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教育人的生命叙事

新教育人的生命叙事

(遴选年会、国际论坛分论坛发言材料的感受)(《阅读与写作——我 的学校管理救赎之道》河南省周口市六一路小学校长宋德生;《阅读是进 入和打开》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中学杨赢老师)(庆阳市教育局基 教科张建军科长《课程是承载教育梦想的“飞船》)”
第一部分

生命叙事的理论阐述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克剑先生 说:“治学的底蕴原在于境界。有的人凭藉聪 明,有的人诉诸智慧,我相信,我投之于文字 的是生命”像黄克剑先生一样,新教育人投之 于文字的是生命。 生命叙事体现了新教育人治学的境界已经达 到生命的高度。
第一部分
生命叙事的理论阐述
新教育完美教室缔造者、江苏特级教师、
海门市东洲中学的俞玉萍老师在其专著 《完美教室 —— 中国百合班的故事》的 《自序》中写道:“三年,1000多个日 子, 40 个生命。孩子们,和我在一起; 我,和孩子们在一起。我为百合班的孩子 们写这本书。我想写下每一个一起走过的 日子,我想写下每一个生命的渐渐开放。”
第一部分
生命叙事的理论阐述
生命叙事的四重价值,前三重价值(自我沟通,自我唤醒;自我发现, 自我认同;自我享受,自我成全)是内在于自身的,写作其实是一个 人保持生命的清醒,享受生命的过程,成全生命的意 义的一条途径;是一个人发现自我、认同自我、成全 自我的一种方式。后一重价值(阐释教育,记载历史)是外在于 世界的,是一个人的生命,一个人精神的、灵魂的生 命的外显。它与无数的人、无数的灵魂一起成就了我 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精神上的丰富和美丽。
第一部分
生命叙事的理论阐述
2.自我发现,自我认同 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学者张文质说:“ 写作就是积累,就是自我过滤,自我反思,自 我练习,自我发现,它是最好的学习。不要小 看我们写下的一切,我们的耐心和执着,首先 在改变着我们自己。这会成为一股力量,会对 历史产生我们的影响。”
第一部分
生命叙事的理论阐述
第一部分
生命叙事的理论阐述
写作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自我享受的过程 。这种感受是内在动机的最佳形式。生命 是一个过程,因为写作而享受生命的过程 ,本身就是对生命的一种成全。
第一部分
生命叙事的理论阐述
我深以为,人的生命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 层面。读书、写作是人内在精神生命的自主建 构。写作更使人精神生命的建构有了物化的呈 现,有了清晰的“质”感,否则,人的精神生 命往往是虚拟的、模糊的。写作是一种享受, 在这种享受的过程建构着自己内在的精神生命 ,也收获着一些外在的额外奖赏,实现着自我 的成全,成全着自己内外兼修的圆满人生。写 作确实如朱永新老师所说,是“让我们的人生 更加美丽的方式”。
第一部分
生命叙事的理论阐述
朱永新老师还说:“写只是形式,但写带动的 却是阅读,是思考,是实践。阅读滋养底气, 思考带来灵气,实践造就才气。再说,如果每 个老师每天记点东西,以后教育家要研究中国 的教育,这就是最好的资料。真实的历史应该 由真正的历史中的人物去保存,而不应该仅仅 是历史学家的历史。”
第二部分
生命叙事的实践体会
2.与自我沟通 实质上,每写完一篇文章,我都完成了一 次与自我的沟通。其中的乐趣,非个中人 不能体会。 与自我沟通是我持续写作的内在动力,与 教师沟通、发表、出版专著等都是副产品。
第二部分
生命叙事的实践体会
我写文章,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在工作时,受某一件事,或 某一个细节的激发,顿时感触良多,一时文思 泉涌,不吐不快。△ △ △ 第二种情况是在读书或参观时,受书中某 一个理念、故事或参观现场情景的激发,有感 而发,写成文章。 △ △ △∆∆∆ 第三种情况是长期思考某一个问题,终于 有时间落笔成文。 △ △ △∆∆∆
第一部分
生命叙事的理论阐述
美国著名的富尔顿学院心理学系的学者们说:“编撰
20世纪历史时可以这样写:我们最大的悲剧不是令人 恐怖的地震,不是连年战争,甚至不是原子弹投向日 本广岛,而是千千万万的人生活着然后死去,却从未 意识到存在于他们身上的巨大潜能。”1980年,世界 著名心理学家奥托认为:“据我最近发现,一个人所 发挥出来的能力,只占他全部能力的4%。”也就是说, 人类潜能的96%还未得到开发。由此可见,新教育致 力于唤醒一个个沉睡的教师,突破职业的压力,引爆 生命的潜能,确实正如卢志文所说“这就是新教育人 的生命价值所在”!
第二部分

生命叙事的实践体会
有朋友问我,怎么写得出这么多文章的?2003、04年开始写作 时,我自己也曾担心,以后还能不能不断地写出新的文章。这几 年过来了,我知道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我一直在工作,在实 践,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在学校管理的现场,实践之河是长流长 新、永不枯竭的,那就会不断地受到现场情景的激发,而生出写 文章的念头;又因为我一直在读书,书籍总是不断地在我的面前 呈现出我原本未知的世界,给我的思维以新的启迪,催生出我新 的写作立意。我相信,只要我一直在实践,在读书,在思考,理 论与实践不断地会发生新的联系,文章是永远也写不完的。我写 作就是这样,在工作中,在读书时,每有心得,一气呵成,通宵 达旦,不知疲倦,沉浸其中,怡然自乐。写就一篇文章,仿佛一 个孩子落地。读着自己刚刚写成的文章,那种快乐就像一个刚刚 分娩的母亲看着自己的婴儿。其间的乐趣非个中人不能意会。
活是师生生命的历程。新教 育人通过教育生活演绎的是自己的生 命。新教育人的生命叙事是“努力着 将‘对活着的珍爱’一点一滴转化为 有意义的生命痕迹。”
第一部分
生命叙事的理论阐述
2.生命叙事的言说主体是生命 生命叙事是人在用自己的生命言说,是生命在 场的言说,言说的过程中伴随着清醒、强烈、 深刻、细腻、持验。没有言说者生命的在场, 说出的尽是些无关痛痒的话,那就不成其为生 命叙事。
新教育人的生命叙事
海门市新教育培训中心 2014年8月30日
许卫国
第一部分
生命叙事的理论阐述
新教育实验作为一场中国规模最大的民 间教育改革,已经走过13个年头。已逾十 万之众的新教育人具有独特的行走方式。 我认为新教育人行走方式的主要特征是生 命叙事。
第一部分
生命叙事的理论阐述
迄今为止,新教育已经召开了13届年 会。在朱永新老师每届年会上的主报告中 ,“生命叙事”得到了一以贯之的强调, 足见其在新教育话语中的分量。 新教育实验的逻辑起点是教师的专业发 展,通过改变教师,带动学校,影响学生 。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体现为教师开始并 坚持了生命叙事,走上了专业写作之路。
第一部分
生命叙事的理论阐述
张文质回答记者提问:“我有时候到学校 去。看得最为痛心的是,从校长到老师身 上,都有一种迟暮之感,就是那种等着退 休的状态,没有脸读书,没有人谈教育, 没有人思考这个时代的总是没有去细致地 研究学生装。这是最大的麻烦。”
第一部分
生命叙事的理论阐述
山东有一位名师,叫纪现梅。这个名师像星光 大道上的王二妮。 她说 “写作,那是一个生命被唤醒并自觉用文 字物化的过程。”“是写作唤醒我自己的生命 意识,让我触摸这个世界,思考这个世界,思 考让我的意识时刻处于写作的准备状态之中, 也让我切身明白了,真正的写作状态其实就是 生命中感知、思考的常态。”
第一部分
生命叙事的理论阐述
我一直认为,死人与活人就差一口气,活人与 活人就差一点状态。状态大于方法,方法大于 苦干。有了状态的人,他就会不断地寻找与探 索,不断地行动与努力,他总会找到适合自己 的方法,总会收获成功。而没有状态的人,即 使才高八斗,但是无所事事,最后也只能是一 事无成。而新教育实验也一直坚持把激发教师 与学生的精神状态,作为一个重要的理念。(朱永
第一部分
生命叙事的理论阐述
新教育人的生命叙事发挥了以下四个 方面的价值: 1.自我沟通,自我唤醒
第一部分
生命叙事的理论阐述
“写作是精神生活的方式之一。人有两个 自我,一个内在的精神自我,一个是外在 的肉身自我,写作是那个内在的精神自我 的活动。”(周国平) 所谓精神自我的活动,是指人在精神层面 的自我倾听、自我谈话、自我沟通。
第一部分
生命叙事的理论阐述
新教育人选择生命叙事作为自己的行走方式, 有两个原因: 1.新教育实验的研究方式是行动研究 2.新教育实验的研究主体是一线教师
第一部分
生命叙事的理论阐述
新教育人的生命叙事,具有两个特点: 1.生命叙事的言说对象是生命 我坚持认为:好文章是生命的精华。 谢耘在《修炼》一书中说:“有过亲身体验的 人是能够分辨出,同样的道理和语言,表达者 是用心感悟到的还是在形式上学到的,在实践 中这两者就更有本质的差别了,那些平淡和简 单的道理背后,不是小聪明的卖弄,而是真实 的生命在燃烧。”
(一个孩子春节里读书,爷爷告诉老师是孩子坚持读书,我认为 是享受读书;绍兴、海门校长沙龙,绍兴快阁苑小学一个校长讲 学校的特色--空竹特色,人人玩空竹,目的是为了展示,我说 为了享受;海门一个学校特色是展示教育,我认为不妥)
第一部分
生命叙事的理论阐述
张文质先生说,“更令人对长跑着迷的是,他 可以享有长跑之后身体中自动分泌出来一种神 奇的‘蜜’(内啡肽)。如果不是这样,也许 每一个人都可能已放弃了自己的‘自动自发’。 至少,现在我是在追寻这样的‘蜜’,每天, 我总是要把生活仍在继续作为思考的中心,这 是你的生活,一次不一样的失败,一个你的生 命在场,一种只属于你的神思飘游——你能够 找寻的不是问题的解决,而是在各种焦虑中你 知道自己是谁。”
第一部分
生命叙事的理论阐述
新教育人行走方式的主要特征——生命叙事 两个原因:研究方式是行动研究, 框 研究主体是一线教师 两个特点:生命叙事的言说对象是生命 生命叙事的言说主体是生命 四个方面的价值: 自我沟通,自我唤醒 架 自我发现,自我认同 自我享受,自我成全 阐释教育,记载历史
第二部分
生命叙事的实践体会
“我们的观点其实就是我们自己。” “如果没有语言,所谓的‘自我’便不会 存在。我们形成的自我形象主要基于我们 向自己讲述的自己的故事(经验、记忆和 个人信仰)。” 朱永新老师还说,生命叙事是新教育人职 业认同的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