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2、通过合理范围内的盈余管理,可以向其他利益相关者传递企业经营稳定的信息,保证企业的原料供应和资金供给少受干扰,使经营能够更加平稳地进行。比如,在企业遇到突发性事件时,盈余管理给了管理着一个缓冲的空间,以保障自身与企业的利益,并维护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3、根据契约理论。企业是由一系列的契约组成的,而签订契约是要花费缔约成本的,而且由于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所订七月总是具有不完全性或刚性。有效契约论认为,企业管理人员通过盈余管理行为,可以灵活地面对契约的不完全性和刚性,降低契约成本,提高企业价值。如通过盈余管理使财务报告中的数字处于债务契约中限制性条款的范围之内,就可以避免企业与债权人之前重新谈判的成本。
中国证券期货,2012
东北财经大学,2010
财会通讯,2012
财会信报,2011
财会通讯,2008
经济研究导刊,2009
财会月刊,2004
Commercial Accounting,2011
浙江大学,2011
财会通讯,2007
中国总会计,2008
注:可用A4纸加附页
徐州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报 告 人:XXXXXX
学 号:XXXXXX
所在系别:经济学院
专 业:财务管理
指导教师:XXXXXX
报告时间:XXXXXXXXXXXX
徐州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制
论文选题意义:
“盈余管理”一直在学术界引起广泛的争论。对盈余管理的定义, 国内外许多学者曾从各个角度对其进行了界定。综合国内外学术界和企业管理界以及财务金融领域对盈余管理的分析和研究,盈余管理可以被界定为指在既定的社会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体系下,企业管理层利用财务会计或非财务会计手段和方法,通过现有会计准则制度的不完善漏洞或空白点以及可选择使用的会计准则,经过一定会计程序和方法的处理,对财务报告中所披露的盈余信息或相关辅助信息进行有目的地管理以实现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或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行为。
5、契约动机。契约动机的研究只要是从管理报酬和债务契约两个方面展开的。DeAngelo(1998)研究发现,在代理人被考察期间,现任经理人有运用会计判断来增加报告盈余的行为。Daniel Bergstresser、Thomas Phillppon(2003)经研究发现,当企业总裁的报酬和公司股票价值或齐全价格有密切联系时,企业通过应计项目来操纵其报告盈余的现象更为明显。
2、缩小了公司选择发出存货的计价范围
3、扩大了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
(二)新会计准则的局限性
五、对策及结论
(一)完善现行上市公司的有关规定, 完善会计制度及会计准则,缩减盈余管理施展空间。
(二)转变审计的交易模式,强化中介机构的监督职能
(三)强化政府部门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督
(四) 完善报酬契约制度
(五)健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加强企业内部监管与控制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监管研究
基于新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探析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研究综述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探讨
我国上市公积盈余管理动机与方式的实证研究
试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
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基于方式选择偏好
在实际操作中,尽管盈余管理更多的是损害大部分投资者的利益,而满足一小部分人的私欲,但我们不能否认盈余管理的积极作用。为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什么是盈余管理,什么诱使其发生,什么是其管用的手段,又能采取怎样的防范措施,从而充分发挥盈余管理的积极作用。
盈余管理的积极作用有以下几点:
1、从资本市场的角度看,盈余管理是传递内部信息的手段, 并以此影响企业的资本成本。由于信息不对称,公司管理人员总是拥有更多的有关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内部信息。当公司管理人员认为公司未经整理的盈余信息难以准确评价公司盈利能力和经营业绩,容易对投资者决策产生误导时,会主动采取盈余管理行为,调整盈余,以向投资者传递有用的价值信号。
7、合理避税动机。降低应纳税额会节约企业现金支出,节约现金支出意味着增加上市公司的营运资金,这对提高公司的盈利水平和改善财务状况很有利。为了降低应纳税额,公司管理当局会采取适当的会计政策降低当期利润,减少或推迟纳税。
注:可用A4纸加附页
论文框架结构:
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
一、盈余管理的简要介绍
本部分首先就本课题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进行描述,其次对盈余管理的内涵做一个大体的概述,最后对课题的目的进行阐述,并总起全文。
国内公司盈余管理研究文献综述——基于2006-2011年《会计研究》所发表的文章
基于关联方交易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
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探析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透析
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案例分析研究
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模式及其特征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新方式及防范措施探讨
企业内部监管与控制体系的完善是一项很艰巨的任务,这要求企业不能盲目追求一时的利益,而要眼观从长远的发展。同时,其也必须适应市场各种变换,经受企业利润和价值波动的冲击考验。除此之外,加强相关人员的道德教育也是一种良好途径。
正文(小四号、宋体、行间距固定值20磅)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序号
作者
文章题目(书目)
六、结束语
七、致谢
八、参考文献
主要观点:
现代经济飞速发展,产生了各种经济衍生物,本文将研究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也属于其范畴。我们必须承认,盈余管理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同时认知它是一把双刃剑。本文将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产生作为研究起点,并对盈余管理的产生动机进行介绍及研究,并分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常见手段。对于国家寻出台的新会计准则,本文也将针对新会计准则限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优势以及新会计准则的局限性进行论述。综合国内外研究学者的研究与实践,本文将对如何避免盈余管理成为利润操纵的手段以及如何正确和有效利用盈余管理谋求企业利润最大化提出观点和建议。
2、股票发行和上市动机。Teoh、Welch、Wong(1998)经研究检验得出,企业管理当局存在着股票初始发行和季节性发行之前报告增加企业盈余的应计项目以增加投资者对企业未来业绩的信息和提高发行价格的情况,企业以此能更好地从证券市场筹资。
3、配股动机。由于在我国资本市场中, 股东对上市公司经理层的约束机制尚未建立, 上市公司没有分红派现的压力,股权融资成本较低, 因此, 我国上市公司的配股意愿大都十分强烈,大多数公司均以配股作为上市后的最佳融资渠道。所以,这也是盈余管理一个目标之一。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及其市场反应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述评
事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规范建议
商业时代,2009
时代经贸,2010
财会通讯,2012
财会通讯,2012
中国审计报,2012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7
财会通讯,201
现代商贸工业,2010
上海交通大学,2008
财会信报,2010
福州大学,2005
6、应对监管动机。Watts Zimmerman(1999)研究认为,在债务契约中赵权人通常会制定一些保护性条款,以保障债务人的偿债能力,其中负债权益比例就是考核企业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条款对负债权益比例要求越严格,且管理层就会越有可能选择将企业的实际盈余从未来期间提前至当期确认的会计程序。迎合监管动机。政府往往借助企业的会计盈余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管,这种监管机制就激发了企业管理当局运用盈余管理来应对监管的动机。
二、盈余管理的行为产生的动机
(一)资本市场动机
(二)合理避税动机
(三)契约动机
(四)筹资动机
(五)应对监管动机
三、企业应与管理手段研究
(一)关联方交易
(二)非经常性损益
(三)会计政策选择
(四)应计项目管理
四、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
(一)新会计准则对公司盈余管理的遏制
1、减少了资产减值转回调节利润的可能性
4、盈余管理的目的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虽然盈余管理的直接结果是使得一些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的经济收益产生误解, 但其最终目的是要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包括管理人员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和董事会成员所代表的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关于盈余管理动机的研究:
1、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国内外研究显示, 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有管理报酬动机、避税动机、公司形象动机、债务契约动机、筹资动机和政治成本动机等。但在我国, 由于筹资资格关乎上市公司的根本利益, 因而出于筹资动机的盈余管理问题表现得最为明显,具体又可细分如下:
期刊名称(出版单位)、时间
1
2
3
4
5
6
7
8910111213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韩俊华
撒 燕
刘建英
张 聪
杨 英
张晓毅
何晶磊
郭 媛
马 畅
张 凌
顾振伟
曲云翚
左 平
姜 歌
徐莉莉
韦秀红
李 杰
王 丹
王晓薇
孙 萍
张 敏
许 波
郑和平
项 晨
张 昕
马秀君
公允价值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4、避免停牌、退市动机。按照我国有关规定, 如果上市公司最近三年连续亏损, 将由国务院证监会决定暂停其股票上市,并限期消除亏损, 如果在期限内未能消除, 证监会将决定终止其股票上市。由于上市资格仍是一种稀缺资源,无论从哪个角度, 对公司来说, 股票上市后又被停牌、退市都是一项巨大的损失。因此,为了保住上市资格, 上市公司尤其是已处于ST、PT 行列的上市公司具有强烈的盈余“操纵”动机与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