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ppt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ppt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四中全会)
3 我党对和谐社会的认识
❖ (4)2004年12月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 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再次表明 “和谐社会”已成为执政党社会建设的新理念。
❖ (5)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在中共党校举办的省 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 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所 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 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第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 的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必然要求。
第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 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需要。
2 实践意义
❖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 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研究 并作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
“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
2 .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和谐社 会的论述
1803 年,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发表 《全世界和谐》一文; 1824 年,英国空想 社会主义者欧文在美国进行共产主义试验, 以“新和谐”命名; 1842 年,德国空想共 产主义者魏特林在《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一 书中把社会主义称为“和谐与自由的社会”, 并指出新社会的“和谐”是“全体和谐”。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 关系。 ❖ 三是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重要意义
1 理论意义
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 的丰富和发展
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表明了我们党领导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
1 科学涵义
❖ —— 2005-2-19中央省部 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 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 胡锦涛说:我们所要建 设的和谐社会,应该是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 谐相处的社会。
(胡锦涛在研讨班上讲话)
民主法治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 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 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谐 社会的科学涵义;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重要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 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教学重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 要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和主要任务。 教学难点: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授课方式:讲授 提问 多媒体教学 学时安排:4学时
❖ 第二,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 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 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 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依据
第一、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 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
然要求; 第二、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 和压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
险的必然要求; 第三、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
是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科学涵义
3 我党对和谐社会的认识
(1)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
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在本世 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 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 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 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 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 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 活更加殷实。这是我党首次 提出构建和谐社会。
(江泽民在十六大上作报告)
(竞争)
(奋斗)
安定有序
❖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 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 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安全)
(友谊)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 裕,生态良好。
2、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 学内涵,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 一是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 二是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
3 我党对和谐社会的认识
❖ (2)、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 提出“科学发展观”,并提出“人与自然和 谐发展”,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3 我党对和谐社会的认识
(3)、2004年10 月,党的十六届四 中全会完整提出 “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这一概念, 并将其作为我党五 大执政能力之一。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重要性和紧 迫性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提出
1、历史上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
孔子“和为贵”的思想;墨子“兼相爱”、“爱无
差”等的理想社会方案;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理想;《礼记 礼运》中描 绘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 用,幼有所养,矜、寡、孤、独、废者皆有所养”的 理想社会;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提出的“务使天下共 享”,“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社会;康有为提出建立
3 我党对和谐社会的认识
❖ (6)2006年10 月,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 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全面深刻地阐述了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指明了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 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
❖ (7)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再次强调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对以改善 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了全面部署。
(民主)
(法治)
公平正义
❖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 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 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 和实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公平)
(正义)
诚信友爱
❖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 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友爱)
充满活力
❖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 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 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