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α受体阻滞剂

α受体阻滞剂

α受体阻滞剂
α受体阻滞剂可以选择性的与α肾上腺受体结合,并不激动或减弱激动肾上腺素受体,却能阻滞相应的神经递质及药物与α受体结合,从而产生抗肾上腺素作用。

主要分类
α受体为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根据其作用特性与分布不同分为两个亚型:α1、α2。

α1受体主要分布在血管平滑肌(如皮肤、粘膜血管,以及部分内脏血管),激动时引起血管收缩;α1受体也分布于瞳孔开大肌,激动时瞳孔开大肌收缩,瞳孔扩大。

α2受体主要分布在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的突触前膜上,受体激动时可使去甲肾腺素释放减少,对其产生负反馈调节作用。

α受体阻断药能选择性地与α受体结合,竞争性阻断神经递质或α受体激动药与α受体结合,从而拮抗α受体激动所产生的一系列效应。

根据药物作用持续时间的不同,可将α受体阻断药分为两类。

一类是能与儿茶酚胺互相竞争受体而发挥α受体阻滞作用的药物,因为与α受体结合不甚牢固,起效快而维持作用时间短,称为短效α受体阻断药。

又称竞争性α受体阻断。

常用的有酚妥拉明(立其丁)和妥拉唑啉(苄唑啉)。

另一类则与α受体以共价键结合,结合牢固,具有受体阻断作用强作用时间长等特点称为长效类α受体阻断药。

又称非竞争型α受体阻滞药,如酚苄明(苯苄胺)和哌唑嗪。

药理作用
1. 短效类α受体阻断药:本类药物与α受体结合力弱,易于解
离,作用温和,维持时间短(1~1.5小时)。

由于此类与激动药之间有竞争性,又称竞争性α受体阻断药。

1.1 血管通过阻断血管平滑肌α1受体和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作用,使血管扩张,外周阻力降低,血压下降。

1.2 心脏由于直接扩张血管及阻断α1受体,血压下降反射性引起心脏兴奋,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心排出量增加。

也可通过阻断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突触膜α2受体,促使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引起兴奋。

1.3 其他有拟胆碱和拟组胺样作用,可使胃肠平滑肌兴奋、了液分泌增加,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胃酸过多等症状。

2. 长效α受体阻断药:本类药物与α受体以共价键结合,结合牢固具有受体阻断作用强、作用时间长等特点,又称非竞争性α受体阻断药。

药理作用与短效类相似。

该药起效缓慢、作用强而持久。

其扩张血管及降压作用与血管功能状态有关。

当交感神经张力高、血容量低或直立体位时,其扩张血管及降压作用明显。

临床应用
短效α受体阻断药的临床应用 1. 血管痉挛性疾病:可用于闭塞性脉管炎、雷诺症(肢体动脉痉挛)及冻伤后遗症等。

2. 休克:出于具有扩张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兴奋心脏增加心排出量,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血液供应等作用,适用于治疗感染性、出血性及心源性休克,也可与去甲肾上腺素合用。

给药前必须补足血容量。

3. 急性心肌梗死和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通过扩张小动脉,使外周阻力下降,减轻心脏后负荷;通过扩张小静脉使回心血量减少,
减轻心脏前负荷。

同时使肺毛细血管压降低,减轻肺水肿,有利于改善冠脉供血,纠正心衰。

4.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用于该病骤发高血压危象及术前治疗。

也可用于该病的鉴别诊断,有猝死的报道,应慎重。

长效α受体阻断药的临床应用与酚妥拉明相似,临床用于治疗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也可用于休克和嗜铬细胞瘤所致的高血压的治疗。

不良反应
短效α受体阻断药常见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等,还可引起体位低血压。

静脉注射过快可引起心动过速、心律失常,诱发或加剧心绞痛。

长效α受体阻断药有体位性低血压、心悸、鼻塞等,也可有恶心、呕吐,少数患者出现嗜睡和乏力等中枢抑制症状。

注意事项
短效α受体阻断药冠心病、胃炎、溃疡病者慎用长效α受体阻断药肾功能不全及冠心病慎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