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栉风沐雨

栉风沐雨

栉风沐雨五十载春华秋实谱新篇巍巍青沙山,滔滔湟水河。

平安,一个吉祥和谐的名字;平安,一方美丽富饶的土地。

在风景秀丽的湟水南岸,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正洋溢着浓厚的文化底蕴从历史的深景中显现,日渐清晰明亮。

平安一中,原名“平安中学”,始建于1958年。

1969年始设立高中班。

1982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中学。

1999年改制为全县唯一的一所高级中学。

学校现有50个教学班,学生3100多人。

教职工198人,其中专任教师187人,硕士8人,大学本科161人,高级职称65人,中级职称60人,平均年龄37岁。

学校占地37846平方米,建筑面积20400平方米,有教学楼两栋,实验综合楼一栋,学生宿舍楼两栋,学生食堂楼一栋,塑胶运动场和体育活动场各一个。

学校拥有计算机教学中心,多功能报告厅,“班班通”,校园网,理、化、生普通实验室和探究实验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

近年来,学校以“校风正、学风浓、师资强、质量高”作为追求目标,治校从严,教学求精,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高考升学率、本科率和重点率连续九年位居海东前茅,先后获得“全国体育达标先进学校”“全国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全国百家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青海省标准化学校”“青海省绿色学校”“青海省健康教育示范单位”“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青海省文明单位”“海东地区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等八十多项荣誉称号。

2007年与湟川中学一起确定为全省仅有的两所国防生生源基地之一,从2007年开始连续举办了五届“珍珠班”,前两届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学校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

半个世纪来,平安一中在探索中发展,在追求中壮大,在拼搏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积淀了以“厚德尚能,博学笃行”为精神的深厚学校文化,以“校风正、学风浓、师资强、质量高”享誉社会,学校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小学附设初中班的基础上发展成了具有较高社会声誉和良好教育质量的高级中学。

新一代一中人秉承“进取不止,追求卓越”的精神,在创设优良校风、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培育创新人才等方面,谱写了誉满河湟的新篇章。

风光不与四时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今日一中校风淳厚,秩序井然,处处洋溢着安宁祥和、文明向上的气氛。

整个校园草碧花艳,树木葱茏,处处都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致。

错落有致的绿化群落,把校园渲染得如诗如画;新建成的塑胶运动场红绿相间、风景别致;拔地而起的教学楼、公寓楼、综合楼等楼宇气势恢宏;独具匠心的长廊、凉亭、雕塑、宣传牌、公示栏等文化设施意蕴丰富。

图书室、实验室、微机教室等教学用房和设施相对完备;体育健身器材、师生食堂等生活设施得到进一步配置和改善;计算机教学中心,校园网,多媒体教室为现代化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不知不觉中,平安一中的办学条件悄然发生着变化,为优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证。

置身于这样的校园,每个人都会感到神清气爽,有形的校园已成为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无形的课堂,师生在这里得以交流情感,愉悦身心,受到美的熏陶。

宁静和谐的校园景观与浓厚的人文气氛水乳交融,勾勒出了一个求学育人的优美环境。

为有源头活水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教师是学校最重要的教育和发展资源。

一支年富力强、富有教学实践和科研精神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教学质量得以稳步提升的源头活水,是学校的发展之本,力量之源。

平安一中以“树立全新的学习观念,构建以学习化为特色的教师文化和学校文化”为指导思想,不断加强了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加强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到“一位党员,一面红旗”,引导和带领全校教职工积极进取。

加强政治学习,强化教师的自我修养,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观,认真履行教师职责,使“奉献在岗位”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为。

加强教师培训,帮助教师专业化成长。

坚持走“科研兴校,以研促教”的路子, 2003年全面启动“平安一中名师工程”,加大对基本素质好、敬业精神强、发展潜力大的中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鼓励他们勇挑教学科研的重担,成为教学科研的大梁。

建立校本培训机制,落实培训制度,定期出版《教学简报》、《一中校报》,宣传新观念,介绍新方法,发表新探素,表彰新成就。

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引导教师转变观念,汲取先进的教育思想。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教师业务进修和培训。

自2003年至今,赴北京、广东、山西、江苏、兰州等地名校参观学习或进修培训的教师已达百余人次;多次邀请专家、名师来校讲学,听课教师达千余人次。

加强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建立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

贯彻《教师教学常规》,重视专业引领,强化集体备课,坚持听、评、说课,组织教学评比,推广典型课例。

进一步健全考核、进修、评价与奖励机制,大胆选拔青年教师,不断引进优秀人才,注重强化竞争意识,有效地激发和保护了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目前,平安一中以“质量高、师资强”而享誉社会,学校涌现了全国优秀教师 2名,省级优秀教师 8名,地级优秀教师 17 名,县级优秀教师 52名,有5名教师参加全国优质课比赛获奖,有 28 名教师参加全省教学竞赛并获奖,有7名教师被聘为县教研室兼职教研员,先后有90 名教师教研论文在省上组织的论文比赛中获奖,百余篇论文在省级以上核心期刊发表。

折得东风第一枝“寻常陌上花似锦,折得东风第一枝。

”以“厚德尚能、博学笃行”为校训的平安一中有了一定学术文化和教学经验积淀。

随着知识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面对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严峻挑战,一中人深刻认识到,学校必须用发展的观念,适时调整办学和育人目标,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具有探索创新精神的四有人才。

为此,经过几年的艰辛探索,平安一中确立了“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学会发展、学会集体、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的育人目标。

深化教学改革,实施分层教学、动态管理的教学模式。

面向全体,发展个性,重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根据学生知识、程度、能力为基础进行分层教学改革。

让每个学生在分层次教学活动中争取所需,在学习过程中实现成就感。

强化“三年一盘棋”思想,以高三教学为重心,推行目标管理,高一要夯实基础,和谐发展;高二要凸现优势,力争上游;高三要跨越发展,全面丰收。

想方设法挖掘年级质量管理、学科质量管理、班级质量管理及自我质量管理四个协作体系的活力与潜力,将整体协作观念落到实处。

以课堂为主阵地,创新教学模式,严格教学管理。

确立了注重发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主体性”教育教学模式,变“教为主体”为“学为主体”。

坚持教少学多,先学后教;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思维主线和能力主题;坚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为具有不同潜力的学生创造发展的空间。

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狠抓教学管理,在“严细实活”上下功夫。

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六大学习习惯,强化忧患意识,加强过程管理,重视高考研究,重视实验教学,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进一步保证了“主体性”教育教学模式求得实效。

教学硬件的改善,教学软件的提升有力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平安一中高考成绩突飞猛进,重点上线率、本科上线率和高考上线率连续9年位居海东地区前茅,由过去海东的中流学校逐渐进入了海东前列。

2006年首次实现了本科率、重点率双第一目标,2007年至20010年又连续四年实现了本科率、重点率双第一的目标。

2011年,继续保持了本科率、重点率双第一的目标,高考上线率、本科率、重点率分别达到了95.02%、64.87%和27.49%。

满园春色桃李丰“依法治校、以人为本”是平安一中一贯遵循的办学理念,而育人则是实践“以人为本”的最终落脚点。

教学育人: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学生求知的过程,还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价值取向、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过程。

学校要求教师结合本学科特点,将品德教育渗透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育人的沃土、花圃。

环境育人:在自然环境方面,学校采取多层次、多形式的艺术布局,点线片相结合,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绿化、美化群落,有效地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思想品行;在人文环境方面,文化长廊、展室、报刊、雕塑等各项文化设施的设计与建设,突出育人理念,体现人文精神,让学生随时随地、深入持久地受到感染和熏陶,激励学生完善自我、奋发向上。

管理育人:内容详尽的《平安一中学生手册》充分体现了“思想教育与制度管理相结合、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学校管理与自我管理相结合”的学生管理思路。

对高一、高二的学生突出行为养成教育和理想教育,对高三学生突出责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服务育人:学校专门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家长委员会,保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与当地文化、交通、公安、司法等部门紧密联系,建立多个校外德育基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全力打造平安一中八大形象工程,走德育特色化之路。

办学条件的标准化,育人环境的优良化,学校管理的规范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硬件与软件、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合力,使学校的育人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学校先后获得“青海省标准化学校”、“全国体育达标先进学校”、“青海省优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海东地区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青海省绿色学校”、“海东地区文明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全国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全国百家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武警国防生生源基地”“平安县优秀家长学校”等八十多项荣誉称号,自2007年始举办两届“新华珍珠班”。

2006年,学校申报的国家级重点科研课题《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校园环境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正在实施当中。

面对新时代的曙光,开拓进取的一中人,将沐浴新形势下教育改革的和煦春风,坚持与时俱进,落实科学发展,开拓创新,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将学校建成校舍充足、设施齐全、校园文明、环境优美,在海东地区条件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教学一流的名校和在省内有重要影响的学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古驿平安的教育事业谱写更为壮丽的育人新篇!。

相关主题