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优秀课件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优秀课件
❖将TMV在一定浓度的苯酚溶液中振荡,就 能将其蛋白质外壳与RNA核心相分离。分 离后的RNA在没有蛋白质包裹的情况下, 也能感染烟草并使其患典型症状,而且 在病斑中还能分离出正常病毒粒子。
❖ 选用TMV和霍氏车前花叶病毒(HRV),分别 拆分取得各自的RNA和蛋白质,将两种RNA分 别与对方的蛋白质外壳重建形成两种杂合病毒:
活R菌
❖①加S菌DNA ❖②加S菌DNA及DNA酶以
外的酶 ❖③加S菌的DNA和DNA酶 ❖④加S菌的RNA ❖⑤加S菌的蛋白质 ❖⑥加S菌的荚膜多糖
长出S菌 只有R菌
只有S型细菌的DNA才能将S. Pneumoniae的R型转 化为S型。且DNA纯度越高,转化效率也越高。说 明S型菌株转移给R型菌株的,是遗传因子。
1928年,Griffith进行了以下几组实验: (1)动物实验
对小鼠注射活R菌或死S菌 ————小鼠存活 对小鼠注射活S菌————————小鼠死亡 对小鼠注射活R菌和热死S菌 ———小鼠死亡
抽取心血分离活的S菌
(2)细菌培养实验 热死S菌—————不生长 活R 菌—————长出R菌 热死S菌+活R 菌—————长出大量R菌和10-6S菌
遗传与变异的概念
❖ 遗传型(genotype):一个生物体所含有的基 因的总和。
❖ 表型(phenotype):一个生物体所具有的一切 外表特征和内在特性的总和。
❖ 饰变(modification):指生物体由于非遗传因 素引起的表型改变,变化发生在转录、转译水 平,特点是几乎整个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发 生同样的变化,性状变化的幅度小,不遗传, 引起饰变的因素消失后,表型即可恢复。
❖ 对微生物遗传规律的深入研究,不仅促进了现 代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工程学的发展,而且为育 种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促使育种工作 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低效到高效、从随机到定 向、从近缘杂交到远缘杂交的方向发展。
第一节
微生物遗传变异的 物质基础
第一节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 种质连续理论:1883~1889年间Weissmann提出。认为遗传
(3)S型菌的无细胞抽提液试验 活R菌+S菌无细胞抽提液————长出大量R菌和少 量S菌
以上实验说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细胞内可能存在 一种转化物质,它能通过某种方式进入R型细胞并 使R型细胞获得稳定的遗传性状。
1 9 4 4 年 O.T.Avery、C.M.MacLeod 和 M。McCarty 从 热死S型S. pneumoniae中提纯了可能作为转化因子 的各种成分,在离体条件下进行了转化试验: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
第九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 与育种
本章的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微生物基因突变、遗传育种的方法、基 因重组、菌种衰退、复壮和菌种保藏的方法;
熟悉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及未来的前景; 了 解 证 明 DNA(RNA) 是 遗 传 物 质 的 三 个 经 典
实验。
本章的内容
第一节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第二节 微生物的基因突变 第三节 微生物的基因重组 第四节 微生物与基因工程 第五节 微生物的菌种选育 第六节 微生物菌种的保藏与复壮
微生物是遗传学研究中的明星:
微生物细胞结构简单,营养体一般为单 倍体,方便建立纯系。
很多常见微生物都易于人工培养,快速、 大量生长繁殖。
对环境因素的作用敏感,易于获得各类 突变株,操作性强。
研究微生物遗传学的意义
❖ 微生物是研究现代遗传学和其它许多主要的生 物学基本理论问题中最热衷的研究对象。
物质是一种具有特定分子结构的化合物。
❖ 基因学说:二十世纪初发现了染色体并提出基因学说,使 得遗传物质基础的范围缩小到染色体上。
染色体由核酸和蛋白质两种长链高分子组成。20多种氨基酸 经过不同排列组合,可以演变出的蛋白质数目几乎可以达 到一个天文数字,而核酸的组成却简单得多,一般仅由4种 不同的核苷酸组成,它们通过排列组合只能产生较少种类 的核酸,因此当时认为决定生物遗传型的染色体和基因,
二、朊病毒的发现与思考(参见 P191 和 P195) 亚病毒的一种:具有传染性的蛋白质致 病因子,迄今为止尚为发现该蛋白内含 有核酸。
遗传与变异的概念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体的最本质的属性之一。 ❖ 遗传:亲代将自身一整套遗传因子传递给下一
代的行为和功能。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 变异:生物体的遗传物质结构和数量的改变, 在群体中以极低的几率(10-5~10-6)出现,性状 变化幅度大;新性状稳定、可遗传。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二)噬菌体感染实验
A. D. Hershey和M. Chase, 1952年
(1)含32P-DNA的一组:放射性85%在沉淀中 (2)含35S-蛋白质的一组:放射性15%在上清液中 所以,进入细胞的是噬菌体的核酸而不是蛋白质。
(三)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
❖为了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H. FraenkelConrat(1956)用含RNA的烟草花叶病毒 (TMV)进行了著名的植物病毒重建实验。
(1)RNA(TMV) 蛋白质(HRV) (2)RNA(HRV) 蛋白质(TMV)
❖ 用两种杂合病毒感染寄主:
(1)表现TMV的典型症状病分离到正常TMV粒子 (2)表现HRV的典型症状病分离到正常HRV粒子。
❖ 上述结果说明,在RNA病毒中,遗传的物质基 础也是核酸。
二、朊病毒的发现与思考
朊病毒含有微量的核酸,仍未发现? 朊病毒仅由蛋白质构成 朊病毒的遗传物质为蛋白质?
起活性成分是蛋白质。
❖ DNA是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的证明:1944年以后,利
用微生物为实验对象进行的三个著名实验(肺炎球菌的转 化试验、噬菌体感染试验、病毒的拆开与重建试验)
第一节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三个经典实验 遗传物质在细胞内的存在部位和方式 朊病毒的发现与思考
一、三个经典实验
❖ (一)经典转化实验(transformation):F.Griffith, ❖研究对象:有致病性,菌落表面光滑,有荚膜 ❖ R型菌株:无致病性,菌落表面粗糙,无荚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