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养猪业现状

中国养猪业现状


2005/04
6
1.4 规模化和集约化 优势明显
• 禽流感给中国畜牧业造成巨大损失 • 千家万户养猪死亡率上升 • 养猪小区失败 • 2004年农业部提出养猪生产发生改变 • 公司+农户 • 公司+基地 • 公司+园区
2005/04
7
1.4 规模化和集约化
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明显
近年来,养猪福利在中国被养猪人所 接受,适度的集约化,有利用养猪环境 改善,猪肉品质的提高,提高猪肉安全 性。正确解决环境污染与养猪生产的矛 盾,从分散经营到规模化经营,集中处 理猪场排泄物进展顺利,仅北京市47家 市级种猪场80%实现粪污的有效治理。
2005/04
10
1.6 品种改良效果显著
全国从南到北推广杜、长、大模式 外来品种与地方品种杂交改良效果明显 AI技术正在深入人心
2005/04
11
1.6 品种改良效果显著
中国养猪生产发展迅猛,得意于良种 化进程的加快。祖国上下推广的杜、长、 大杂交模式,成为中国养猪生产的主流。 这种杂交模式配套简单,容易掌握;遗 传稳定,变异幅度小;性能稳定,一致 性好;生成速度快,饲料报酬高。在中 国90%以上规模化猪场采用这种杂交模式。
2005/04
2
1.1 周期波动趋于平缓
近年来,我国养猪生产出现平稳增长态势,周期 波动趋于平稳,主要因素是:一是养猪加工能力增强, 肉类加工企业效益提高,规模加大,如雨润、双汇、 金罗、得力斯等加工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国年销售额 500万元以上肉类加工企业500家,年加工肉类制品 1200万吨,占猪肉产量的24%;二是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每年有5.5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一方面养猪 成为农村致富的有效途径,养猪成为解决“三农”问 题有效方法,另一方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 扩大猪肉消费增长。
2005/04
3
1.2 社会化经营日趋明显
中国养猪生产划分三个阶段
• 1990年前,总量供应不足, 人均猪肉20kg以下
(2300万t/年)
• 1991-1995年,猪肉生产快速增长,人均猪肉 20-30kg(3600万t/年)
• 1996年后,供求基本稳定,人均猪肉30-31kg (3600-4000万/年)
场;近十年来,国家商务部确定并支持的各种投资主体的
活体储备基地建设;近五年来,一些建筑企业、钢材流通
企业、肉类加工企业等与畜牧业无关投资家们把富余资金
投入养猪生产,实现了全社会办猪场、全社会养猪等前景
光明的“阳光产业”。
2005/04
5
1.3 中国养猪业社会化经营
☆农村集体养猪 ☆农场养猪(农垦系统) ☆规模化猪场(畜牧局系统) ☆工厂化猪场(外贸粮油系统) ☆规模化和集约化相结合(社会化)

对猪肉品质提出新的要求
2005/04
4
1.2 社会化经营日趋明显
中国养猪企业投资主题与管理形式发生根本性转变,实
现养猪生产的社会化经营模式。改革开放前,中国养猪骨
干企业由原来业务主管部门(畜牧局)兴建的良种场和农
垦系统的农场养猪为主;改革开放后,根据活猪出口港奥
地区的需要,兴建一批由粮油出口企业的大型和超大型猪
2005/04
8
1.5 产业化经营走向深入
• 湖南新五丰股份公司 • 山东得力斯集团 • 河南双汇 • 北京资源 • 大连楚明 • 南京雨润集团 • 北京顺鑫农业
2005/04
9
1.5 产业化经营走向深入
生猪产业化实现新的突破,公司+农 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农场, 公司+基地+小区等多种形式,实现生产、 屠宰、加工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降低养 猪生产者风险。如四川铁骑力仕集团、 重庆大正、北京顺鑫农业股份公司大型 产业化经营企业。有效实现养猪生产者、 屠宰生产商、肉类加工企业和猪肉及猪 肉产品销售商的利益合理分配。
2005/04
12
1.7 进出口贸易出现顺差
加入WTO前后,养猪界一直非常担心,国 外猪及猪肉产品将占领中国市场,中国这个占 世界半壁江山的养猪大国,不能实现出口,中 国养猪业将死路一条!2004年1-9月份,我国 生猪产品(包括冷鲜冻肉、加工猪肉、猪杂碎 和活猪)出口29.31万吨,出口额6.78亿美元, 同比分别增长38.24%和46.41%;进口23.28万 吨,进口额1.8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5.86% 和34.30%,s实现养猪业进出口贸易顺差。
中国养猪业现状
• 2004年中国生猪存栏4.92亿头,(约占世 界总存栏量的49.8%,)
• 出栏商品猪5.76亿头,(占世界47.49%) • 猪肉产量4457万吨,(占世界总量的47%) • 猪肉在全国肉类总产量中的比重占66.1%。
2005/04
1
1 中国养猪生产特点
• 周期波动趋于平缓 • 社会化经营日趋明显 • 规模化和集约化优势明显 • 产业化经营走向深入 • 品种改良效果显著 • 进出口贸易实现顺差 • 地方猪种正在崛起 • 肉食加工能力进一步增强
2005/04
15
2 生猪生产的区域分布
15.1 13.2
6.3 21.6
2005/04
43.8
长江中下游 华北 东北 东南沿海 西北、西南
16
2.1 长三角经济圈
• 华东7个省市:沪、浙、苏、皖、闽、鲁、 赣。
• 土地:77.58万平方公里(全国的8%) • 人口:3.5674亿(含流动10%)(31.3%) • 年出栏肉猪:1.6亿头(25.48%) • 年需要肉猪:2.1亿头 • 母猪:985万头(24.7%)
2005/04
13
1.8 地方猪种正在崛起
我国养猪业从脂用型,到肉脂兼用型,到
瘦肉型的不同历史时期的转变。随着我国经济
的发展,我国的猪肉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提高猪肉的质量,满足不同
消费群体的需要,充分利用我国地方猪种资源
来改良肉质和繁殖性能是今后我国养猪业的一
个重要方向。中国丰富多彩的地方猪种资源是
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人民的宝贵财
富。目前,北京黑猪、辽宁黑猪、莱芜猪等率
先利用本品种特性生产优质猪肉,受到消费者
欢迎。2004年4月国务院发文,加强地方猪种
2005保/04 护和利用。
14
1.9加工能力进一步增强
肉类加工企业效益提高,规模加大, 如雨润、双汇、金罗、得力斯等加工能 力进一步增强,全国年销售额500万元以 上肉类加工企业500家,年加工肉类制品 1200万吨,占猪肉产量的2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