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库安全技术
油库安全技术与管理简介
油库安全技术是为了控制和消除库内各种潜在的不 安全因素,针对生产经营作业环境、设施设备、工艺 流程以及作业人员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而采取的一系 列技术措施。安全技术是油库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 成部分。
油库安全技术的研究内容从横向看,应包括对油库 的人、物、环境等诸对象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从纵 向看,涉及到油库设计、施工、验收、操作、维修、 储存及经营管理等诸多环节中的安全技术问题。具体 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这类爆炸发生时,伴有燃烧现象,燃 烧所需的氧气由本身的分解反应供给。所 有的炸药属此类爆炸。
c、混合物爆炸
有可燃气体、蒸气及粉尘与空气混合 形成混合物的爆炸均属此类爆炸。这类爆 炸需一定条件,如:爆炸性物质的含量、 含氧量、激发能源等。故其危险性较前二 类低,但极普遍,造成的危害性也较大。
3、爆炸极限
油库安全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
(1)油库安全设计。主要包括站址选择的安全要求;平面 布置的安全要求;工艺及设备设施的安全设计、选型;建 筑防火防爆设计;消防灭火设施的设计等内容。
(2)油库设施设备的安全技术管理。主要包括储油设备、 动力设备、电气设备等的安全操作、安全检查、设备检修 和维护以及事故的防范措施等内容。
②油品燃烧表面温度
油品罐内燃烧,放出大量辐射热,其中部 分热量传给油品表面,使油品表面温度逐渐升 高。油品蒸发加剧,并吸收大量汽化热,使油 面温度又有下降的趋势。最后,当升温、降温 的趋势达到平衡时,则油面温度基本稳定。
轻油与重油比,轻油燃烧表面温度较低, 重油燃烧表面温度较高,这是由于轻油挥发性 强,吸收的汽化热多。
相当于下面一个化学方程式:
H*+3H2+O2→2H2O+3H*
以上的反应过程称为连锁反应中的一个链。一个 活化基参加一个链的反应可产生三个活化基,这三个 活化基则可分别在下一个链中产生更多的活化基(分 别产生三个),从而形成一种活化基增殖的反应链, 整个燃烧过程就得以加剧,持续下去。
这个简单的燃烧例子明白地说明了活化基在燃烧 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于其他具有复杂分子结构的易 燃物、可燃物,其燃烧过程可能不同,可能更复杂, 但活化基仍起着与氢在氧中燃烧时类似的、相当重要 的作用。
油库安全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
油库安全管理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从油库安全管理体制、管理技 术、管理方法等着手,对涉及油库安全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 控制,从而保证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因此,油库安全管理的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油库安全管理组织体制。主要研究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的形 式、任务、目标等方面的内容。
⑤ 轻油作业时,站在上风口侧,尽量减少油气吸入。
⑥ 油品质量调整作业场所,要安装排风装置,以免在 加热和搅拌过程中产生大量油气。
2、避免口腔和皮肤与油品接触
① 严禁用嘴吸含铅汽油或其他油品,可以用橡 皮球或抽吸设备去吸。
② 作业完毕后,要用碱水或肥皂洗手,未经洗 手、洗脸、漱口不要吸烟等。
③ 严禁用含铅汽油洗手、擦洗衣服等。
了解油品火灾的特征、火灾及爆炸的原因、危害性 及两者的区别;掌握常规的防火和防爆措施;熟悉 常用的灭火剂
了解雷电现象、种类及危害,熟悉油库防雷措施
了解油品静电产生、积聚、释放、放电等现象及原 因,熟悉油库防静电措施
结合其后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掌握油品储运系 统的消防设计
重点和难点
油库的防毒、防雷
第八章 油库安全技术
由于油品的危险特性引起的!!!
➢ 易挥发性 ➢ 易燃性 ➢ 易爆性 ➢ 易积聚静电荷性 ➢ 易受热膨胀性
就在不久前的10月24日 下午,大连新港码头油 库7.16爆炸事故现场拆 除曾着火油罐时,引燃 罐体内残留原油,再次 发生火情。
➢ (油品)易流淌及(油气)易扩散性
➢ 易渗漏
➢ 毒性
油库安全管理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油库经营活动过程 中,由于存在大量的易燃、易爆、易蒸发、易泄漏、易积聚静 电等不安全因素,危险性大。一旦发生事故,不仅可能造成人 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会影响企业形象。因此,油库安全管 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油库安全管理的研究对象
油库安全管理涉及面广,它既是顺利进行各项管理工作和经 营活动的前提,又是实现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约束条件。在 油库经营活动中,由于导致发生事故的原因较多,包括人、设 备设施和环境等因素。因此油库安全管理研究对象应包括人、 物、环境三要素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的各个环节。
化学爆炸按爆炸时所产生的化学变换, 可分为三类:
a、简单分解爆炸
这类爆炸发生时,不一定发生燃烧反应,
爆炸所需的热量由爆炸物质本身分解产生, 如:叠氮铅、乙炔银等,轻微振动即可引起 爆炸。
PbN6 → Pb+3N2 Ag2C2 →2Ag+2C
什么是叠氮铅、乙炔银? ---查查百科啊!b、复杂分解爆炸③爆燃 常发生于重质油品储罐。当重质油品
储罐内油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浓度大于爆 炸下限,遇火源可能会在罐内发生爆燃, 由于油品蒸气的挥发速度跟不上燃烧需要 的蒸气量,因此爆燃后不再继续燃烧。
④沸溢燃烧
常发生在含水原油、重质油品储罐。 一定条件下,燃烧发生后,油品会溢出罐 外,造成更大的火灾。
2、油罐火灾特点
4、影响爆炸极限的因素
系统初始温度:初始温度越高,爆炸范围越大;
系统原始压力:系统压力增高,爆炸极限范围扩大, 明显体现在爆炸上限的提高;
含惰性介质量:爆炸极限范围缩小,惰性气体种类 不同,对爆炸极限的影响也不同。以汽油为例,其 爆炸极限范围按氮气、燃烧废气、二氧化碳、氟利 昂21、氟利昂12、氟利昂11顺序依次缩小;
苯类产品等:中毒 二、油品储运的防毒措施
1、尽量减少油品蒸汽的吸入量
① 油品库房要保持良好的通风。
② 油罐、油箱、油泵及加油设备等要保持严密不漏。
③ 进入轻油罐、船舶油舱作业时,须事先打开人孔通 风,并穿戴有通风装置的防毒装备,配上保险带和 信号绳。操作时罐外要有专人值班,并轮换作业。
④ 清扫汽、煤油油罐、汽车和其他小型容器的余油时, 严禁工作人员进入罐内操作,在清扫其他余油必须 进罐时,应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
如:
燃烧表面温度/℃
汽油
80
煤油
321~326
原油
300
重油
>300
③油罐内油品燃烧火焰的特征 a、火焰的高度
储存的油品越轻、油罐直径越小,则罐 内火焰的燃烧高度与油罐直径的比值越大。
通常: D>6m, 焰高H=1.5D
由物理变化而引起的爆炸。物质因压力等状态 发生突变而形成的爆炸现象称为物理性爆炸。物理 性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及化学成分均不改变。如蒸 气锅炉、液化气钢瓶等的爆炸。
②化学爆炸
由于物质发生极迅速的化学反应,产生高温高压 而引起的爆炸成为化学性爆炸。化学性爆炸前后物质 的性质、成分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如,油蒸汽空气 混合爆炸。
重点:了解油品毒性及防毒措施;雷电的概念及雷电的危害。 难点:原理及基础理论较难,一般了解即可。
油库的防火与灭火
重点:油库的防火措施;油库的灭火方法及设计。 难点:油库的灭火方法及设计。通过复习有关课程及相应规范、 作业实例,加以掌握。要求学会应用有关规范计算即可。
油库的防静电
重点:液体静电产生的机理;静电的流散与积累;影响油品带 电的因素;静电的危害;静电的测量方法;防静电的措施。 难点:原理及基础理论较难,一般了解即可。
4、 燃烧机理
连锁反应认为:在空气中存在的游离态原子, 离子,并具有一定能量的活性基因(或称活化基、活 化中心) ,主要是原子氧、氢、氢氧化合物:O*、 H*、OH*。氢在氧中的燃烧是最简单的燃烧之一, 以氢的燃烧为例说明燃烧机理:
H*+O2→O*+OH* O*+H2→H*+OH* 2(OH*+H2) →2(H*+H2O)
混合物中氧含量、点火源等:含氧量增加,爆炸下 限降低,爆炸上限上升。
第三节 油库消防技术
一、 燃烧及燃烧过程 1、燃烧
定义:物质与氧化合,发生剧烈的化学反 应,同时产生热和光的现象。
2、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
可燃物
三要素
助燃物
点火能源
3、燃烧过程
大多数可燃物质的燃烧是在蒸气或 气体状态下进行的。
气体最容易燃烧,只要经过受热和氧化过程,
④不要将沾有油污的工作服、手套、鞋袜带进 食堂和宿舍。
第二节 防火和防爆
一、 油库火灾和爆炸的原因
麻痹大意、违反操作规程等; 明火、金属撞击火花、静电、雷电、电器设备 过热故障、可燃物燃烧、库外火源
二、 石油产品闪的点越易燃低燃烧,越、容易易 爆性
易燃性的衡量:闪点、燃点、自燃点 易爆危险性衡量: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与空气形成一种混合物,可燃 气体、空气在混合物中各占一定比例。该混 合物能否爆炸的内因在于可燃气体在混合物 中占据的比例。汽油:1.58~6.48%
爆炸下限:可燃气体或蒸气与空气组成的混合 物能使火焰蔓延的最低浓度,称为该气体或蒸 气的~~。
爆炸上限:可燃气体或蒸气与空气组成的混 合物能使火焰蔓延的最高浓度,称为该气体 或蒸气的~~。
(3)油库设备、设施的防静电、防雷技术,建构筑物的防 雷技术及作业人员的防静电、防雷电安全操作技术。
(4)安全检测和监控系统运用,油库灭火器材和设施的配 置及火灾的预防和扑救。
(5)油库环境保护技术。
油库安全管理及其研究内容
油库安全管理就是将油库作为一个系统,为实现油库安全目 标而进行的有关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方面的活动。
三、爆炸及爆炸极限
1、爆炸的基本概念 定义:物质自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种状 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巨大 声响的现象称为爆炸。 根据爆炸压力波传播速度,可将爆炸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