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自由在中国
――《媒体与民主》读书笔记“一个是没有新闻的政府,一个是没有政府的新闻,如果让我来选择的话,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托马斯〃杰斐逊的话语至今仍掷地有声。
新闻自由就是民主?或者新闻的某些自由被限制了,民主就不复存在了?
约翰〃基恩在书中作者反思了媒体与民主的关系,激进地解释了媒体对民主的重要性,详尽地阐述了公众服务沟通模式这一新概念,这种模式会暴露看不见的权利,把危险公诸于众,为真正全体国民的生活、爱好和发表意见提供便利。
而对新闻自由这部分,约翰叙述的更为详尽。
在新闻自由这一章,约翰首先是用一个引人入胜的场景引出新闻自由这个概念。
之后,约翰又用时间顺序上说明新闻自由的起源。
如在英国光荣革命时期的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和威廉〃沃尔温的《富有同情心的撒玛利亚人》,导致了英国许可证制度的崩溃。
在十八世纪二十年代,民主斗士是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报道会议合法化;在整个十八世纪,西方政府在新闻自由方面的权力越来越少。
接着,约翰又列举了对新闻自由辩护的四种观点,也是新闻自由的哲学依据。
第一是神学,第二是自然权利说,第三是功利主义观点,第四是追求真理。
这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新闻自由的必要性。
专制主义一节中,约翰主要讲述了新闻自由和专制主义之间的关系。
“如同在漆黑夜空中划过的卫星一样,新闻自由和舆论给现代社会带来了光明”。
在对名著的反思这一节中,约翰写出了几点新闻自由尚未完全实现的原因。
第一是新闻自由的倡导者未能向自我审查做出让步。
这是外部原因,因为当时“现代早期的出版仍受政府审查的困扰”1。
然后,在内部原因上,倡导自由主义者错误认识了个人与沟通媒体的循环关系。
在更深层的原因上,偏见存在于早期关于自由与新闻关系。
另外,那些主张新闻自由的人通常不知道如何让“媒体代表”向他们的观众和听众负责。
2最后,“新闻自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模糊不清的。
这个给受众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联想前日的微博禁止评论、千家网站被封的现象,似乎中国的新闻自由尚未实现,而民主也岌岌可危。
但是,能否真正实现新闻自由?有了新闻自由,民主就能实现吗?或是说,有了新闻自由,有了所谓民主,国家就会更上一层楼?
西方社会一向崇尚新闻自由,反对几乎任何干扰新闻自由的阻力。
从本质上说,大众传媒是民主性的传播手段,不过他本身并不能带来民主,他只是具有潜在的民主功能。
假如一个国家的新闻大多数掌握在平民的手中,那么,实现新闻
1《媒体与民主》,约翰.基恩,第三十四页
2《媒体与民主》,约翰.基恩,第四十页
自由是有希望的因为平民可以把政府拖到舆论的审判台前,“在公众或共同利益的名义之下,新闻责备限制、僭越舆论的独裁者和渎职者,使这些滥用权力者曝光在光天化日之下,立法者和执法者都屈服于沸沸扬扬的舆论。
如同在漆黑夜空中划过的彗星一样,新闻自由和舆论给现代社会带来了光明”3。
;然而无论是新闻的采编、出版还是发行,都需要极多的财力,这显然不是大多数平民力所能及的。
新闻往往掌握在它背后的财阀手中,他们通过赞助新闻的出版与发行,维护自身及所代表的阶层的利益。
“报纸是私人企业,它不欠公众任何债务,公众也没有赋予它特权,它完全是业主的私产”。
4因此,实现新闻自由,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任务。
拥有力量来资助新闻出版的,在西方来说,是资产阶级,换句话来说,是统治阶级。
新闻自由,是资产阶级的新闻自由,而非无产阶级的新闻自由,那么,新闻自由带来的民主,就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而非无产阶级的民主。
就拿贝卢斯科尼来说,全国百分之七十多的媒体都控制在他的手中,这说明他背后有强大的财团支持;这些媒体只会忠于被赞助的财团,维护他们固有的利益,而不会为了所谓的民主和自由损害那些财团;贝卢斯科尼上台之后,所执行的政策自然是维护那些大资本家的利益,民主也只是表面现象。
至于有些报纸对执政党的攻击,也只是资产阶级一派对另一派的压制和否定,而不是所谓“民主”。
就拿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来说,相互攻讦,互相指摘,最终实现双方的妥协。
而这个妥协,就是资产
3《媒体与民主》,约翰.基恩,第二十一页
4《华尔街日报》1925,威廉.彼得.汉密尔顿
阶级内部的民主。
实现新闻自由在中国是有困难的。
单从新闻自由本身来说,就有极大的局限性。
首先,新闻自由这个概念在某些媒体人看来还是模糊不清的。
有些人把自由造谣也看成新闻自由,这是十分错误的。
然后,新闻自由容易导致对公民权利和自尊的侵犯。
英国《世界新闻报》的恶性窃听事件,就是对个人和国家隐私的侵犯。
这样的自由,不要也罢。
从中国的角度看,新闻自由不符合中国特殊的国情。
自古以来,思想统一的社会才是稳定的社会,思想的霍乱往往导致国家的衰败乃至分裂。
唐朝崇尚儒道法三教并行,使儒家的礼教思想受到极大的冲击,忠孝仁义节五德也丧失殆尽,所以在盛唐爆发了转折性的“安史之乱”,以及唐后期的藩镇割据,导致民不聊生、国家衰亡。
所以,新闻自由不利于维稳。
中国已经在维稳上花费了巨额资金,如果任新闻自由发展,维稳成本将会更大。
中国人数众多,成分复杂,民族多样,地域分化严重。
在如此的情况下,贸然实现新闻自由,是不现实的。
首先,民族问题是新闻的大忌。
在新闻之中,如果有一些用心险恶的分子蓄意挑拨民族友好关系,虽然不至于造成分裂,但民族之间关系就会冰封。
中国的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就是地域问题。
这些地域问题甚至比民族问题来的严重。
比如说,一小撮人说安徽人怎么样怎么样,就会引起很多安徽人的愤怒。
中国人口众多带来的一个负面效应就是教育程度低。
教育程度低
使公民对是非的判断不是太明确,很容易受到煽动。
前些年发生的藏独事件,跟风的大多数是受教育程度比较低的群众。
更何况,自从新文化运动、文革以来,中国尚未形成核心价值观。
中国共产党一向提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我们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5
尽管共产党提出并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但对中国公民的影响却不是太大。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仅百年,不足以深入到农村各个角落;另一方面,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比较晚,影响更小。
所以,新闻自由在核心价值观尚未形成的中国,是不可取的。
新闻自由在一定程度上会危害公共秩序和公众利益。
维稳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新闻自由对一些事实的刻意隐瞒。
新闻背后的公司、厂家威胁这新闻的自由。
比如,某个奶粉公司长期赞助某著名报纸,那么关于这个奶粉公司的一切负面消息都不会被报道,食品问题也不会浮出水面,从而对公众利益产生巨大影响。
话说回来,中国这种对报业管制的行为,是否有好处呢?回答是肯定的。
维护稳定是应当的,这是首要大事。
不能让某些破坏分子挑
5百科名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拨离间,分裂民族、地域间关系。
另一方面,就是对公民思想的灌输。
关于这一点存在颇多争议,先搁臵不谈。
有人说中共的新闻是对全国人民洗脑。
这要看用什么思想洗脑。
“如果用正派的思想洗脑,远比新闻自由强。
因为人是计算机,通过用正派有思想进行洗脑,利用现在的电视广播报纸等现代技术强行灌输正确思想,对整个社会有极大的好处。
”6
宣传社会公德是一种灌输,但这个有错吗?宣传民族友好政策是一种灌输?这个有错吗?宣传科学是一种灌输,这个有错吗?这种灌输,或者说洗脑,形成的是一个知书达理、维护正义、坚持科学的公民。
如果没有这种灌输呢?可能会道德沦丧、民族分裂、崇尚迷信,甚至导致国家危亡。
没有自由发表新闻的自由当然是错误的,但是不能不对自由进行限制。
完全的新闻自由是子虚乌有的,新闻自由也不会根本上实现民主。
6陈必红《谈谈新闻自由的危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