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救护理学-心搏骤停参考PPT

急救护理学-心搏骤停参考PPT

21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
诊断: 意识突然丧失伴有大动脉搏动消
失。 大动脉搏动:通过检查颈动脉、
股动脉或肱动脉,时间不超过10秒。
22
各脏器对无氧缺血的耐受能力
大脑-----4~6分钟 小脑-----10 ~ 15分钟 延髓-----20 ~ 25分钟 心肌和肾小管细胞----30分钟 肝细胞-----1 ~ 2小时 肺组织-----大于2小时
目的:在于保护脑和心、肺等重要脏器 不致达到不可逆的损伤程度,并尽快 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功能。
25
心肺脑复苏历史回顾
古老复苏法: 体温是维持人体生命的重要因素:加温法 死亡相当于睡眠状态:唤醒法 溺水是由于吸入水太多:震荡法和倒灌法 (18世纪) 荷兰18世纪抢救方法(1774)
加温、 清除吞入或吸入的水、刺激法
15
心肌梗死、心肌炎、缺氧、
过敏因子
酸中毒、麻醉药、电解质紊乱
心肌炎
心脏阻滞
电休克
心脏功能降低
麻醉药
酸中毒
冠脉硬化
缺氧
心律紊乱 心脏骤停 冠脉灌注不足 冠脉栓塞
高碳酸血症
冠脉痉挛
心肌缺血
休克
心瓣膜病
心输出量降低
低温
迷走神经兴奋
交感神经兴奋
失血、心包填塞、心瓣膜病
心搏骤停图1 心脏骤停环及发生Fra bibliotek因16
2010年心脏 骤停与心肺
脑复苏
1
教学目标
1.掌握心脏骤停和猝死的定义 2.掌握心脏骤停的类型及临床表现 3.掌握基础生命支持的抢救流程 4.熟悉进一步生命支持及延续生命支持 5.熟悉心脏骤停的原因 6.了解人工呼吸的注意事项 7.了解心前区捶击及胸外心脏按压的注意 事项
2
案例分析
患者,男性,70岁,晨起在公园习惯 性活动时,突感心前区剧烈疼痛,大汗, 精神极度紧张。如果你在现场,将如何应 对?如果在救治的过程中,患者突然意识 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此时,应采取最 恰当的急救措施是什么?高质量心肺复苏 包括哪些要点?自主循环恢复后的救治措 施是什么?
病、 二尖瓣脱垂 心脏肿瘤:心房黏液瘤等 其他:高血压心脏病、肺动脉栓塞、
心脏传导系统疾病等
12
一、心脏骤停的原因
2.非心血管疾病 呼吸停止:气管异物、溺水等 严重的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等 药物中毒和过敏:洋地黄、抗心律失常药
、钙离子拮抗剂。青霉素或某些血清制 剂发生严重的过敏。 意外事件:严重创伤、电击伤等。
10
一、心脏骤停的原因
1.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 (占80%):急性心肌缺血、心 肌梗死、心脏破裂、心功能不全、冠 状动脉栓塞等。 非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病:冠状动脉口 狭窄、风湿性冠状动脉炎、冠状动脉 畸形等。
11
一、心脏骤停的原因
心肌疾病:病毒性心肌炎等 主动脉疾病:夹层动脉瘤等 心内膜疾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心瓣膜
13
一、心脏骤停的原因
3.手术及其他诊疗操作中的心脏骤停 心包和胸腔穿刺。 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 嗜铬细胞瘤摘除术中和心脏手术中。
14
一、心脏骤停的原因
4.迷走神经受刺激致反射性心脏骤停 气管造口,气管插管,咽喉、气管、支气
管吸引—咽心反射。 压迫双侧眼球、双侧颈动脉窦—窦弓反射
。 胸、腹部手术,牵拉肺门或肠系膜。 其他:如胆心反射、妇科检查等。
7
基本概念
心脏骤停
未预料的停搏
刚刚的停搏
8
死亡
•临床死亡 –标志——呼吸心搏停止 –特点——可逆
•生物学死亡 –标志——脑死亡 –特点——不可逆
•临床死亡向生物学死亡发展
9
一、心脏骤停的原因
心脏骤停的原因分为: (一)心源性因素:
心脏性猝死80%由冠心病及并发症引 起,约75%有急性心梗病史。 (二)非心源性因素 1. 气管异物、溺水、电解质失调 2.手术及其他诊疗操作中
病患者或非心脏病患者,在未能估计到
的时间内,心搏突然停止,即应视为心
脏骤停。
6
(一)基本概念
心脏骤停: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 终止,引起全身严重缺血、缺氧。 是心脏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
猝死:指平素健康的人或病情稳定或 正在改善中的患者,突然发生意料之 外的循环呼吸停止,在发病6小时内 死亡。由心血管病变引起的猝死又称 心源性猝死。
23
无氧缺血时脑细胞损伤的进程
脑循环中断: 10秒 — 脑氧储备耗尽 20~30秒 — 脑电活动消失 4分钟 — 脑内葡萄糖耗尽,无氧代谢停止 5分钟—脑内ATP枯竭,能量代谢完全停止 4-6分钟—脑神经元发生不可逆的病理改变 6小时 — 脑组织均匀性溶解
24
心肺脑复苏
心肺脑复苏(CPCR):是研究心跳呼吸骤 停后,由于缺血缺氧所造成的机体 组织细胞和器官衰竭的发生机制及 其阻断并逆转其发展过程的方法。
18
二、心搏骤停的类型
心脏电机械分离 常是心脏处于 “极度泵衰竭”状态, 心脏已无收缩能 力。无心搏出量,即使采用心脏起搏救 治也不能获得效果。心电图表现为等电 位线,有正常或宽而畸形、振幅较低的 QRS波群,频率多在30次/分以下。
19
心脏骤停的心电图特点:
20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1.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 2.脉搏扪不到,血压测不出。 3.心音消失。 4.呼吸断续,呈叹息样,后即停止, 多发生在心搏骤停后30秒内。 5.瞳孔散大。 6.面色苍白兼有青紫。
26
心肺脑复苏历史回顾
现代CPCR:--- 产生与描述阶段 –1936年-----动物模型的建立 –1956年-----电除颤 –1958年-----口对口人工呼吸 –1960年-----胸外心脏按压 –1966年-----定义了CPR(美国科学院)
二、心脏骤停的类型
心室颤动 在临床一般死亡中占 30%,在猝死中占 90%。
此时心肌发生不协调、快速而紊乱的连续颤动。心电图上 QRS波群与T波均不能辨别,代之以连续的不定形心室颤动波。
17
二、心搏骤停的类型
心脏停搏(伴或不伴心房静止)心 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心电图上表现 为一条直线。常见窦性、房性、结性冲 动不能达到心室,且心室内起搏点不能 发出冲动。
3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心脏骤停 心肺脑复苏
4
心脏骤停
•基本概念 •原因 •类型 •临床表现与诊断
5
(一)基本概念
心脏骤停的定义:
WHO规定:发病或受伤后24小时内心脏停
搏,即为心跳骤停。
美国AHA为冠心病患者心跳骤停的定义是
:冠心病发病后1小时内心脏停搏,即为
心脏骤停。
Cecil 内科学第十六版规定:任何心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