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的雕塑
作者:朱国荣
在西方现代艺术中,英国雕塑家摩尔可能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一位雕塑家了。
摩尔继毕加索、米罗之后,也来到了上海,虽然晚了一点,但毕竟是带着他的118件作品来了,这就是上海美术馆举办的《摩尔在中国》--亨利·摩尔大型雕塑展。
从雕塑的孔洞中露出他的脸,是摩尔最乐意让人摄下的镜头。
“一块石头上可以有一个穿透的洞而不会因此被削弱,只要这个洞的大小、形状、方向是经过充分研究的,按照拱门的原理,它就能保持强有力。
”摩尔如是说。
由于孔洞经常出现在摩尔的雕塑中,以致成了摩尔雕塑的最鲜明的“注册商标”。
摩尔的雕塑,在许多人的眼中是抽象的。
但是摩尔本人从不承认他是一位抽象雕塑家。
他认为他的雕塑毫无疑问是具象的。
他只是将表现对象通过他的感受来进行艺术提炼,把对象本质的东西用单纯的手法表现出来。
确实,在他的许多作品中可以明显的看出所表现的对象:人物、骨骼、石头、贝壳等,然而摩尔的艺术追求并不到此为止,他要表达的是富有象征意味的更为宽广的含意。
摩尔在一次放大他的一个《斜卧像》的稿子时,感到形体与风景存在着某种联系,如女人的膝盖和乳房犹如山峰,而一旦这两个形体分开,人物的概念消失了,它就更变成了大自然的景色,甚至是完全意想不到的景象。
摩尔的雕塑,可以说是从具象出发,而一旦当他完成了的时候,他的作品不再是简单地再现所表现的对象,而会给人一种全新的感受和丰富的联想。
英国美术史论家阿兰曾对摩尔的一件作品《家庭》评论说:“他表现的是一对夫妇并肩而坐,孩子抱在他们中间的情景。
但是雕塑一点不像真的人。
摩尔不想再现真实的男女的特征,脸上只用几条细线来表示。
但是曲线和孔洞、角度以及雕塑的设计形成了一个好看的、有趣味的形状。
虽然没有逼真地去表现他们,但他们确实像一家人”。
摩尔的雕塑有着鲜明的系列,诸如“卧像”系列、“母与子”系列、“家庭群体”系列、“国王与王后”系列、“骨骼”系列等。
作品的系列化,往往是艺术家对艺术探求的一种深入持久的体现,也是艺术家独特的个人风格的展示。
摩尔的系列化的作品清晰地展示了他在雕塑艺术上不断探求的历程。
例如,摩尔在他的“母与子”系列中,研究的是母亲与孩子一大一小双人像的组合形式,感悟到了纪念碑性的稳重和富有韵律的艺术形式,而在“家庭”系列中,则是尝试将群像如何统一起来的实验课题。
摩尔前后一共做了17件“家庭”雕塑,第一件草稿模型是近乎自然主义式的,到最后的一件已是超现实主义风格了。
而“家庭群体”系列最终又导致了“国王与王后”系列的产生。
摩尔对雕塑环境的重视胜过当时其它的雕塑家。
他认为雕塑必须是自由的,要能够从360度的任何一个角度去看。
为此他总是想让他的雕塑置身于大自然中,能够得到天空、草地、树木的陪伴和关照。
并且他的雕塑在造型上也多与大自然有着某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