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水培训课件(地测)
室报告。
二、安全撤离现场
情况紧急时要立即组织人员撤离现场到安全地点。在条件允许的
情况下应根据《作业规程》中规定的路线,迅速撤退到透水地点以上
的巷道。而不能进入透水地点附近或以下的独头巷道。在涌水巷道中
撤退时,应靠近巷道的一侧抓捞支架。电缆、铁管,尽量避开压力水
流和泄水主流,并注意水中冲来的木料、矸石等物。如果撤退时迷失
第九条 矿井应当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对井田范围内主要充水含水层的水位 水温、水质等进行长期动态观测,对矿井涌水量进行动态监测。受底板承压水威胁 水文地质类型复杂、极复杂矿井,应当采用微震、微震与电法耦合等科学有效的监 技术,建立突水监测预警系统,探测水体及导水通道,评估注浆等工程治理效果, 测导水通道受采动影响变化情况。
二、截断通道
1》留设防水煤(岩)柱。井田内遇有含水层或水体时,必须留设
防水煤(岩)柱,使生产区域与水源隔开,确保开采安全。
2》注桨堵水
3》构筑防水墙和防水闸门。
第五章 矿井发生透水时的自救互救方法
一、 钻眼是发生透水征兆
在钻眼是发现从眼中往外涌水并逐渐增加,有透水可能,要立即
停止钻眼,禁止往外钻杆,立即加固周围巷道支架,并及时向矿调度
水害事故案例分析
防范措施: 1.认真落实矿井水害防治责任制 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是矿井水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 加强对水害防治工作的领导;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对矿井水害防 治负技术责任。 2.建立健全矿井水害预测预报制度 煤矿企业应建立水害预测预报制度,对矿井生产区域的地质构造 情况、水害类型等进行预测预报,提出预防处理水害的措施。水 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每月应定期开展水害隐患排查,其它矿井 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水害隐患的排查。查出的水害隐患,要落实 责任,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水害防治工程应编制设计、施 工方案及安全措施,工程结束后及时进行验收总结。
以下预防措施,防止矿井水害发生。根据不同地质条件,采取探、
防、堵、疏、排、截、监等综合防治措施。
一、 控制水源
1》 防止井口灌水。井口位置标高位置必须高于当地历史最高
洪水位;同时,在雨季准备足够的防洪物质,确保降雨不致灌入井口
。小青煤矿历史最高洪水位标高为+68.0m,井口标高为+70.5m
。
水害事故案例分析
的还原环境,所以老窑水往往是呈酸性状态,PH值都是非常低的。 第三个特点,就是由于这种高度还原环境,老窑积水里面往往富含 有一些硫化氢的气体,而且硫化氢气体的浓度非常高。 2、事故的深层原因 1)该矿施工中存在违规违章行为,劳动组织管理混乱,施工安全措 施不落实,隐患排查治理不力。发现透水征兆,却未及时撤人。 2) 煤炭行业“国企垄断”的制度,从根本上导致了王家岭矿难的发 生。 3) 存在因赶进度、抢进尺而忽视安全生产的问题。
第四条 煤炭企业、煤矿的主要负责人(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下同)是本单位 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下同)负责防治水的技术管理工 作。
第五条 煤矿应当根据本单位的水害情况,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 ,配齐专用的探放水设备,建立专门的探放水作业队伍,储备必要的水害抢险救灾设 备和物资。
其主要表现归纳以下几个方面:
一、顶板淋水大,巷道空气湿度增大,对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劳
动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二、矿井水的水量越大,需要安装的排水设备就越多,排水所
用的费用就越高,增加了原煤的生产成本。
三、矿井水对矿井内的金属设备、钢轨和金属支架等具有腐蚀
作用,大大缩短了生产设备的使用寿命。
四、为了防止矿井水害威胁,有时需要留设防水煤柱,影响了
水文地质类型复杂、极复杂的煤矿,还应当设立专门的防治水机构、配备防治水副总 工程师。
第七条 煤炭企业、煤矿应当编制本单位防治水中长期规划(5年)和年度计划,并 组织实施。煤矿防治水应当做到“一矿一策、一面一策”,确保安全技术措施的科学 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六章:煤矿防治水细则相关规定
第八条 当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尚未查清时,应当进行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工作。在水 隐患情况未查明或者未消除之前,严禁进行采掘活动。
4.开采范围及周边存在导水构造与老空水沟通或防水安全煤(岩)柱不满足要求的回采 工作面,开采前应对上部老空水进行探放;不具备疏放水条件或水量较大、有稳定补给 源的老空水,应采用“一面一策”工作方法,编制专项开采方案设计,制定开采技术措 施、安全措施,经有关专家论证,铁煤集团主要负责人审批后方可试采。
四、地面防洪、防水措施不当,或因对防洪设施管理不善,暴
雨山洪冲毁防洪工程,使地面水涌入井下,造成灾害。
第二章 矿井水害发生的原因
五、工程质量低劣,井巷严重塌落,导致强含水层突水。 六、管理不善,井下无防水闸门或虽有闸门但未及时关闭,矿 井突水时不能发挥堵截作用。 七、矿井排水能力不足或排水设备平时维护不当,水仓不按时 清挖,突水时排水设备失效而淹井。 总之,只要摸清水灾发生原因,采取措施,加强管理,提高防 治水平,贯彻“预防为主、疏堵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严格执行“ 预测预报、有掘不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淹井事 故是可以避免的。
第七章 铁煤集团地测防治水管理办法 补充规定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细则》《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 与压煤开采规范》(以下简称《“三下”开采规范》)等要求,特制定此补充规定。
1.老空水下采煤工作面留设防水安全煤(岩)柱时,导水裂隙带高度、保护层厚度按照 《“三下”开采规范》中的公式或者根据实测、类似地质条件下经验数据计算结果的1.5 倍确定。
可大大减少。
造成矿井水害的原因归纳如下:
一、水文地质资料不清,盲目施工。对井田内充水水源
的分布情况及其相互连通的关系等水文地质情况不清楚或掌握
不准确,盲目施工。
二、井筒位置不适当,假如井筒位置选择在当地 最高洪水位以
下的河谷或洼地,一旦暴雨袭来,山洪暴发,就可能造成淹井事故
。
三、麻痹大意
2.上部有老空水的近距离煤层群开采时,应对下伏各煤层开采后导水裂隙带高度、防水 安全煤(岩)柱厚度进行计算,以确认是否需要对老空水进行探放。
3.原则上,禁止在煤层中探放水头压力大于1MPa、在岩层中探放水头压力大于1.5 MPa 的老空水。当水头压力大于规定时应采取施工泄水巷等方式,降低水头压力对老空水进 行探放。
方向,应沿着风流通过的上山巷道撤退。当老窖积水涌出、使有毒有
害气体增加时,应立即佩戴好自救器。
三、妥善避灾
当撤退路线被堵塞时,应选择离矿井安全出口最近或地势最高的
巷道暂避,甚至可以爬上巷道顶部的冒落空间持救,严禁盲目潜水逃
生等冒险行为。
第五章 矿井发生透水时的自救互救方法
上山巷道在矿井涌水时,由于巷道里面的压缩空气的作用,往往水 位低于其它地点的水位,而不会将巷道全部淹没,避灾人员在该处 有维持生命的条件,很多案例都证明了这一点。所以,矿井透水时 ,现场体的侵蚀。同时,因为老窖积水有毒,千万不要喝。人员可 撤退到附近的上山独头巷道避灾,等待矿上派人救援。
在避灾时要注意防止因老窖积水带来的有害气体。
第六章:煤矿防治水细则相关规定
第三条 煤矿防治水工作应当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 ,根据不同水文地质条件,采取探、防、堵、疏、排、截、监等综合防治措施。
煤矿必须落实防治水的主体责任,推进防治水工作由过程治理向源头预防、局部治理 向区域治理、井下治理向井上下结合治理、措施防范向工程治理、治水为主向治保结 合的转变,构建理念先进、基础扎实、勘探清楚、科技攻关、综合治理、效果评价、 应急处置的防治水工作体系。
出水害分析预测表及水害预测图; (二)水文地质类型复杂、极复杂矿井应当每月至少开展1次水害隐患排查,其他矿井应
当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 (三)在采掘过程中,对预测图、表逐月进行检查,不断补充和修正。发现水患险情,
及时发出水害通知单,并报告矿井调度室;
。 (四)采掘工作面年度和月度水害预测资料及时报送煤矿总工程师及生产安全部门
现象。 七、局部冒顶,有涌水或淋水,且浑浊、含泥沙等。 八、有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气体逸出。 一旦发现上述现象都是可能发生水害的征兆,应该及时报告,查
清原因,采取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第四章 预防矿井水害的主要措施
在矿井生产过程中,要根据矿井的具体条件和采掘工程的进展情
况,观测各种水源的变化,掌握地构造位置和水文情况,以便采取
第三章 矿井水害发生前的预兆
每一个矿井在各种水害发生前都有一定的预兆,先归纳如下: 一、巷道掘进工作面空气温度降低,感到发凉。 二、掘进工作面空气潮湿,湿度异常增大。 三、煤壁或掘进工作面,两帮岩层潮湿(俗称“发汗”)有水锈(
俗称“挂红“) 四、掘进工作面壁帮渗水,且逐渐增大。 五、有时可听见嘶嘶水流或低爆响声。 六、矿压增大,煤岩破碎,裂隙发育,出现运帮、冒顶及底鼓等
2》防止地表渗水。井田范围内的回流等地表水,应尽可能改道
;排干低洼积水,以免地表水渗水入井下。
3》疏水降压。应受水害威胁的矿井于采区进行降压,以达到安
全生产的水压。
4》超前探放水。当采掘工作面接近可能出水的地区或有出水预
兆时,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超前进行探放水
第四章 预防矿井水害的主要措施
第十条 煤炭企业、煤矿应当对井下职工进行防治水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对防治水 业人员进行新技术、新方法的再教育,提高防治水工作技能和有效处置水灾的应急 力。
第六章:煤矿防治水细则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