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代史辛亥革命

中国近代史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 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 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 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 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 治秩序。
辛亥革命的意义

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 造了有利的条件。民国建立以后, 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 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 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 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 大起来。
武昌起义
南北大战

1911年10月12日,革命党人第二十一混成协第四十二标士兵胡玉珍、 邱文彬、赵承武等在汉阳发动起义;随后赵承武率起义军攻占汉口。 至此,武汉三镇全部掌握在革命军手中。清政府发出‚剿办‛武汉 ‚革党‛上谕,陆军大臣荫昌率湖北周边的清军及北洋新军陆续压向 武汉。起义军自10月18日起与清军在汉口展开了10余天的‚汉口争夺 战‛。在汉口争夺战中,起义军虽取得‚三战三胜‛的刘家庙大捷。 然而,由于前线指挥官的渎职 ,加上围攻汉口的清军兵力日趋加强, 终使汉口于11月1日陷于清政府军。正当汉口危急之际,黄兴于10月 28日抵达武昌。11月3日,黄兴出任战时总司令,并立即部署汉阳战 事。1911年11月8日,在同盟会会员策划和支持下,新军第九镇统制 徐绍桢,于南京城外六十里之秣陵关宣布起义。徐绍桢与上海都督陈 其美及苏浙起义军将领商定组建联军会攻南京,徐绍桢任总司令。11 月11日,联军司令部在镇江成立。11月24日至12月1日,在总司令徐 绍桢的统一指挥下,联军相继攻占乌龙山、幕府山、雨花台、天保城 等据点。后黄兴赶来加入指挥。 12 月 2 日一举攻占南京城(南京之 战)。至此,长江以南全部为革命军据有。


袁世凯上台
宣统退位后,1912年2月13日孙文提出辞呈,向临时参议院推荐袁世 凯接任。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议决临时政府 仍设在南京,并电袁前来受职;未受任前,政务仍由孙总统继续执行。 3月8日临时参议院又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试图通过内阁制对 大总统的权力加以限制。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第 二任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革命威望的建立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 兴中会 。 1895 年 2 月,孙中山在 香港建立兴中会总部,规定誓词为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 府,鲜明地提出了中国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的第一个纲领。 1905 年 7 月, 孙中山、黄兴、 陈天华等 70 余人 在 东 京 集 会 ,决 定 成 立 中国同 盟会 ,作为全国的革命领导中心。 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以及其他 小团体的成员陆续加入。同月20日, 同盟会召开成立大会,孙中山被推 为总理,黄兴被推为执行部庶务, 会议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16字纲领。 11月,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出版, 孙中山在发刊词中首次提出以 民

辛亥革命的意义

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近代长达 270 多年的 腐败屈辱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 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 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 命前后的一系列事件对此后中国宪政与 法治发展,中央及地方政治,中央与地 方关系等都起到了关键的影响,对中国 的外交,中国的边防形势都有重大影响。 辛亥革命后,南北议和后,产生的北洋 政府,在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在取消不平等条约和提高国家地位方面 的取得巨大成就,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 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在以后的历 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 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族、民权、民生为核心内 容的三民主义。
革命历程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南北大战
南北和谈
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是指 1911 年 10 月 10 日(农历辛亥年 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 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黄 花岗起义失败后,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 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 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 起义。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 1911 年 (清宣统三年) 10 月 10 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 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起义的胜利,逐步使 清朝走向灭亡,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 和国——中华民国,是亚洲和中国走向民主 共和的开端,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 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 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辛亥 革命。
,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命题
共产党:国民党没有民众的基础,而只有军队,所以在十三年决心改 组国民党

谢谢观看!

辛亥革命结果
辛亥革命影响

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它使民 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就在打破了帝制政治的 价值观和政治思想的同时,也对于中国传统以儒家为主的诸多价值观 的权威性产生冲击,致使在其后的新文化运动中一度出现打倒孔孟、 ‚全盘西化‛等民族虚无主义思想。 辛亥革命后的军阀割据,大量战乱及军人政治才使传统拥有知识和功 名的士绅官僚力量渐衰,代之而起的是具军事背景的人物以及地方土 匪恶霸。
南北议和

1911 年 11 月 2 日,在攻下汉口之后, 袁世凯便按兵不动,开始暗中与南 方议和。 12 月 2 日,通过英国驻汉 口领事葛福的斡旋,武汉革命军与 清军达成停战协议。
辛亥革命结果

清帝退位
2月12日,在清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等大臣的劝说和逼迫下,宣统 帝溥仪的母后隆裕太后接受清室《优待条件》,发布《逊位诏书》, 宣布清宣统皇帝退位,并授权袁世凯组织临时共和政府。
中国近代史纲要
辛亥革命
清廷衰落

以清道光二十年到二十二年 (1840—1842)的鸦片战争为标志, 中国历史进入了近代,也就是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时代。鸦片战争和 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订立,使中国
社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
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 开始丧失了政治上的独立地位。

辛酉政变后,随着太平天国的失败, 清廷政局逐渐稳定下来,慈禧太后 的统治地位也日趋巩固。1895年中 日战争后,英、俄、美、日、法、 德等国争先恐后地夺取侵华权益, 迅速形成了 瓜分中国的局势 。
辛亥革命的意义

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 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 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 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 动作用在亚洲的历史上也是一次伟 大的转 折 。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 ‚亚洲的觉醒‛。辛亥革命在亚洲 打响了民主的第一枪。
评价

孙中山: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认为辛亥革命有民族民主革命性质 毛泽东:‚辛亥革命,乃革命党和咨议局合演的一出‘痛饮黄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