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麻山药栽培管理技术

麻山药栽培管理技术


3、地上茎的生长
麻山药地上茎有两种: 一种是攀援作用的茎蔓,为山药真正
的茎; 另外一种是地上茎的叶腋处生长的珠
芽(零余子),又称山药豆,是一种 变态茎、地上球状茎。
3、地上茎的生长
(1)麻山药的地上茎蔓属草质藤本,蔓生。 苗高20cm时,茎蔓节间拉长,并具有缠绕能 力,这时要设立支架。开始只是1个主枝,随 着叶片的生长,叶腋间生出腋芽,进而腋芽 形成侧枝。
麻 山药
Chinese Yam
山药,别名麻山药、山薯、大薯等, 原产于中国,麻山药科麻山药属多年生藤本 植物。以地下块茎为食,富含淀粉、蛋白质、 碳水化合物及副肾皮素、皂苷、粘液质等营 养成分,既是营养丰富的粮菜兼用作物,又 是滋补功能较强的中药材。
麻 山药
麻山药为麻山药科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以干燥 根茎入药,药材名山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内含多种药用成分,具有调节和增强免疫功能与 抗肿瘤作用。可抗衰老,能使加速机体衰老的 GSH-Px等老化的相关酶活性降低,抗衰老,延 年益寿。
②雌株雌花 雌株着生雌花,雌花无梗,两性花,基本不 结种子。一个花序中从现蕾,开花到凋落,约需30~70 d。花期集中在6—7月份。花朵在晴天傍晚以后开放,雨 天不开。
3、地上茎的生长
(3)麻山药的地下根茎是山药的药用、食用部分, 其形状的变异较多,大致可以分为长形山药、扁 形山药和圆形山药。种栽萌发后,首先生长不定 芽,伸出地面长成茎叶。根茎的肥大完全靠分生 组织细胞数量的增加和体积的不断增大来完成。 根茎越长则产量越高。
(4)麻山药的叶片 麻山药虽然是单子叶植物,但 其种子却有两片子叶。全叶呈浅绿色、深绿色或 紫绿色。麻山药茎的基部叶片多互生,以上的叶 片多对生,也有轮生的叶片。
耐寒、喜温暖,茎叶生长最适温度25~28℃;
温 块茎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5℃;
块茎膨大适温20~24℃。

耐荫,但茎叶生长和块茎膨大
期仍需要较强的光照。
耐旱、最怕涝,发芽时土壤要有足够的底墒;

块茎生长盛期不可缺水。

以沙壤土最好,喜有机肥,生长前期宜供给速效氮 肥,生长中后期增施磷、钾肥。
忌连作(山药灰暗无光泽,病虫害严重,尽量轮作,
麻 山药
一、品种类型 二、生物学特性 三、栽培季节和茬次安排 四、栽培技术 五、主要病虫害防治
(一)田薯
茎多角形而具棱翼,叶柄短,块 茎巨大。主要分布于台湾、广东、 广西、福建、江西等地。
(二)普通山药
茎圆无棱翼。包括扁块种、圆 筒种;长柱种。
(一)形态特征 (二)生育周期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四)生长发育特性
3、地上茎的生长
(2)麻山药在地上部叶腋间着生很多零余子。椭圆形, 长1.0~2.5cm,直径0.8~2.0cm,褐色或深褐色,亩产可 达200~600kg。在一般情下零余子生长在茎蔓的第20节以 后,而且开始多发生在山药主茎或侧枝顶端向下第三节位 的叶腋处。成熟后最外面一层较干裂木栓质表皮粗糙,里 面是由木栓形成层形成的周皮。外部形态上看有像马铃薯 块茎一样的芽眼和退化的鳞片叶,顶芽埋藏在周皮内,外 观不易觉察。没有明显的节。零余子中含山药素,且只在 皮中才有,具有很强的抑制生长和促进休眠效应。刚采收 的零余子,不宜当种用。
(一)形态特征

有主根和须根之分,发芽后着生于茎基部的根为 主根,块茎上的根为须根。
茎 茎蔓长达3m以上,以右旋方式生长,常带紫色。
地下肥大的营养器官为块茎,形状多种,颜色多样
叶 单叶互生,至中部以上对生。叶三角状卵形至广卵
形,叶柄长。叶腋间发生侧枝或形成气生块茎。

花单生,雌雄异花异株,总状花序穗状,腋生,花 小,白色或黄色,花期6~7月。
3、地上茎的生长
(5)麻山药的花 麻山药雌雄异株,不同类型的雌雄株比 例不同,了解花序的发育,对育种过程中解决花期不遇具 有重要意义。
①雄株雄花 麻山药的孕蕾开花期,正好是地下部块茎膨 大初期,故需要较多的营养。雄株花期较短,在我国北方 大约6—7月开花(这一时期大约30~60 d)。从第一朵 小花开放,到最后一朵小花开放,大约50 d左右。一般都 在晴天傍晚后开放。雄株花期较短,养分需求集中,对地 下茎的影响较小,产量和质量都比雌株的高。雄株的麻山 药皂甙元的含量明显高于雌株。
主产河南温县、武陟等地和山西平遥、祁县,此 外湖南、湖北、四川、河北、陕西、江苏、浙江 等地亦产。全国除西北、东北高寒地区外,其他 各省均有栽培。但以河南省温县、武陟、博爱、 沁阳市等地(古怀庆府)所产“怀山药”最为有 名,系著名“四大怀药”之一。
麻 山药
目前,麻山药的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已 取得很大进展。特别是对病虫害的防治、 高产栽培技术均卓有成效,因山药可药食 兼用,其肉质柔滑,风味独特,味道鲜美, 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欢迎。但栽培管理 中的质量控制指标,栽培技术的革新和传 统加工技术的改进,尚待于进一步研究。
2、根系的生长
麻山药出苗要求日平均地温13℃以上,并有足够的土壤湿 度。
山药种栽萌芽后,在下端长出多条粗根着生在山药芦头处, 开始横向辐射生长,而后大多集中在地下5~10cm处, 最深可达地下60~80cm。随着地下根茎的生长,在新的 根茎上会长出很多不定根(须根)。根茎上端须根长,下 端短且细。麻山药根系不发达,且多分布在土壤浅层。如 地上茎蔓匍匐在地面,其茎节处,也会长出多条不定根。
最多连作2年)
(四)生长发育特性
1、生长发育阶段:
幼苗期(从发芽、出苗到放叶,4月初—5月中旬) 盘棵期(从展叶到现蕾,5月上中旬—6月中下旬) 根茎膨大期(从现蕾到根茎基本停止生长,7月上中旬—9月上中旬 根茎膨大后期(9月上中旬—10月底,10月底为成熟期) 休眠期(地上部分枯萎至第二年发芽)
果 蒴果具3翅,扁卵圆形,栽培种极少结实。
(一)形态特征
(二)生育周期
发芽期
从萌发到出苗为发芽期,约需35d。如用块茎段为 繁殖材料,此期则需50d。
甩条发棵期
从出苗到现蕾,并开始发生气生块茎为止,需60d。
块茎膨大期
从现蕾到块茎收获为止,需60d。
休眠期
茎叶因霜冻而衰败,块茎进入休眠状态。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