:中国经济改革30年了,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受益最大。

而西部,几亿人像是被忽略了。

他的故乡,现在依旧落后、贫穷。

“我常常有种无力和受困的感觉。

如果能去美国上学,最想读的是经济学。

我希望能学到好的知识和理论,将来回到家乡,改变那里。

”这番问答让面试官很满意。

谈话结束时,面试官笑着对他说:“假如你被录取的话,你将是哈佛有史以来,录取分数最低的华人学生。

”可是,小杨的考试成绩不理想,SAT(相当于国内的高考)分数满分是2400分,他只考了2000多点儿,申请哈佛能行吗?那可是世界级的竞争啊。

据说2011年,哈佛的入学申请人数,升至史上之最。

最终,哈佛的经济系录取了他,并给了全额奖学金。

苏外国际高中你的梦是什么?你的故事是什么?这些非常重要苏外国际高中美国一流大学,有什么录取标准?这还真没有一个定律。

如果硬要套的话,可以这样说:他们要的是将来可以影响世界的人,是具有这种潜力的人。

影响世界,先看你是否影响了周围的环境,你都做过什么。

在美国,高中4年什么都不做,天天关起门啃书本,肯定不行,一定进不了哈佛的。

试想,一个说自己有领袖才能的人,却从来没做过领导;一个说自己勇敢的孩子,却从来没冒过险;一个说自己很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却从未尝试自己想干的事,那人家怎么能信你呢?这个姓杨的小伙子就很棒。

看不惯环境,他就自己去做一个NGO。

虽然很困难,但他始终不放弃,克服重重阻力,最后注册成功,募集到善款,这说明他有克难制胜的勇气和能力。

旅途中,他能拔刀相助一个素昧平生的人,就很勇敢、很有担当嘛!还有在牧区生活时,他去小学无偿地教书,帮助当地的穷人,这种服务社会的精神,正是一个优秀的人所必备的品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