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代史辛亥革命PPT-

中国近代史辛亥革命PPT-

1.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2.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1.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留学热潮
20世纪前10年留学生人数超过2万,90%为留 日学生,1906年在日留学生达到近万名。
新式学堂
1909年,全国设立各级学校6万所,其中大 学、专科高校及各级师范学校达540所。
近代知识分子的特点:
思想活跃、富于激情,易接受新事物、新知 识,接受了更多的西方政治思想,对世界大势与 国内民族危机有更敏锐的认识,大多具有强烈的 爱国心。这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诞生作了思想 上、组织上的准备。
局限性:
(1)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问题 ; (2)对民主共和缺乏真正的了解; (3)虽然提出了民生主义的具体方案, 但是根本无从实行 。
(三)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1905年11月,三民主义在《民报》 发刊词中公之于世后,立即受到康有 为、梁启超等改良派的反对。双方分 别以《民报》与《新民丛报》为主要 舆论阵地,展开了一场为时两年多的 大辩论。
背景
辛亥革命前,上海一些商人已投身革命,著 名的有沈缦云、叶惠钧、王一亭、朱葆三、 虞洽卿、李征五等。除朱葆三外均是同盟会 员。他们为革命党人提供秘密活动场所,资 助活动经费。虞洽卿还为起义军代办军械, 李征五还组建了一支光复军。
起因
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军工程营打响了 “首义第一枪”,推翻满清帝制的革命风暴 迅速席卷全国。消息传到上海,以陈其美为 首的同盟会联络了以李燮和为首的光复会以 及以李平书为首的上海商团,决定响应起义。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二、四川保路运动 三、武昌起义与民国的成立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历史背 景
1. 2. 3. 4.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加剧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人民群众反抗斗争日益高涨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破产
(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及革 命政党的建立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方法是“核定天下地价,照价收税。 照价收买。涨价归公。”其目的是防止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贫富分 化和对立,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民族主义: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政治革命 民生主义:社会革命
前提 核心 补充
三民主义学说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进步性:
(1) 民族主义极大地激励了全国人民反对满清 统治的热情; (2)民权主义解决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政体 问题,顺应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3)民生主义对鼓舞民心起到一定作用 三民主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爱国主义思想体系, 是一个比较系统的现代化方案。它推动了资产阶级 革命的发展。
社会评价
孙中山先生认为,自武昌起义后,“时响应 之最有力而影响于全国最大者,厥为上海。 陈英士在此积极进行,故汉口一失,英士则 能取上海以抵之,由上海乃能窥取南京。后 汉阳一失,吾党以得南京抵之,革命之大局, 因以益振。则上海英士一木之支者,较他省 尤多也”。
历史意义
上海光复起义在整个辛亥革命中具有“关键 之役”的意义,不仅逆转了袁世凯向革命军 反扑的危急形势,一解首义之地武汉三镇之 围,而且使上海这座各派力量争夺的城市牢 牢地控制在革命党手中,从而为1912年1月1 日中华民国的成立献上了一份奠基礼。
2.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同盟会成立前主要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简表
成立时 间
名称
兴中会
主要成员
华侨和会党
领导人
孙中山 黄兴、宋 教仁 蔡元培
1894
1904年
华兴会 留学生和学界
1904年
光复会 留学生和学界
1. 兴中会
1894年,孙中山在檀 香山成立。是中国第一 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宗旨是“驱除鞑虏, 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 府” 它标志着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发展
发动起义 11月3日下午2时,上海起义部队集聚南市九亩地,举 行誓师大会。随后,兵分两路,一路由陈其美率敢死队 攻打江南制造局;另一路由李显谟率领商团攻占上海道, 县衙门。 商团攻防有序:冯少山率领沪西商团占领南城、西城; 尹村夫、冯润生率领的商余、清真、洋布、韫怀(珠玉 业)、伶业等商团占领东城、北城;刘舜卿率领书业商 团占领硫磺局(火药厂)。到下午四时,各城楼均悬挂 大白旗,城门均有商团把守。到晚上八时,整个上海县 城均为商团所占,社会秩序稳定。
上海光复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胜利后,以陈其 美为首的同盟会联络了以李燮和为首的光复 会以及以李平书为首的上海商团,决定响应 起义。于1911年11月3日发动起义,11月4日 起义获得胜利。
上海光复起义
背景 起因 发展 结果 社会影响 社会评价 历史意义
三民主义学说
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概括 为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与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其主要任务是以革命手 段推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实行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其目的是要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 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完成政治革命。(三民主义的核心,特点: 认为君主专制制度是恶劣政治之根本;民国建立后国民均有平等 参政的权利;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并行)
结果
经过上海革命军的浴血奋战,特别是革命党 敢死队与江南制造局清兵的殊死交战,起义 终于奏凯。1911年11月7日沪军都督府成立。
社会影响
上海的光复,不仅有力策应了武昌起义,扩 大并巩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还在中国 最大的都市建立了一支经过革命洗礼的武装 力量,从而直接对浙江、江苏的光复起到了 重要的促进作用。
2.华兴会(湖南)
1904年 成立于湖南, 以“同心扑 满、当面算 清”为口号。
3.光复会(上海)
4.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的成立
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成立 1. 组织:它突破了原来地域性的限制,与为一个
全国性的政党;富于政治敏感,能够广泛地发动 革命宣传和组织;它有自上而下的全国统一的领 导机构,中央成立总部,国内外各地设立支部, 这样革命派就有了自己的战斗核心。 2. 纲领:统一的革命纲领,即“驱除鞑虏,恢复 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成为同盟会成员 共同奋斗的目标。 3. 领袖:它有全国革命党人公认的领袖——孙中 山。
发展
筹划起义 1911年10月31日,革命党人陈其美和绅商代 表李平书、王一亭、沈缦云、叶惠钧等在白 克路(今凤阳路)贞吉里李平书的家中召开会议, 决定于11月3日发动上海光复起义。“当时确 定南市以江南制造局和苏浙太兵备道衙门为 目标,闸北以上海巡警总局(设在闸北共和路) 为目标。 11月3日上午,陈其美、李平书等在西门外斜 桥西园举行会议,约定下午2时,宣布起义。来自念届定辛亥革命的定义与争议
狭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到1912年元旦孙中山
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间两个半月的事。这个狭义 的用法曾为许多中西专著所采纳 。 广义:包括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它的影响,即包括清末民初中 国革命运动的全部过程 。
关于辛亥革命起点的争论:
一般的说法,认为近代中国最早组织的革命团体,便是 一八九四年甲午战争以后,孙中山于是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在 檀香山所成立的兴中会。1894年也就是中国近代革命运动的 起点。
【民族主义】方面: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 清政府的统治。 【民权主义】方面:要不要推翻帝制,建立 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生主义】方面:要不要平均地权,实行 社会革命。
当时虽然大多数人并不真正懂得民主 共和的内容,但通过论战,反满——革 命——建立共和国,这在人们的心目中 已经成为同一链条上紧密相联的几个环 节,极大地推进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