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有许多诞生于本国文化的特色职业,随着时间推移和时代发展,有些被传承至今,有的则早已失传。
这些工种都有两个特点:重视传统和成规,经历艰苦的修炼方能独当一面。
舞妓,艺妓
艺伎指的是一种从事表演工作的女性,她们主要在宴席中表演唱歌、跳舞和弹“三味线”等技艺,以此助兴。
舞伎则是在经过5年的学习后便可正式成为艺伎。
日本艺妓产生于17世纪的东京和大阪。
最初的艺伎全部是男性。
18世纪中叶,艺伎职业渐渐被女性取代,一直沿袭至今。
艺伎并非妓女。
除为客人服侍餐饮外,很大一部分是在宴席上以舞蹈、乐曲、乐器等表演助兴。
在过去,艺伎是一个终身职业,必须女承母业。
艺伎业是表演艺。
行业规定,艺伎在从业期内不得结婚,否则,必须先引退,以保持艺伎“纯洁”的形象。
她们有着独特的着装,从服饰到头饰等,有着严格的规定。
虽然收入不菲,但艺伎一般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她们之间形成一个小圈子,一般人很难窥探她们的生活。
随着时代的变迁,由于艺伎训练严格,生活辛苦,再加上是以取悦男性为主的服务业,所以这一行业已经成为一种夕阳产业。
随历史的发展,只有日本的艺伎一直延续到现代,而且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载体,日本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
艺伎虽衰犹存,虽也努力进行改革,但风光不再,消亡也只是时间问题。
对于艺伎的衰与兴、保与弃还存在针锋相对的斗争。
宫大工
指亲手建造寺院、神社、神轿等日本古代木制建筑的木匠。
他们使用的建筑材料多为大件的高价木材,除了新建工程,还负责珍贵文物的拆卸和维护,责任重大。
日本的修建宫殿的木匠起源于飞鸟时代。
以前只是对僧侣自身寺院的进行建筑和修理,之后修建宫殿的木匠工作的情况较多。
日本传统的建造物,从很早以前就符合日本本土习惯。
日本是地震大国。
因此,日本的建造物也必须能承受地震的摇晃。
以前的修建宫殿的木匠,几乎不使用钉子建筑。
这是因为木内钉撞击比木相结合的方式,少了耐震性。
另外,在石头建造物的基础上,竖起柱子。
这样做是即使受到地震的摇晃也能防止建筑物的倒塌。
另外也防止木材吸入地面的潮气而腐烂。
这集结了先人的智慧和努力,极大地发展了木造建筑的技术。
现在科技的进步也使得工作效率提高不少。
但是由于人工智慧少了,人们认为现在的宫廷木匠的技术的也逐渐退化。
左官泥瓦匠
从事建筑物抹墙工作的工匠。
主要工作内容有涂抹土和水泥等材料、砂壁和灰泥壁面的润饰等最后表面加工。
奈良时代的官员宫中的修理墙壁的人粉刷了现在的泥瓦匠的语源据说。
他们担负着建筑物的耐久性和居住舒适性的重要使命。
当然还要给予美丽的装饰。
抹灰工程的材料的土,即使在相同的地方采摘的土也因时期不同,颜色和成分也不同,所以泥瓦匠手艺人如何均匀等质量的土也是重要的工作。
因此相关土的丰富知识也是有必要的。
江户时代漆喰墙的开发,建筑物的耐火性得到了飞跃性地提高,并且设计性也得到完美体现。
此后漆喰雕刻的浮雕状的装饰施工也被加进去了。
在这一点上,泥瓦匠技术的艺术性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日本传统的建筑物中泥瓦匠是不可缺少的工作。
但是近年来墙壁水泥板的使用和熟练的泥瓦匠手艺人正在减少的事实等,导致灰泥工程质量趋向于下降。
表具师
即是裱糊匠,就是制作挂轴、匾额、隔扇和屏风的工匠。
登场于平安时代。
这种职业随着佛教的传入一同进入日本,与佛教有着深厚的渊源。
主要是对佛教中使用的经本卷轴,或佛堂礼拜描绘的佛像画等的制作,并在自古就寺院神社众多的京都地区得到发展。
之后,从镰仓时代到室町时代为止,日本独自的室内风格的“壁龛”文化完成,壁龛装饰作为装饰品挂轴传开了。
这和同时期屏风和隔扇拉门作为很受推崇的东西。
明治以后,由于日本画的发展,裱糊匠的工作在美术拉门和美术屏风等方面的工作范围也扩大了。
裱糊匠的工作是把好几张日本纸用糨糊粘贴在一起,反复加湿和干燥来修复东西。
这项工作涉及多方面。
每个步骤都需
要足够的经验和熟练的手艺。
处理宝贵的美术品事也有,所以细心是必要的,当然美术相关的知识和材料,形式,配色的设计时的感觉也是不可缺少的。
裱糊匠的工作,自古以来,在日本人的生活文化扎根很深,到今天也被很好的继承。
尤其是京裱的技术很高,这也是日本人自豪的一点。
花火师
就是从事烟火的制造和发射,并负责烟火大会的准备、运营等工作的工匠。
他们在冬天进行烟火制造的踏实作业,为夏日绚烂的烟火大会做好准备。
这些工匠是为夏季夜空增光添彩的烟火大会的幕后功臣。
花火师在日本是很受尊重的职业。
工作危险系数高,招聘少,一般都根据烟花制造公司的需要来进行。
比如每年的花火大会会需要大量的发射工作者和有经验的花火师。
关于花火师的年龄,也会根据烟花制造公司规定的情况不同而不同,但越高年龄越难成为花火师。
为了成为花火师必须具备的资格是没有的,但是相关的知识资格还是要有的,比如火药类办理保安责任;烟火消费保安手册;发射资格等。
花火师作为能够10年独当一面是必要的,所以被认为是难度高的职业。
花火师的年收入是由所属公司规定的。
1000万日元以上的高收入的焰火师也存在着。
日本的烟花技术在世界上也很出色,五颜六色,从哪儿看都是日本独特的东西。
这也是焰火师们长年的努力和重复钻研的结果。
漫画《bleach》里的志波空鹤是流魂街上首屈一指的花火师。
忍者
日本忍者是自江户时代开始出现的一种特殊职业身份。
忍者们接受忍术的训练,通过特殊的超越人体极能锻炼,有男女忍者,主要从事间谍活动。
像日本武士的武士道一样,忍者也遵循一套自己引以为荣的专门规范忍术。
这种人需要运用忍术,潜入敌方阵地,进行密探、干扰等间谍活动。
其中,主要活跃于战国时代的伊贺、甲贺的忍者组织尤为著名。
按照阶级,忍者又分上、中、下忍三种。
忍术分为阴忍和阳忍。
忍者盛行于日本战国时代,效力于大名及封建贵族,执行刺杀等秘密任务。
直到德川幕府将其纳入正式编制后,进入最兴盛的年代。
忍者经常穿着黑色和深蓝、深紫色的服饰,因为容易隐匿于星夜之中等等。
忍者的特殊能力也常常被夸张,如隐形、变成动物。
忍者除了使用短型武士刀外还有几种特殊武器对抗敌人,最出名的应该是苦无手里剑、卍”字型手里剑和锁镰。
日本动漫中有著名的有《火影忍者》。
侍
即是武士。
武士的雏形是在日本平安时代律令制下产生的武官,最初是日本桓武天皇为了巩固政权而设立的。
日本武士理论上必须是文武双全的人,除了要擅长剑道、马术、射箭等武艺,也须读书、习汉文、练书法、做文章;尤其兵法、韬略更是所须精通。
品行、操守、勇气也都是被评鉴的范围,武士的道德被称为武士道。
武士小学年纪就需现场参观死刑的执行,甚至上战场作战,日本战国时代,失去君主的武士会变成浪人。
直到明治维新,武士都是统治日本社会的支配力量,这种情况在明治维新后改变。
日本历史上,只有武士才能佩长刀,一般平民是无权使用的。
武士佩刀一长一短。
武士以自己的刀为荣耀,碰撞武士的刀鞘,会被视为不礼貌。
这也是为什么日本人行走都是靠左边。
剖腹是作为武士最崇高的死亡方式,用来证明自己的忠心。
在20世纪,宫本武藏成为世界家喻户晓的日本武士代表人物;日本电影导演黑泽明为诠释日本武士电影最佳代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