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石鉴赏结课论文题目浅谈天宫雕琢——造型石系别专业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1 年 5 月29 日浅谈天宫雕琢——造型石摘要:人类生存在地球家园,石头和我们息息相关。
石头筑就了锦绣大地,凝聚了山川灵气,奉献出金玉宝藏,养育着万物生灵。
千孔通灵——太湖石(一)太湖石简介太湖石久负盛名,有“千古名石”之盛誉。
太湖石是以造型而取胜,最能体现“瘦、透、皱、漏”传统审美特色。
(二)太湖石的形成(三)历史记载而画圣米芾,根据太湖石具体特点,提出了“瘦、透、皱、漏”赏石法。
目前,太湖石有“六大置石”之说,其中五块是宋代“花石纲”的遗物。
钟声玉质——灵璧石(一)天下第一石被国内外石艺界誉为"天下第一石"。
灵璧石的石体(形、质等已另有专文论述)融透、漏、瘦、皱、伛、悬、蟠、色,以及音韵之美等诸多美学要素,既包容米芾“四字诀”,亦有为灵璧石自身所独具,诸美毕臻,美轮美奂,无愧“天下第一石”之美称。
灵璧石,因产于安徽省灵璧县境内而得名。
灵璧石自古就有“声如青铜色如玉”之说,更有“天下第一石”之盛誉。
(二)历史渊源又经漫长的地质年代水冲溶蚀,逐渐形成“透、漏“之状”。
岩石的节理劈裂,风化修削成了“瘦”。
而不同岩性组合的同生变形构造及小褶皱的表现的差异风化又构成了“皱”。
这是现代地学科技工作者对“瘦、透、皱、漏”的追述。
由此可以看出“瘦、透、皱、漏”赏石标准有它的科学道理,这在千年前提出来实属不易。
形态剔透玲珑,惮奇尽怪,肖形状景,沉奇伟岸。
清朝乾隆皇帝称灵璧石为“天下第一石”。
一是无论大小,天然成型,千姿百态,并具备了“皱、瘦、漏、透”诸要件,意境悠远;二是灵璧石的肌肤往往巉岩嶙峋、沟壑交错,粗犷雄浑、气韵苍古,纹理十分丰富,韵味十足。
四是“玉振金声”的音质,轻击微扣,都可发出琤琮之声,余韵悠长。
灵璧石一般均在6—7度,保存性高于它石,肌理缜密,质素纯净,坚固稳实,有分量感和温润感。
其坚贞之特质,为供石之最。
灵璧石之奇妙者在于造型奇巧,体态夭矫,肖形状物,妙趣天成。
灵璧石肤,(山免)岩嶙峋,沟壑交错,窦穴参差,粗犷雄浑,气韵苍古,具有历史沧桑之风霜美。
盖“八音”之涵义是取佛典上的“八音”名数。
灵璧,灵璧!凌厉瘦雅——英石(一)英石的开采和玩赏(宋、杜绾《云林石谱》);以书画两绝而闻名于世的北宋米芾(字元璋)是十一世纪中叶中国最有名的藏石、赏石大家, 曾贬任浛洸(现英德市浛洸镇)尉,他不仅因爱石成癖,对石下拜而被国人称为“米癫”,而且在相石方面,还创立了一套理论原则,即长期为后世所沿用的“瘦、透、漏、皱”四字诀。
非玉非金音韵清,不雕不刻胸怀透。
四大园林名石之首珠光宝气——大化石前言:人类生存在地球家园,石头和我们息息相关。
石头筑就了锦绣大地,凝聚了山川灵气,奉献出金玉宝藏,养育着万物生灵。
而观赏石是经过漫长地质作用形成的特殊地质遗存(或物)。
它集丰富的科学内涵、深厚的文化底蕴、珍奇的美学特性于一身,具有很高的鉴赏收藏价值。
造型石是观赏石家族中的最为重要的品种,那么怎样玩转造型石呢?我们要知道造型石有哪些特点,下面是几种常见的造型石。
一、千孔通灵——太湖石(一)太湖石简介太湖石为我国古代四大名石之一。
太湖石久负盛名,有“千古名石”之盛誉。
太湖石因产于太湖而得名,主要产地在太湖周边的禹期山、鼋山、洞庭山等处。
太湖石的色彩比较单调,以灰白色居多,少有黑青色和微青色。
太湖石是以造型而取胜,最能体现“瘦、透、皱、漏”传统审美特色。
太湖石有水石、旱石之分,两者相比以水石为佳。
水石经波涛长期冲击溶蚀,四面玲珑,给人以嶙绚,俏丽之感,是太湖石的上品。
山上采出的为旱石,旱石往往枯而不润,棱角分明,难见宛转之美,为太湖石的下品。
(二)太湖石的形成太湖石主要成份是碳酸盐,以碳酸盐主要成份的造型石在浙江省中部、河北省北部、山东省东部等均有分布,均称太湖石,这是广义的太湖石。
为了与太湖水冲石区别,常常冠以“北”字,即北太湖石,久而久之将旱太湖石统称为北太湖石了。
(三)历史记载“太湖石,石生水中者良,岁见波涛冲击,成嵌空石而鳞鳞作厣”。
《太湖石志》太湖石历史悠久,承载了数千年中国传统文化。
唐代文豪白居易、李白、刘禹锡等均为太湖石咏过诗篇。
吴融的一首《太湖石歌》概括了太湖石的产状与采集方法:“洞庭山下湖波碧,波中万古生幽石,铁索千寻取得来,奇形怪状谁能识”。
而画圣米芾,根据太湖石具体特点,提出了“瘦、透、皱、漏”赏石法。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许传》,书中多次提及的“花石纲”,就是把船链在一起,运送太湖石。
宋微宗赵佶、清乾隆皇帝等帝王痴迷于太湖石,特别是宋微宗赵佶因过度迷恋太湖石而“败国”。
目前,太湖石有“六大置石”之说,其中五块是宋代“花石纲”的遗物。
这“六大置石”分别是冠云峰、玉玲珑、绉云峰(有一说是英石)、瑞云峰、仙人峰、青芝岫。
太湖石科学审美,重心在于解读溶蚀地质作用的慢功与神力。
二、钟声玉质——灵璧石(一)天下第一石以磬石为原料,雕琢各种人物、鸟兽、鼎彝、文具等磬石工艺品。
“灵璧石文化”则指磬石山所产之奇形怪状,特具美学价值的孤块纯天然观赏石而言,两个支系,一为人工,一为天然,合而形成灵璧县独具特色的石文化大系。
人工加工的磬石,就是现在市场上的砭石,灵璧石也是一种上好的砭石,灵璧石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能发出超声波和红外线,灵璧砭石加工出来的刮痧板,砭石棒,砭石手链等,辅助治疗多种疾病。
对人体十分有益。
灵璧自古出奇石,明朝时,即作为贡品进贡朝廷。
灵璧观赏石分黑、白、红、灰四大类一百多个品种。
其中以黑色最具特色。
观之,其色如墨;击之,其声如磬。
其形或似仙山名岳,或似珍禽异兽,或似名媛诗仙。
被国内外石艺界誉为"天下第一石"。
灵璧石的石体(形、质等已另有专文论述)融透、漏、瘦、皱、伛、悬、蟠、色,以及音韵之美等诸多美学要素,既包容米芾“四字诀”,亦有为灵璧石自身所独具,诸美毕臻,美轮美奂,无愧“天下第一石”之美称。
山川灵秀之钟,石皆璀灿如璧。
灰质细密之岩,水蚀雕琢似器。
态姿形色之诡,肤皮细腻若玉。
纹络神镂擅变,磬声悦耳至极。
古今中外奇石,鳌头环宇灵璧。
灵璧石,因产于安徽省灵璧县境内而得名。
“灵璧”二字来自“山川灵秀之钟,石皆璀灿如璧”之意。
灵璧石自古就有“声如青铜色如玉”之说,更有“天下第一石”之盛誉。
现有造型艺术宝库之美称。
(二)历史渊源七亿年前灵璧境内是一片浅海泻湖,成片的石灰岩时过境迁区域变质,方解石逐步充填其中。
又经漫长的地质年代水冲溶蚀,逐渐形成“透、漏“之状”。
岩石的节理劈裂,风化修削成了“瘦”。
而不同岩性组合的同生变形构造及小褶皱的表现的差异风化又构成了“皱”。
这是现代地学科技工作者对“瘦、透、皱、漏”的追述。
由此可以看出“瘦、透、皱、漏”赏石标准有它的科学道理,这在千年前提出来实属不易。
用现代审美观的质、形、色、纹鉴赏灵璧石,同样超俗不凡。
质地粗犷苍老、砺腻相兼、细腻若肤、温润如玉。
形态剔透玲珑,惮奇尽怪,肖形状景,沉奇伟岸。
纹理深浅不一,凸凹有致,线纹、胡桃纹、蜜枣纹、沙粒纹等,纹纹天工神镂,条条各得其妙。
灵璧磬石的色,单色、双色和复色,其色彩可谓五彩缤纷。
灵璧石的文化极为深厚,早在三千年前殷、商时代成书的《尚书·禹贡》中,就有取灵璧石作磬的记载。
当时它与编钟的前身“钲”同为宫廷主要乐器。
它在我国音乐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晋书》、《宋史》、《灵璧志略》等书均记载历代皇帝派员来灵璧采石制磬之事。
赏玩灵璧石的最早记载,是宋朝皇帝宋徽宗得“灵璧小峰”御题“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勒于石。
古今文人雅士均将灵璧石视若至宝:石癫米芾,得南唐后主“灵璧研山”,书有“研山铭”至今仍存。
苏东坡为得到灵璧石,亲自为人作画、题字、撰文。
宋代另一位叫方岩的诗人,留下了赞咏诗句:“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如玉”。
清朝乾隆皇帝称灵璧石为“天下第一石”。
蒲松龄等许多艺术先驱都钟情于灵璧石。
(三)独有的魅力灵璧石具有独有的魅力:一是无论大小,天然成型,千姿百态,并具备了“皱、瘦、漏、透”诸要件,意境悠远;二是灵璧石的肌肤往往巉岩嶙峋、沟壑交错,粗犷雄浑、气韵苍古,纹理十分丰富,韵味十足。
三是色泽以黑、褐黄、灰为主,间有白色、暗红、五彩、黑质白章……不仅多姿而且多彩。
四是“玉振金声”的音质,轻击微扣,都可发出琤琮之声,余韵悠长。
灵璧石具有4个方面的独特之美:1、坚贞美坚是石的主要特点,更是供石的首要条件。
硬度低的奇石,易风化剥蚀,虽然好的造型而不能保持永恒,失去收藏价值。
所以一块奇石,虽然具有造型,纹理、色彩等诸多奇特条件,但因其硬度低便不能跻身于奇石之林,更不能成为精品。
灵璧石一般均在6—7度,保存性高于它石,肌理缜密,质素纯净,坚固稳实,有分量感和温润感。
其坚贞之特质,为供石之最2、造型美石是世界上年代最久之古物,它经过宇宙混沌时期强烈造山运动的褶皱、断裂、辗压和亿万年的风化雨浸、水镌土蚀等内部和外营力的自然雕凿下,扭曲劈裂、去软留坚、孔洞沟壑,峻岭起伏,缠结纷乱,形成了各种造型奇特,天然成趣,独一无二,罕贵难求的艺术品。
灵璧石更以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形成一块块坚实青莹、造型奇特的天然雕塑品。
当人们走进灵璧层峦中去踏山寻石,呈现在你眼前的有峰峦洞壑、剔透玲珑、惮奇尽怪,黛色荧荧的(山免)岩怪石,还会发现在众多的奇石中有鳞者、角者、游者、翔者、菡萏、蟠螭、仙翁、美女、菩萨、高士,或卧或立,或舞或蹇,不一而喻。
灵璧石之奇妙者在于造型奇巧,体态夭矫,肖形状物,妙趣天成。
虽片掌之大,能蕴万物之象;虽一拳之小,尽藏千岩之秀,确实有“试观烟云三山外,都在灵峰一掌中”之意境。
灵璧石大者高广数丈,可置于园林庭院,立足为山,峰峦洞壑,岩岫奇巧,如临华岱。
中者可作小丘蹬道、河溪步石、池塘波岸缀石、草坪散石点缀。
小者可供于厅堂斋馆,或装点盆景,肖形状物,妙趣横生。
闲暇对坐,一瓯清茗,神趋其中,诗律歌节,琴韵画意,袅袅侧畔,顿发清思,把人带入另一境界,得到一次美的陶冶。
5、石肤美供石特别重视之美。
灵璧石肤,(山免)岩嶙峋,沟壑交错,窦穴参差,粗犷雄浑,气韵苍古,具有历史沧桑之风霜美。
灵璧石皮表常见的纹理有胡桃纹、密枣纹、鸡爪纹、宝剑痕、弹子窝、蘑菇头、树皮裂、黄沙纹、黾纹、荷露、乳丁、裙折、绉带、水道、卧沙、金星、玉脉、赤脉、蟹爪,以及通孔、半穴,交错缠结,孔洞委宛。
既有原始风霜味,又有音乐韵律感。
暴露地面时间愈长,愈显示其苍老古朴。
灵璧石之肤表,还有的圆润腻,滑如凝脂,入手使人畅心怡怀。
这种石把玩摩挲,愈长愈佳,米气消尽,温润尔雅,韵味十足。
6、音响美灵璧石质细腻,坚如贞玉,扣之拂之,声音(王争)琮,余韵悠长,有“玉振金声”之美称。
故古人又把灵璧石称为“八音石”。
盖“八音”之涵义是取佛典上的“八音”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